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钢城
港元兑美元持续走弱并屡屡触及7.85的弱方汇兑保证引发香港金管局强势出手。4月17日,金管局分三次在市场买入57.7亿、33.76亿和62亿港元,以支持港元汇率。至此,金管局在6天内共八次出手总计已购入285.97亿港元。不过,港元的疲软态势似乎仍无起色。
港元汇价的持续转弱也引发市场对于香港沿用多年的联系汇率是否会不可避免地与美元脱钩的担忧,部份投资者甚至担忧美国对冲大鳄索罗斯在1998年亚洲金融海啸期间联同多只美欧对冲基金围攻港元一幕将会重新上演。当然,港元持续走弱也会影响到参与港股通的内地投资者,原因是港股通的股票以港元计价,港元贬值意味相关资产价值缩水。
其实,港元的疲弱与美联储加息不无关系。自2015年12月以来,美联储已经加息6次,而与美元挂钩的港元,却因担心热钱过度涌入,再次推高早已居高不下的房市价格,因此并没有跟随美联储的加息节奏,并由此导致两者利率差距越来越大。以至于投资者可以沽空港元,利用该笔资金去投资美元长仓,以极低的风险套利。最初,套利交易只吸引到疑似欧美资金的参与,但近日就连亚洲地区的交易时段也出现上述情况,且金额亦不断扩大,可见相关套利操作已吸引到全球投资者的关注。
对此,有部分投资者担忧港汇走弱已经多次触及弱方兑换保证,这将导致香港资金外流,并最终危及港元地位。但笔者倒认为,汇价疲软不一定就代表资金将撤出香港,要全面了解香港资金的流动状况,除了港元汇价以外,还要结合金管局银行体系结余、1个月香港银行同业拆借利息(以下称“Hibor”)以及港元12个月美电价格,上述几项都是投资者了解香港资金流动状况的重要工具。
1,金管局银行体系资金结余跟内地的外汇储备类似,都是用于衡量在港资金多寡的重要工具。该数据在2015年10月一度冲高至4260亿港元,目前为1200亿港元,看似大幅减少超过70%,但若跟2007年初的128亿比较,现在资金储备仍较10年前高10余倍。
2,Hibor被普遍用于港人置业的按揭利率计算指标,故其同样被市场视作判断香港资金流动情况的重要参考。由于Hibor的变动与目前市场的利率环境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不能像金管局银行体系资金结余一般简单地与2007年作比较,因此,笔者认为与同期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以下称“Libor”)对比较为合适。数据显示,1个月Hibor目前利率为0.95厘,而同期的Libor为1厘9,这也正好解释了投资者于近期通过沽空港元、做多美元进行套利交易的原因。
3,港元12个月美电价格是反映市场对于12个月后美元兑港元走势判断的重要指标。该价格目前正下跌至7.805位置,反映出市场认为港元12个月后有机会降至该水平附近。
而对于目前市场有部分声音所担心的,港元或将出现如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期间,韩元、泰铢、马来西亚令吉等货币狂泻的惨状似乎也不容易。笔者认为,原因有三:首先,香港本身储备充足,正如上述所述目前金管局银行体系资金结余,规模仍较2007年多逾10倍;其次,香港背靠大陆,就算尚未动用的1200億金管局银行体系资金仍不够用,相信内地央行也必定不会袖手旁观,内地的外汇储备届时亦会成为港元另一强而有力的支持;套利交易源于香港没有跟随美联储上调利率,因此,只要香港金管局重启加息步伐,将港元与美元息差收窄,套利者便无利可图,就像在1999年应对亚洲金融风暴时,令一众美欧对冲基金落荒而逃。
尽管量度香港资金流可用的工具众多,但港元汇价变动依旧是港股中短期起跌的很好参考工具。例如,2014年1月,港元由2013年11月1美元兑7.752港元,下跌至2014年1月的7.77,结果导致同期的恒生指数由24038点下挫至2014年1月的21269点;2015年4月,美元兑港元跌至7.75低位,即港元强势,于强方兑换保证附近位置徘徊,同期恒生指数升至28588点当时高位;2016年1月,港元下跌至1美元兑7.8191港元的低位,同期恒生指数也失守20000点关,最低跌至19278点。
上述案例于过去屡见不鲜,只是在港美息差扩大的今天,以港汇分析港股的方法或许将出现失真,投资者不妨暂时将其搁置一边,直至两者息差再度接近时,这又将成为投资者衡量港股走势一个很好的参考指标。
(作者系中投傲扬精选基金基金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