如何让数学学习成为一种体验和享受

2018-05-14 17:08李鲁祥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过程数学

李鲁祥

在以往的传统数学课堂上我们很难看到学生的思维火花,难以看到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思维的聪明碰撞,随着数学知识的不断加深,解题的难度、广度、深度大大加大,各种各样的方法、技巧、再加上几次考试的不理想,顿令有的人一下子悲观起来。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智力,慢慢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很有可能陷入恶性循环的环节,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这严重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有的学校甚至不惜对学生进行身理、心理的摧残来换取所谓的数学好成绩。这种以血和泪为代价换来的未必是出类拔萃的精英,相反是许许多多沉痛的教训。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与从前有很大不同,人们渐渐地认识到,学生正在受到最好的教育,学习已经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享受。

怎样让数学学习脱离枯燥乏味的氛围呢?我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数学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数学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课程新标准渗透着全面、和谐和创新的理念,让学习者乃至教育者都觉得教育、学习是一种享受。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激发学生数学兴趣,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搞好数学新教材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赏识的眼光、激励的评价

首先,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仅在备课、上课、评价时都要全面关注学生。应把着眼点转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上,一是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二是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体验。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克服困难,由未知到已知,由知之不多到不断得到知识的过程。因此,要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在学习过程中付出努力是绝对重要的。关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有助于激发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动机。尤其对学生的关注更能起到督促激励的作用。

其次,学生自身是富有潜能的个体,他们犹如一块乌黑的煤炭,蕴丰巨大的能量,他们需要的是火花,教师就是火花,起的作用就是点燃,一经火花点燃,他们奖释放巨大的能量,燃烧成熊熊大火。

以这样的眼光来关注学生,就是一种赏识的眼光,这种赏识的眼光不仅表达了对学生的尊重、信任,而且还表达了教师的期望,在这种赏识的眼光下就能够发生罗森塔尔效应。当学生获得成功时,及时给以鼓励、强化,教师及家长不要吝惜表扬怕他们翘尾巴,学生只有在表扬和鼓励中才能树立自信和自尊,这其中尤其要鼓励那些取得同样成功但付出更多努力的学生,给予他们良好的评价。关注学习过程,不是不问耕耘结果。关注学习过程打破了以往教育中的不良循环,是学习良性循怀的开始;关注学习过程,就是要优化学习过程,学习过程得到优化,自然就优化了学习结果,也使学生在您的关注中健康、愉快地成长。

二、享受自主学习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转变一个观念,就是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自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而不是要什么都在学生之上的传统师者形象。

新颖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等都将教师从传统的一包到底的角色中解脱出来,也将学生从“灌输式”的苦恼中解脱出来。而且教师不可能完全理解学生的思维,甚至,也不可能覆盖他们的知识面,那么,这个时候,把机会交给学生,这种方法是再好不过了。教师摆正自己的位置和角色,学生也摆正自己的位置和角色。这种角色的变化,使得学生和教师都能自信、从容地走进新课程的课堂。因为面对新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利用的资源是越来越丰富了,课堂对教师的关注也大大转移了,学生得到最大的关注,从而使学习成为一种没有压力的享受。

三、体验数学美感,培养学生的兴趣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满堂灌"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训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小组合作学习的几大要素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小组成员之间的信任,对成员完成的任务进行加工和评估,并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从而我们可以得知,新课程标准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任,他们分工合作,勇于承担责任,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取长补短,得到成功的满足与喜悦。事实证明,这样的课才是真正有效的,能使学生学会学习的课。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愉快、满足,学习成为他们的真正享受。

四、让数学文化滋润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到底是人还是知识?《新课程标准》为我们作出了正确的解答。过去的教育理论,在人的认识上更多地着眼于社会性层面的认识和分析,很少关注人性本身的内在东西,如认知心理、意志、性格、思维特性、兴趣、智能、情感、脑功能等心理和生理成长的规律和个性特点问题,殊不知这些最根本的内在因素成长与否,对于一个受教育者的成长具有决定性。我们的教师观察学生更多的是表现出来的行为和行为结果,而对为什么造成这种现象和结果的内在因素很少作科学性的研究。教育,要求教师必须从人本性出发认真地研究我们的受教育者,让我们的学生从小得到完全的人的教育,使人性本身得到健康的发展,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得到学习的快乐。

五、以“成功教学”观点来培养学生的兴趣

进入小学中高年级以后,随着数学学习的不断深入,解題的难度、广度、深度大大加大,五花八门的方法,技巧,再加上几次考试的不理想,,顿令有的人一下子悲观起来。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智力,慢慢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很有可能陷入恶性循环的环节,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和一些优秀的同学没法比。其实,这些学生只是因为自控能力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针对同学的这种状况,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说明这些毛病是可以克服的,即使优秀的学生,也有或多或少的毛病,只要克服缺点,消除不良因素,辅之于努力学习,成绩总会提高的。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培育学生的成就感,要做到低起点,高要求,从简单处入手,从细微处入手,平时提问问题,出考卷,要注意循序渐进,分层要求,把握好难度、梯度,要敢于让学生取得好功绩,使之能产生一种成功的感觉,一有进步就要不失进机地加以表扬,鼓励他们,消除他们对数学的恐惧感,培养信心。另外,对考试,作业中的失误,不能责怪、讽刺,而要耐心地帮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找到知识上的缺陷,然后用类似问题对他们重新测试,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成为新世纪的建设人才。

总之,数学的教与学重在学生体验,多多去关注学生的情感,在教学时教者要从多侧面去探索,去发现数之美,让学生体验、感受、享受数学的美,让学生美在其中,乐在其中,学在其中。爱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护他们的学习兴趣是每一位教师的使命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以上观点,基于济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关于学习兴趣持续促进高效课堂的研究》所得。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过程数学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研究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