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江萍 李斌
摘要:通过对嘉陵江北滨江景观带现状、区域内植被现状、坡地的绿化现状、地表水现状以及典型地段等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消落带、北滨路、坡地三者之间植物景观的关系,通过对滨江景观带植物景观的组成特点、景观梯度变化以及消落带植被恢复限制因素等进行分析,最终提出北滨路滨江消落带及经济带植物景观提升的对策建议,形成以建设发展绿道为目标的北滨路植物景观改造的总体布局模式,并在区域内的道路植物景观、堡坎绿化、居住区绿地提升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江北区;滨江经济带;景观提升;绿道;研究成果
1 绪论
近年重庆市正在大力推动“两江四岸”的风貌改造,同时江北区也在加紧对北滨路沿线的滨江经济景观带进行提档维护升级,因此,特为此设立了江北区滨江经济带景观提升研究课题,希望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提供北滨江消落带植被恢复建议,提供沿线植物景观布局优化建议,形成可操作性强的景观改造建议及规划方案,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2 地理位置及研究内容
2.1 地理位置
重庆市江北区北滨路位于嘉陵江北岸,东迄黄花园大桥北桥头,西止高家花园大桥北桥头,全长11.68km。江北区滨江经济带泛指滨临嘉陵江,北滨路沿线各种产业组成的经济带。滨江经济带景观是指在北滨路向北理论可视范围内的生态景观,包括嘉陵江沿岸的消落带、北滨路、沿江低丘南坡的坡地景观,南部以嘉陵江水面为界,北部以北滨路向北的理论可视范围为界。其总体平面布置及现状典型实景照片如下图1~5所示:
2.2 研究内容
(1)北滨路滨江消落带植被恢复的制约因素与对策。调查嘉陵江北滨路段消落带分布面积、淹洪水与水库蓄水冬季淹水特点、城市建设扰动程度,研究消落带植被恢复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2)滨江带植物景观整合与改造对策研究。调查北滨路、坡地的绿化现状,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技术,分析消落带、北滨路、坡地三者之间植物景观的关系,研究植物景观布局优化模式。
(3)北滨路滨江景观带植物景观规划建设对策研究。调查分析滨江景观带范围内的地形地貌特点、土地用地类型、建筑物空间分布,研究北滨路滨江景观带规划建设对策。
3 主要研究成果
(1)针对江北区滨江经济带(包括北滨路沿线嘉陵江消落带、北滨路及北滨路向北可视范围内坡地,后者根据沿江最近低丘制高点连接的范围),对消落带空间范围、面积,已有消落带生态恢复示范区的植被恢复情况进行了调查,提出了消落带植被恢复或绿化的对策与建议。首先,根据河流冲刷情况、消落带生境特点的分析,增加消落带绿化面积,从目前的2公顷提高到19公顷,主要位于高家花园大桥至嘉陵江大桥段的消落带。消落带绿化植物建议选用狗牙根、扁穗牛鞭草、、秋花柳、小梾木、卡开芦、甜根子草、枸杞等;在消落带上部(173m~187m高程带)可选择枫杨、南川柳、长叶水麻、杭子梢等乔木灌木。在坡地条件下,从低到高,采取低矮草丛、高草灌丛、小乔木与大灌木灌丛的配置模式,在低缓坡滩涂的条件下,采取草丛+低灌木的配置模式。
(2)對滨江经济带总体景观组成特点,包括地形、土地利用类型、绿地类型与面积、绿化现状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调查分析。根据调查分析,结合景观生态学的原理,课题组提出,滨江经济带植物景观的提升,在总体布局上应以发展建设多功能绿道为目标。首先,增加坡地绿地率,从目前的36%左右提高到50%以上;其次,应增加绿地斑块数量,把目前的工厂迁移、改造石门大桥引桥下部的绿地,建设成大型游憩绿地斑块;并把盘溪河入江口地段建设成滨江湿地公园,把现有的消落带生态恢复示范区建成湿地公园。
(3)对北滨路绿化现状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把北滨路植物景观大体分为3个类型。嘉陵江大桥以东,道路绿化情况较好,并有游憩活动步道,建议保持;嘉陵江大桥以西,华宇公司、北滨路1号等居住区地段,为主要的道路景观节点,该类型道路植物景观需要重点加以提升,建议统一行道树树种与规格,并增加道路坡地山麓之间植物景观的观赏性。嘉陵江大桥以西,部分地段道路北侧临近坡地或堡坎,或为高架桥道路,绿化用地紧缺,该类型以坡地山麓植物修饰、堡坎绿化为主。
(4)另外,调查分析了居住区内部的绿化情况、堡坎绿化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5)调查分析滨江景观带范围内的地形地貌特点、土地用地类型、建筑物空间分布,以附图形式展现北滨路滨江景观带宏观规划建设对策。
4 结论
首先,从宏观水平调查分析了滨江经济带景观组成特点,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提出了建设具有生态、游憩、通勤等多功能的绿道的发展思路。从增加绿地斑块、改善景观结构等方面,提出提升滨江经济带植物景观的总体布局对策。在理论上,把绿道的思想与建成区内滨江绿道的建设实际情况相结合,为绿道理论应用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为两江四岸植物景观总体提升提供了1个新的思考角度。
其次,通过对嘉陵江消落带生态恢复示范区内夏季洪水、冬季蓄水后植物、植物群落的调查监测,进一步明确了消落带绿化适宜植物的选择问题,以及选择适合进行消落带绿化或生态恢复的空间范围问题。需要从植物角度、水文角度、环境污染等多方面考虑消落带植被恢复。该结果对两江四岸植物景观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夫,王海洋.重庆市江北区滨江景观带绿道建设可行性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9).
[2]刘滨谊,余畅.美国绿道网络规划的发展与启示[J].中国园林,2001(06).
[3]张文,范闻捷.城市中的绿色通道及其功能[J].国外城市规划,2000(03).
[4]李玲,杨鈜为,郑小霞.基于重庆江北区绿道选线过程中的一些思考[J].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13(11).
[5]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广东省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指引[Z]. 2011.
[6]重庆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城市道路提档升级维护工程设计导则(试行)[S]. 2011.
作者简介:曹江萍(1980 ),女,汉族,四川大邑人,硕士,工程师,任总工办副主任,从事市政工程项目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