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凤高
达·芬奇(1452~1519年),既是画家,又是雕塑家、建筑家,并通晓语言、自然科学、数学、哲学、历史,尤其是和他的绘画雕塑密切相关的解剖学,被公认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解剖学家,他在从事解剖学的研究上取得的成效,胜过同时代的专职解剖学家。
达·芬奇15岁被生父送到意大利著名画家和雕塑家安德里亚·德·韦罗基奥那里当学徒,接受了多方面的训练:绘画、雕塑以及机械工艺技术,尤其是局部解剖。在韦罗基奥工作室10年里,达·芬奇研究了人体的基本结构,画下了许多肌肉、肌腱和脸部等的解剖图,还初步涉及解剖对于绘画和雕塑的应用,成长为一位局部解剖的大师,甚至被吸收进了佛罗伦萨画家行会。
达·芬奇十分重视解剖演示對医学生的重要意义,随着解剖研究的进行,达·芬奇认识到,这项研究必须句括从婴儿到老年的人体,还要包括胎儿在不同时段的形体。他这一解剖研究的总体计划是要研究人体各部位的骨骼和骨骼表面的皮肤。这项研究进展到最后,他已经解剖过30具人体。他对女性的身体,特别是子宫等生殖器官的结构很感兴趣,绘制出许多素描。此外,达·芬奇还研究过多种动物,包括他最喜欢的公牛和屠宰,场上刚刚杀死的猪。
阿克塞尔·凯恩等著的《医学史》(中译本叫《西医的故事》)写道:“从14世纪开始,一些渴望知识的医生和艺术家,冒着生命的危险探索人体的秘密,达·芬奇便是很好的解剖学家。他通过在夜间偷偷研究尸体,绘出人体解剖图——这些作品在他生前没有发表。”
达·芬奇“冒着生命的危险”,以精致的技巧进行人体解剖,不但在方法上,而且在实效上,都受到极高的评价。
可惜的是,虽然达·芬奇曾在笔记中表示:“1510年冬天,但愿我能完成论解剖的作品”,只是他这一计划还是未能付诸实现。一方面是缺少蚀刻板的印刷技术,因为只有这一技术,才能确保他解剖原图中描绘的精细明暗效果在金属刻板中得以完好再现;另一方面,也缺乏一个主动的合作者。虽然如此,美国史学家丹尼尔·丁·布尔斯廷在他的名著《发现者》中这样评价达·芬奇在解剖学上的地位。
达·芬奇除写关于绘画、建筑和机械的论文外,他还想写一篇有关解剖的论文。他从没发表过自己的任何一篇论文……如果他完成了他的那篇解剖学论文并且发表出来,那么医学科学可能会进步得更快些……我们从他几千页隐晦杂乱的笔记中收集到的解剖学文字,显示出他观察到并记录了他以前的人从未见到的东西。如果他能设法把他的观点集中起来而不是由于兴趣广泛而分心,那他很可能成为(古希腊大医学家)盖仑的继承人。
(摘自《中华读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