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鑫 李拴虎
摘要:地震信息网络系统是地震监测、地震预报与地震应急的基础,对于各监测台站与相关节点的即时信息收集、数据采集都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本文根据目前地震行业信息网络系统现状进行阐述,结合信息网络技术、网络安全、现代化数据中心与大数据等新思路进行信息網络系统结构分析,提出目前地震信息网络系统存在的不足和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及未来发展规划,为地震信息网络系统奠定了实用基础。新的方案将更高效、更合理、更经济的适用于地震地震行业信息网络系统。
关键词:地震;信息网络;数据中心
一、地震行业信息网络系统发展与现状
(1)地震行业信息网络系统发展。随着计算机应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网络技术已经被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各行各业以及各个领域。防震减灾事业的信息化与网络化发展也与时俱进,经过数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已经初具规模,承载着全国防震减灾日常办公业务及全国地震监测、预报、应急等任务;从有人值守到无人值守,从纸质资料到数字资料,从信息滞后到即时信息的报送等,将智能化、一体化、数字化、网络化等现代新兴技术手段充分运用于地震信息网络系统中。无时无刻都体现着现代地震信息网络系统的高效性、客观性和合理性[1]。
(2)地震行业信息网络系统现状。地震行业信息网络系统现由1个国家数据中心,1个灾备数据中心和31个省级数据中心,306个监测台站,299个市、县节点组成,总计33个数据中心,605个信息节点。这些数据中心依照地域与行政区域划分,掌控着隶属于自己区域的所有信息节点的数据与传输内容,形成地域的汇集点,最终汇聚至国家数据中心,以致达到互连互通。为了尽快符合当下信息技术的潮流与模式,为了实现大数据、数据共享与“互联网+”的构架,利用现有互连互通的信道,互相调用数据的方式,互相传输数据等功能的一切资源,所有的数据中心实现统一架构、统一部署、统一使用的理念,其所使用的基本软件、硬件都是统一的产品与模式。
二、地震行业信息网络系统的不足与问题
(一)低可用性
上文提到为了达到互连互通,互相调用、传输数据等,各数据中心均按照要求,采用统一架构、统一部署、统一使用的软件、硬件,这就导致所有的数据中心都在做重复工作,无法达到互联网信息技术本身的高可用性与经济性;同时各数据中心均由相关单位自身负责规划与建设,时常发生购置设备、安装系统套数等数额大,数量多等问题。这些数据中心的重复性工作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与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脱节,不符合现代信息技术的经济环保理念。
(二)技术人员匮乏
各数据中心均由相关单位的相关部门负责管理与维护。由于地域性或者人员结构不同,各数据中心的人才培养与建设趋于平淡,人才不断流失,导致各数据中心管理、维护技术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有时并不能及时按照相关要求处理相关问题,以保证地震行业信息网络不间断地正常运行。
(三)顶层设计少
各数据中心暂且只考虑自身信息网络系统的数据传输、数据保存等业务系统的正常使用,没有充分考虑到数据中心之间互连互通的顶层理念。每一个数据中心都需要安全设备,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等,而这些相关设备都可以经过顶层设计理念,达到一个统一、高效、智能的完整现代化数据中心。
三、地震行业信息网络未来发展规划
(一)现代化数据中心
具有涵盖网络、安全、存储、运行环境四大类服务系统,基础网络架构高度统一,一体化安全策略统一部署,系统运行环境统一管理;同时能够简化基础架构,加固核心数据的保护,优化数据中心的系统架构,为用户提供一个既可靠安全,又高效敏捷的智能化运行整合平台。
(二)现代化数据中心优势
强化顶层设计,按照统一部署的要求,建立最优地址的数据中心、存储中心、安全中心、备份中心、应急灾备中心。在未来统一的新模式下,地震行业的各个单位将不设有自己的数据中心,充分整合相关资源,逐步进入使用统一的环境,统一的软件、硬件系统集成统一的整体大平台。
(1)各监测台站与相关信息节点所传输数据或者用于分析研究的数据均可以经过互联网,通信信道到达数据中心进行数据存储与数据交换,达到互连互通的高可用率。
(2)同时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统一设计与规划,统一管理与维护,可充分提高管理与维护的效率。
(3)还可以大大提高网络安全可行性与防范性,避免大规模出现网络安全事件,影响其整体业务系统运行率[2]。
(三)建立现代化数据中心
互联网技术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融合,各行各业都在改变自身的模式与理念,也有很多较为成功的范例,比如阿里巴巴,腾讯等。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与应用技术,积极响应国家“提速降费”的号召,按照地震行业的统一部署,借助现代化数据中心的理念,达到整体统一的模式。加快建立相应的数据中心、存储中心、安全中心、备份中心、应急灾备中心等。逐步将各单位的数据中心进行整合,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网络技术的便利条件,不分地域的特点等,实现顶层设计,统一规划与实施,达到更高效、更合理的优化配置。争取早日实现“互联网+地震”与“智慧地震”的光辉时刻。
四、总结与展望
依据大数据、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时下尖端运维模型的发展要求,对数据中心的整体规划与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也要做到节能环保,降低成本,实现低能耗,充分整合相关资源、数据等,实现维护、分析、传输等统一设计、统一管理。建立现代化的数据中心,既可以有效解决各分散数据中心的整体力量不足,同时也可以保证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是一种较为合理的解决办法。为后期科学研究、数据分析等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学峰.内蒙古地震信息网络发展现状分析与展望[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15):51
[2]孙海鑫.内蒙古自治区地震行业网络现状及未来规划[J].科教导刊,2017,(1):137.
支持基金:中国地震局三结合课题(160506)
作者简介:孙海鑫(1987),男,蒙古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硕士,工程师,现供职单位全称:内蒙古自治区地震监测中心,研究方向: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