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朗诵是诗歌鉴赏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如何提升学生诗歌朗诵技巧是高职语文教师在教学实施中面临与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分别从知人论世、诗歌技巧、借助信息化手段等方面进行探讨。
關键词:高职生 诗歌朗诵 方法途径
古人说“三分诗,七分读”,诗歌以其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学艺术瑰宝,而要领略诗歌的美,朗诵不能不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诗歌学习中,学生掌握一定的朗诵技巧,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将字词障碍扫除,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好诗歌的感情基调和诗意,从而更好地与诗人进行心灵对话。本文以诗歌《相信未来》为例,结合笔者课堂教学经验,谈谈提升学生诗歌朗诵水平的几点做法。
一、知人论世,初步把握诗歌朗诵基调
在诗歌朗诵指导中,适当地为学生提供与诗歌相关的背景知识,如诗人的生平经历、社会背景、写作背景等,对提高学生诗歌朗诵兴趣与水平有很大帮助。
在朗诵前,首先帮助学生了解诗人写作诗歌的背景。《相信未来》这首诗写于1968年,诗人食指并没有在那种环境中陷入绝望,而是依然满怀憧憬,畅想美好的未来。了解写作背景后,组织学生集体讨论“诗人笔名为食指的缘由”,进一步帮助学生走近诗人内心,明白诗人不管在写作上还是在生活中,都笼罩着无形的压力,甚至难免遭到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但是诗人依然内心坚定、乐观、积极向上。
这样,学生在朗诵诗歌之前,理解了诗人在诗中表达的社会背景以及对社会的抗争与自我解嘲的心情,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到作者当时内心的剧烈冲突,从而更好地把握好朗诵前的情感基调。
二、把握技巧,深入感知诗歌旋律美
要朗诵好一首诗,掌握一定的朗诵技巧是重中之重,因此,诗歌朗读需要正确处理好停顿,节奏自然鲜明,诗歌才富有韵律美,而能否正确把握诗歌的基调、语速的快慢、情感的浓淡、节奏的缓急等,是确保整个朗诵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的关键点。如《相信未来》这首诗的第一节,要表达一种不畏风浪、乐观豪迈的情怀,我们在朗诵时可以处理为:我要用手 / 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 / 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 / 那支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 相信未来。
三、多种形式,深入理解诗歌意境美
我们还可以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反复朗诵,帮助学生在《相信未来》中,深入感知诗人个性化的情感体验和独特的意象组接,理解诗人在那个令人悲哀绝望的年代里真实的灵魂对抗和挣扎,懂得诗人在诗歌中想要唤醒对生活失望的人们,以及要乐观、坚定地迎接美好明天的思想主旨。
(一)范读展示。著名诗人郭小川说:“诗应当是丁当作响的流水。”好的诗歌总是节奏鲜明、音韵铿锵,而名家朗诵无疑是学生学习诵读的重要感悟途径,通过名家对诗歌节奏、旋律、情感的精彩演绎,在音乐、画面的烘托下,能恰到好处地为我们营造出诗情画意的视听氛围,生动地展示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魅力。因此,诗歌鉴赏的诵读环节应当充分发挥名家朗诵的示范作用。
(二)指导朗读。当然,诗歌仅仅靠读准字音和停顿是不够的,教学时,教师要通过对诗歌的整体感知以及对意象的深入理解,帮助学生领会其深层次的意境,再指导学生富有感情地朗读,从中读出自己对诗歌的想象和领悟,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如我们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虽然整体的感情基调是低沉的,但是也有细微变化。比如我们在读到“蜘蛛网”“灰烬的余烟”这些意象时,尽管它给人的感觉很压抑,读起来很低沉,但是等读到“铺平灰烬”“相信未来”时,让人感受到诗人的乐观、坚定,朗读的情感就自然需要激昂上扬了。
(三)小组读与个别读。学生对诗歌整体把握后,教师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分小组赛读或者个人尝试朗诵,要让他们用自己的观点理解、感受诗歌所传达的美感,不仅感受到诗歌的音乐节奏美、韵律情感美,体会到诗的语言风格与感情色彩,还能充分活跃课堂,调动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
四、借助信息化,形象感知诗歌意境美
诗歌朗诵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配上丰富的画面与动听的音乐,将含蓄的诗歌形象直观地再现,更让诗歌在学生的头脑中更鲜活生动起来,从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更深入感知诗中描绘的艺术境界,从而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韵味。
总的来说,诗歌朗读既具有抒情性的艺术特征,还有很浓的表演性。它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将情感体验转化为生动的有声语言,反复吟诵,最终达到“诗人合一”的至高境界。作为一名高职语文教师,要尽最大努力去调动学生的朗诵兴趣,让学生通过朗诵体验诗的激情、获得美的愉悦,从而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个人的文化品位。
参考文献:
[1]胡昕.现代诗歌鉴赏的方法策略研究[J].新课程(下),2015(11).
[2]黄夕梅.浅析现代诗歌之朗读技巧[J].科学大众(教师版),2014(07).
(作者简介:周扬莉,女,本科,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