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葆玖:风华绝代的京剧大师

2018-05-14 16:28琴心
阅读(书香天地) 2018年12期
关键词:梅派梅葆玖陈凯歌

他是戏台上的王者,京剧界的一代大师,风华绝代,唱腔醇厚流丽,感情丰富含蓄,唱法既无腔不新,又无腔不似旧,无论柔曼婉转之音抑或昂扬激越之曲,都惊为天人,让人折服,并于2011年获得中国京剧终身成就奖。

他是“梅派”艺术的传承人,是中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曾分别于1989年获得美国纽约林肯美华艺术中心授予的亚洲杰出艺人奖;于2009年获得世界艺术家协会授予“艺术大师奖”和“终身成就奖”。作为艺术使节,他为中国戏剧艺术走向世界作出卓越贡献,堪称国粹之魂。

他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既能继承发扬,保持古典,又能开拓创新,吸取借鉴。老年生活依然紧追时代的步伐,为我们展示了一代传统艺术大师别样的时尚典范,被誉为传奇京剧大师。

2016年4月25日,82岁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在北京逝世。他10岁开始学艺,18岁起与父亲梅兰芳同台演出,毛主席对他们父子俩的戏都给予了很高评价。一代京劇大师梅兰芳去世后,梅葆玖一直有个心愿—拍一部能够真正体现父亲艺术生涯和艺术精神的电影,后来他与陈凯歌联手,终于拍出引起巨大轰动效应的电影《梅兰芳》,影片还顺利入围2009年柏林电影节。舞台上,梅葆玖是风华绝代的京剧大师,台下却是会说英语,爱吃牛排,甚至敢开飞机的时尚老头,他还作客娱乐节目《天天向上》,一展俏皮可爱的老顽童形象!

10岁学戏,

父子同台为毛主席演出

梅葆玖,祖籍江苏泰州,1934年出生在上海,是梅兰芳最小的一个孩子。因他长得最像梅兰芳,尤其是耳朵、眼睛特别像,加上嗓子好,梅兰芳就给他拍了定妆照,决定培养他继承自己的衣钵。所以,在所有孩子中只有梅葆玖学了梅派京剧。

梅葆玖记得,抗战时期,日本人曾打着“中日亲善”的幌子找到父亲,请他到电台录制节目,可父亲心里清楚,他们是想利用自己的影响力,美化侵略者的丑恶行径,于是,就以去香港演出为由拒绝了。然而,对方并未善罢甘休,他们又邀请梅兰芳登台演出,梅兰芳明白,一旦应邀,日后如果日本人邀请他去“满洲国”或日本东京演出,那又有什么理由回绝呢?于是,他再一次拒绝。

后来,梅兰芳干脆闭门谢客,专心习画。为拒绝日伪邀请,他甚至不惜自伤身体。此时,梅家的生活十分困难,一度靠典当物品度日,那时的梅葆玖已渐渐懂事。虽然胡子拉碴的梅兰芳在那段时间拒绝演出,但在家里照常练功,梅葆玖日久天长耳濡目染,显露出对京剧艺术的满腔热忱。对此,梅兰芳看在眼里,乐在心里。1944年,10岁的梅葆玖第一次登台演出,竟一点也不慌,娃娃调一句一个彩,台下的梅兰芳频频点头,认为儿子有这方面的天分,决定让他正式拜师学戏。

与戏班的孩子不同,梅兰芳安排儿子白天在学校上文化课,晚上回家再好好学戏。梅葆玖当时很天真,一门心思想学《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等父亲的代表剧目,但梅兰芳却要求他先学最基础的老戏。

为了让梅葆玖扎实练好基本功,梅兰芳邀请时年42岁的旦行教师王幼卿来到位于上海市思南路87号的梅家大院,专门给梅葆玖授课。之后,梅兰芳经常邀请不同的老师教梅葆玖学戏:王幼卿教青衣,朱琴心教花旦,陶玉芝教刀马(武功戏),朱传茗教昆曲。多位良师为梅葆玖在京剧艺术上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每天清晨,周围的人都能听到梅葆玖清脆稚嫩的练嗓声。数九寒冬,朔风呼啸,梅家大院里总有一个瘦小的身影在辛勤练功—踩跷、踢腿、打把子、跑圆场……为了练好跷功,陶玉芝师傅要梅葆玖搬来一条板凳,上面放一块砖头,脚踩两根半米多长的高跷站在砖头上。刚开始练时,梅葆玖战战兢兢,非常吃力,一会儿工夫就支持不住了,慢慢地,从一炷香的时间,到两炷香的时间,他站得越来越稳,腰腿也越来越有劲了。

为了增加训练难度,梅葆玖还踩着高跷在冰场上跑圆场。冰面光洁如镜,走上去都免不了摔跤,加上高跷重心高、支撑面小,梅葆玖的身上经常青一块紫一块。陶玉芝先生看了有些心疼,就对梅葆玖说:“休息几天再练吧!”梅葆玖却坚定地说:“先生,您不是常常说,练功练功,一日不练三日空吗?”

拿大顶是从艺的基本功,练习时间一长人就会头晕、呕吐,但梅葆玖挺住了,且一练就是几个时辰。见证梅葆玖这段成长经历的人,无不称赞他的倔劲和韧劲。

演员的眼睛在五官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一对神光四射、精气内涵的好眼睛可以传神达意,但梅葆玖和父亲梅兰芳的眼睛一样有时迎风流泪,眼珠转动也不灵活。为了弥补眼睛的缺陷,梅葆玖就死死地盯着高飞的鸽子,眼睛随着鸽子飞,愈望愈远,仿佛要望到天的尽头。几番寒暑,他的眼睛变得炯炯有神、灼灼有光了。

《芦花河》《祭塔》《桑园会》《六月雪》等老戏,梅兰芳让梅葆玖学了二三十出,他要求儿子必须按老师教的来唱和做,不可自主发挥。梅葆玖理解父亲的用心:学习老戏精髓是基础。只有根系扎得深,才能思考开什么样的花,结什么样的果。

演了几年戏后,梅兰芳才开始教梅葆玖梅派戏,对他言传身教。父亲对他慈祥亲切,严格但不严厉,不仅耐心地从多个角度给他启发,也会让他自己私下琢磨,为的是怕他紧张。

梅葆玖13岁正式登台演出,剧目有《玉堂春》《四郎探母》《嫦娥奔月》《黛玉葬花》等。父亲告诉他,每一个动作、指法、眼神、表情,都要严格按照戏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感情需要来精心设计,要合乎人物的性格和身份。在《嫦娥奔月》里,梅葆玖慢舒水袖,轻抛媚眼;在《黛玉葬花》中,他手持镰锄一步一环;在《霸王别姬》中,他的剑舞潇洒又不失柔美。一次,梅葆玖演《霸王别姬》剧中的一段舞剑情节时,剑舞得轰轰烈烈,尽管博得满堂彩,但梅兰芳还是告诫他:“你这剑舞得像开庆功宴,剧中身处困境的人,舞剑时是既无心、又无力的,剑舞要符合人物的命运。”

父子同台演的第一出戏是《游园惊梦》,那时梅葆玖18岁。梅兰芳演杜丽娘,梅葆玖演小春香。1949年,父子俩又合演了《白蛇传》。之后,梅兰芳担任中国京剧院院长和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全家也随之搬到北京居住。这时,梅葆玖已经可以独立唱一出戏,等于正式加入了梅剧团。

梅葆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能和父亲一起为毛主席演出。1950年除夕,梅葆玖和父亲在中南海怀仁堂合演《金山寺》和《断桥》两出戏。演出前,梅葆玖早早到后台,认真地涂彩、描眉、画目,然后对着镜子找出最美的角度提起眉梢、吊起眼角,戴上网子固定好头发,用水纱紧紧勾勒出鬓角的曲线,使他整个人看上去英气勃勃、神采焕发;在演出中,他始终在唱、念时口型精心保持着只微露下齿的含蓄美,使他的形象气质看上去更为高雅。

梅兰芳演的白素贞浑身穿白,头顶红绣球,非常漂亮。毛主席说这个扮相非常好,很跳,代表了白蛇的一种新形象。梅兰芳和梅葆玖在上面演戏,主席在台下一边拍板一边听。梅葆玖得知,毛主席很喜欢看戏,也懂昆曲,不用看戏文,对传统文化非常熟悉,特别是诗词。后来,毛主席还看过梅葆玖演的《玉堂春》等剧目,都给予很高的评价。

电影《梅兰芳》

了却一桩心愿

令梅葆玖印象极深的是,1959年,他和父亲在北京演《穆桂英挂帅》,作为国庆十周年的献礼剧。在这部戏中,梅葆玖演杨文广,姐姐梅葆玥演杨金花,父亲演穆桂英。父亲、儿子、女儿同台演出,在戏曲史上本就挺罕见,观众觉得这种机会太难得了,当时是一票难求。

那时,梅兰芳经常感觉胃疼,吃点药压一压就没事了,其实胃疼是心脏病的反射,加上工作繁忙没引起重视,结果病情被延误。直到他病情严重后才发现是心脏病,在医院,检查得知他的心脏血管已经被堵塞了好几条。当时还没有心脏搭桥、血管支架的技术,1961年8月8日凌晨,梅兰芳再次突然发病,各种抢救工作都做了,但还是没有抢救过来。就这样,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去世了,享年67岁。

“文化大革命”期间,男旦和老戏都不许再演了,整整14年梅葆玖没在舞台上张过一次嘴,而是管了14年音响。正因为这个,重返舞台后,梅葆玖格外珍惜每一次演出机会。他曾远赴欧美、日本甚至联合国,演《贵妃醉酒》《洛神》《西施》《汾河湾》等京剧经典剧目,弘扬梅派艺术。

多年来,梅葆玖一直有个心愿,就是为父亲拍一部能够真正体现其艺术生涯和艺术精神的电影。后来梅葆玖的二哥——翻译家梅绍武,用10年时间写了一部20万字的剧本《梅兰芳》,这个剧本得到了梅家长幼的一致认可。全家人一直希望能把《梅兰芳》搬上大银幕。

从2002年开始,梅葆玖就带着它四处奔走,见了不少导演,梅家起初是希望擅长表现细腻情感的香港导演关锦鹏来执导《梅兰芳》,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沟通之后,他们彼此都发现这不是最好的选择,文化上的差异会导致最终呈现的结果无法深刻地表达作品最想表达的东西。之后,梅葆玖停止了寻找新导演的想法。

直到4年后的一天,梅葆玖在家无意中看到了一部表现京剧演员情感命运的电影《霸王别姬》,片中导演对于情节的设置、演员的安排以及节奏的掌握都很精到,这使梅葆玖眼前一亮。当看到片尾字幕上“陈凯歌导演”这几个字时,他就更激动了,原来最合适的导演就是他看着长大的邻家小男孩啊!

原来,陈凯歌的父亲陈怀皑20世纪50年代就参与过梅兰芳艺术纪录片的拍摄,从小,陈凯歌就经常到梅家来玩,还见过梅兰芳夫人福芝芳,这为他日后拍摄代表作《霸王别姬》打下了坚实基础。

梅葆玖当即找到陈凯歌的工作室,把希望由他来执导《梅兰芳》的意思一股脑儿说了出来。第二天,他又派人送去梅绍武的剧本手稿以及梅兰芳各种各样的传记、资料。半人高的文稿、资料,陈凯歌足足看了5个月,关于梅兰芳的种种过往在他脑海里形成了一部电影的最初脉络,他认为这将是一部精彩的电影,将表现出“伶界大王”辉煌多姿的人生。但同时,他也颇有顾虑,人物传记电影不好拍,素材是固定的,这会让导演不太自由。更何况梅兰芳先生名气那么大,万一拍成后让人觉得哪里有瑕疵,不就玷污了大师的名声了吗?

了解到陈凯歌的顾虑后,梅葆玖亲自带他去医院见病中的哥哥梅绍武,作为剧本原著者,他向陈凯歌介绍了自己对于父亲和梅派艺术的理解。众所周知,梅兰芳当时有一位红颜知己孟小冬,这段爱情是梅兰芳刻骨铭心的一段情感。陈凯歌希望在电影里,可以大大方方地将这段恋情表现出来。但是作为梅兰芳和梅夫人福芝芳的子女们,梅葆玖和梅绍武能接受电影表现父亲家庭之外的感情吗? 当陈凯歌小心翼翼地提起孟小冬这个名字时,兄弟俩的表情都变得很凝重,他顿时有些忐忑不安。过了一小会儿,梅葆玖看了一眼哥哥,然后很认真地对陈凯歌说:“一定要把孟小冬和我父亲的感情拍出来,那是他很真挚的一段感情,也很美好。我们没有权利让孟小冬在父亲的生命里消失,我们要尊重事实。”梅葆玖的一番话让陈凯歌完全放下心来,他从两人身上仿佛看到了梅兰芳的那种对艺术的尊重和真诚。他当即承诺:“一定会好好拍这部电影! ”

在扮演梅兰芳的演员选择上,陈凯歌大胆启用了生于北京的香港流行歌手黎明。消息传出,质疑声一片,大家都觉得黎明不可能演出梅兰芳的神韵来。但是陈凯歌根据自己小时候对梅兰芳的认识,觉得这个角色非黎明莫属。但在最终决定之前,陈凯歌还是约上黎明去梅葆玖家,让他看看。

这是梅葆玖第一次见到黎明,觉得他在形象上接近父亲,尤其是眼神里的丝丝忧郁以及身上干净明亮的气质都像极了年轻时的梅兰芳。于是就鼓励黎明:“我父亲是那个年代的巨星,而你是当今的天王,我相信你能夠演出艺术家的沉静和舞台上的光芒来!”

2008年12月4日,电影《梅兰芳》在全国院线开始上映,首映时,导演陈凯歌曾给梅葆玖深深鞠躬,感谢他对电影《梅兰芳》所表现出的大度、包容与帮助。两周下来,电影票房过亿。影片的热映带动了观众对梅兰芳先生及京剧等国粹艺术的关注狂潮,影片还顺利入围2009年柏林电影节。电影的上映也了却了梅葆玖的一桩心愿。

始终站在时代前沿的晚年

梅葆玖是一个传奇,年近八旬,居然照样能上台唱戏,扮相不倒,身段不倒,嗓音不倒,甜美温润一如当年。垂暮之年依然能在舞台上游刃有余,这依赖于他天生的好嗓子和幼年打下的扎实的基本功。

梅葆玖说,如果不是父母希望他继承梅派艺术,或许他的人生会是另外的样子。从小喜欢研究机械的他,曾经长期钻研录音技术,还为父亲留下了很多珍贵的演出实况资料。

家庭条件宽裕的梅葆玖自称是生活中的“小开”,喜欢吃比萨、巧克力,喜欢听席琳·迪翁和迈克尔·杰克逊的歌,喜欢看奥斯卡大片,爱摆弄音响。梅兰芳早年经常出国演出,带回很多国外女高音歌唱家的作品。梅葆玖自小就跟着唱片练习唱腔、气息,所以他的唱法融合了中国的传统和西洋的美声。早在几十年前,梅葆玖的家中就设置了一间专用音响房,设备豪华先进,绝对的国际一流水准。

其实除了音响,梅葆玖还非常喜欢无线电技术、遥控飞机模型、摩托车、汽车等。很早的时候,他们家里就有汽车,父亲梅兰芳怕他闯祸不让他开,但一来二去梅葆玖还是跟司机学会了。父母离世后,年近50岁的梅葆玖还是去把驾照考了下来。

直到74岁,梅葆玖还仍然喜欢自驾,耳朵灵敏度、反应力等都没任何问题。平时出门开一部豪华进口沃尔沃轿车,是梅葆玖的生活习惯之一。香港朋友的私家飞机,他一开就是半个小时,就这还嫌不过瘾,说很想试一试波音747。

舞台上,梅葆玖是风华绝代的京剧大师,舞台下却是另一张面孔:时尚、幽默、随和。他曾作客娱乐节目《天天向上》,一展俏皮可爱的老顽童形象。78岁高龄演出完毕,他会跟戏迷摆“剪刀手”合照。除了开好车、吃牛排、听音乐,梅葆玖还喜欢养狗,他的爱犬“COCO”是纯种欧洲贵族。

2016年3月29日是梅葆玖的82岁生日,可是没想到两天后,他就因突发支气管痉挛,导致脑缺氧送医院抢救。

4月25日,晴空万里。然而,京剧梅派戏迷的心空却猛然响起一声惊雷——上午11時,梅葆玖先生与世长辞,享年82岁。对于京剧,这注定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日子。

梅葆玖生前为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团长,2015年获第15届华鼎奖终身成就大奖。梅葆玖一直热心扶持和培养梅派艺术接班人,仅入室弟子就有49人,胡文阁、李胜素、董圆圆等人已成为当今京剧舞台上的生力军。

世上只有一个梅兰芳,在讲究派别、姓氏传统文化的京剧艺术中,梅葆玖传承的不仅仅是梅派艺术,还有这个姓氏所代表的京剧文化。有人称,梅葆玖先生是最后的贵族,从这个意义上讲,他的离去,可以说是一个典雅时代的谢幕。

(摘编自《黄河黄土黄种人》)

猜你喜欢
梅派梅葆玖陈凯歌
别急着将陈凯歌投诉UP主视为“玻璃心”
陈凯歌不演假戏
雪地里的45分钟
陈红、陈凯歌:他负责诗和远方,她负责米面和汤
浅谈京剧梅派艺术中和之美
论《太真外传》青衣唱腔创作的超越意识
京剧大师梅葆玖病逝
梅葆玖先生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