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阳
引言:教师的专业素养是衡量教师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培训是提升教师素养的重要方式。当前非师范专业中小学教师培训存在着培训内容错位、管理制度缺乏保障、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对此通过优化培训模式、完善培训制度和加大农村地区经费投入等方面来进行优化提升。
1 非师范专业中小学教师的基本概述
非师范专业是指学生所学科目与教师无关,以培养社会各式各样行业所需的人才为目标的专业。而非师范专业中小学教师是指具备相应学历并取得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的非师范专业人员。鉴于我国当前存在地区教育质量参差不齐、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国家鼓励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教师资格证实施改革后,已不再区分师范生和非师范生的区别,这种开放化使更多的非师范毕业生通过培聘体系进入到教师队伍,其加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短缺的困境,丰富壮大了教师队伍。但与师范专业教师相比,非师范专业教师在专业技能的掌握上处于劣势。因此,加强对非师范专业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是当前必须正视的问题。
2 非师范专业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存在的问题
2.1 培训内容存在错位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模式主要通过委托高校的形式来完成培训项目。高校将最新的科研理论成果传授给教师,填补专业技能薄弱的不足,提高非师范专业教师的知识素养。但高校本位模式也有其弊端,高校与中小学学校分属不同层次,两方的职业理念和职业目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培训过程中易产生分歧偏差;再者,高校的专家教育者们虽掌握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但缺少将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的经验,容易导致培训内容与实际脱轨,造成“纸上谈兵”的现象。
2.2 培训需求不够明确
部分组织者对非师范专业教师培训的需求调查不够明确,有的地区受行政体制弊端的影响,未开展调研就安排教师培训项目;有的地区即使实施了调研,也未能深入分析调研结果,没有明确的培训目标,在课程的选择、培训的方式等方面,只是凭着以往的经验来安排培训项目,使得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不是主动参与而是为了应付指示而参加培训。这既浪费了培训项目,又消磨了教师参加培训的热情。
2.3 培训的评价体系尚不规范
在现实情况中,我国的教师培训目前缺乏一套完整的、成体系的评价机制,对于教师培训的评价的主导者、评价者、评价方式都没有一种量化的指标来采用,更是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系统。对非师范专业教师培训的评价往往是通过培训过程中的表面现象来判定,诸如教师参与培训的出勤率、培訓作业的反馈情况等,带有局限性和不规范性。
2.4 地区差异大,农村地区处于劣势
教育经费投入与教师培训成正比的关系。在经济发达地区,相关部门加大经费的投入为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保驾护航。反之在薄弱的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有的学校对教师培训的支出一星半点,有的学校甚至无力承担教师培训的费用,教育经费的捉襟见肘也使学校多媒体和互联网设施条件落后,达不到标准化的要求,无法满足教师通过网络培训的方式提升专业素养。加之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大多不是双职工,会面临更多来自家庭、精力上的困难,如果教师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的话,也会阻碍重重。
3 提高非师范专业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有效性建议
3.1 优化培训模式,提高培训实效性
在高校本位的培训模式中,高校的培训者可以将学术研究的方向点转移到现实的教学实践当中,贴合当前的教学现状,深入发掘非师范专业中小学教师的真实需求。有条件的院校可充分利用信息化的优势,搭建网络培训联系平台,及时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遇见的问题或困难,并给予帮助。同时,优化培训者的队伍,在由高校教师专家组成的培训者队伍中,适当加入优秀的一线中小学教师。优秀的一线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阅历,可以与专家队伍的学术科研理论结合在一起,在培训中发挥引领的积极作用。
3.2 完善培训相关制度,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首先在选拔制度上,制定严格规范的选拔机制,科学兼顾学科分布,积极鼓励教师主动报名,遵循公平的原则,再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和统一评价或专家评审团等多种方式综合来定最终的参训名额,坚决抵制根据上级领导指示的名额下放给学校分配的不合理的方式。其次在奖励制度上可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以工资和职位作为积极参与教师培训提升自我专业素养的奖励,对于表现优秀的教师可采取物质奖励的措施。最后在评价制度上,制定一套可量化的评价指标,以此来衡量评价教师;同时评价指标的制定要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出发,建立一套完整系统的长期运行评价机制,对参加过培训的非师范专业教师保持后期跟踪访问,做好延伸拓展工作。
3.3 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和网络建设,缩小地区差异
在教育经费短缺的地区,相关部门应制定规范的教育经费规定细则,加大多投入的比例,采取开源的方式多渠道筹集教师培训经费。存在工学矛盾的学校应统一协调,制定长远规划,合理安排教师工作和教师培训的时间和比例,让教师无后顾之忧的放心的去参加培训提升专业能力;也应加快学校的信息基础社会建设,构建良好的非师范专业教师培训网络学习氛围。同时实行校本培训,针对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制定操作性强的校本规划,来提升教师培训的效率。
3.4 非师范教师也应主动提升自我专业能力
非师范专业中小学教师应秉持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夯实个人能力,拓展知识面,提升教学能力,如反复备课、钻研教材等,并积极投入到教学科研活动的实践中,提高自身科研水平。同时,要树立健康向上的心态,主动向一线优秀教师或者老教师请教,将他们的间接经验转换成符合自己情况的经验;多参加校本培训等活动,如学名师仿课、教师评课比赛等,通过在公共场合讲课直接锻炼自己,凝练自己的教学风格。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