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铁
截至4月18日,沪综指年内跌幅一度高达8.03%,且将去年涨幅悉数抹去,在全球主要股市中表现为“第二熊”。中美贸易摩擦只是压垮A股慢牛预期的又一根稻草,主因仍是以独角兽企业为代表的IPO注册制式变相突进。不过,央行本周突然降准,预示着股市逆周期调控启动,或让权重蓝筹暂时企稳。
从经济数据看,找不到A股“熊”霸全球理由。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领跑全球(同比增速6.8%)、物价温和增长(同比增长2.1%),以及央企利润开门红(同比增长20.9%),可这些均未将A股拉出“熊市”泥潭。统计数据显示,以年内最高点为基点,沪综指截至本周四收盘的年内跌幅为13.15%,在全球主要股市仅强于菲律宾股市的13.97%。
如果说是贸易战或汇率战恐慌情绪导致A股暴跌,缘何在风暴中心的俄罗斯和香港股市却相对抗跌?统计显示,截至4月19日,俄罗斯RTS指数和香港恒生国企指数年内涨幅分别为0.23%和4.53%,沪综指同期则下跌5.74%。
由于资本持续外流,港币汇率在4月12日触及弱方兑换水平7.85,创33年来最弱水平。香港金管局一周内出手13次,共买入510亿港元,在4月19日将港币汇率暂时稳定在7.85下方。与1998年不同的是,汇市股市和股指期货同杀格局并未出现。同期,恒生AH股溢价指数竟下跌2.64%,跌至121点这一自从2015年以来箱体底部区域。
H股表现比A股强的外因,在于美股强势上涨。截至4月19日,纳指已收复年内失地,长达9年的科技股牛市今年未有结束迹象,年内涨幅仍达4.85%。中国创业板年内3.86%的涨幅,似是追赶全球科技股牛市的尾巴,却无法掩盖2016和2017年年度跌幅分别高达27.71%和10.67%的惨淡背景。换言之,当下题材股和科技股的上涨,多数仍是“熊市”中的超跌反弹。
A股“熊市”再现,与其归咎于全球贸易摩擦的升温,不如说是A股IPO制度创新带来的扩容压力使然——独角兽企业闪电上市,令科技龙头股注册制式上市。富士康等闪电上市意味着优质筹码的稀缺性溢价下降。傳闻中阿里巴巴、京东和百度最快将于今年6月份以CDR(中国存托凭证)方式回归,更是让机构如临大敌,不得不减仓备战。
截至4月19日,在大市值中板块中,年内跌幅较大的有保险(-16.6%)、煤炭(-12.53%)和汽车(-10.06%),三者去年的累计涨幅分别是57.68%、32.59%和7.39%。去年的大红花今春残败,预示着见好就收的波段操作仍稳居主流策略。上证50的年内最大跌幅高达18.05%,去年下半年风靡一时的漂亮50理念不过是绞杀跟风散户的幌子。
风格转换最大的好处是烧饼两面煎,踩中节奏的机构可获巨额差价收益。证金系5只国家队基金踩点准确如神,在2017年蓝筹热潮期的第四季度大幅减持,合计盈利近175亿元;最近抛出对今年股市行情的预判:震荡市和结构市。
相比之下,美股的机构市策略是以长期持有长牛股为主。FAANG企业(脸谱、苹果、亚马逊、奈飞以及谷歌)强者恒强,约占纳指总市值的三成,贡献了纳指年内逾四成的涨幅。汤森路透数据显示,分析师预计FAANG企业首季获利同比平均增长25.8%,去年第一季和第四季的同比增速分别为12.8%和12.4%。
与其艳羡纳指的蓝筹结构和指数长牛,不如A股主动结网,监管层因此启动了独角兽企业闪电上市行动。
股市逆周期调控空间大
从历史经验来看,A股并不惧怕海外政金风暴冲击,因为政策市最确定的事是终极拯救者会适时出现。1990年,深沪证交所因危机而生,深沪股市更是在危机中成长。
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恒指大跌逾6成,沪综指1997年大涨30.22%,1998年小跌3.97%。在2008至2009年的华尔街金融海啸中,沪综指较美股提前5个月见底。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体制之下,中国一旦全力救市,化危为机的临界点随即到来。即使大牛市暂时未至,大“熊市”亦可能转化为长期震荡市。
自2月7日摸高2230点以来,银行板块持续下行,至4月18日的最多下跌21.6%。央行在4月17日晚间定向降准1%,政策考量之一或是为银行板块“止血”,从而封住沪指的下行空间。
最近,华尔街已淡化因全球贸易摩擦引发的担忧,纳指已连涨两周。外围市场企稳,A股最大利空仍是股市超常扩容,以独角兽企业为首的科技巨头短期内密集上市,此举功在长远,却令A股短期资金面和估值体系难以捉摸。正如大自然拒绝真空,股市亦讨厌不确定性。这是机构从漂亮50中出逃的主因。
翻开沪综指的年K线,两年大牛市之后,必然迎来五年震荡市。如果中移动、腾讯等巨型蓝筹将相继登陆A股,那么,1999至2005年、2006至2013年的快牛长熊格局,或许在2014至2020年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