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秋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生产生活的需求有所增加,使得水利工程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堤防防渗施工技术的应用十分重要。基于此,笔者从堤防防渗施工技术的作用入手,介绍了灌浆施工技术及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这两种堤防防渗施工技术,并给出了这些技术的应用要点,意在帮助施工单位选择最佳的施工技术,应用合理的施工方法,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
关键词:水利工程;防渗施工技术;防渗墙
水利工程不仅可以蓄水灌溉,预防洪水灾害,还可以进行水力发电,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是在实际的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堤防渗漏现象,导致水利工程的质量与施工效率低下,根本不能发挥出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因此,施工单位需要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用堤防防渗施工技术,保障水利工程的顺利完工。
1 水利工程堤防防渗施工技术的作用
在水利工程中,应用堤防防渗施工技术的目的在于提高堤防的防渗能力,保障水利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具体而言,水利工程堤防防渗施工技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第一,防止水利工程安全事故的出现。对于水利工程的堤防施工环节而言,施工现场具备较高的复杂性,施工项目需要具备较高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才能够保障水利工程堤防施工的顺利完成。施工项目的稳定性及安全性需要通过对外界环境的有效控制来实现,外界环境最需要控制的因素就是水资源。堤防防渗施工技术可以有效控制施工现场的水资源,通过防渗能力的提升,保障施工项目的稳定性及安全性,防止水利工程安全事故的出现,确保水利工程的顺利完工。
第二,提高水利工程的应用价值。在水利工程中,很多项目都具有十分显著的应用价值,如何提升并呈现这些应用价值,是施工单位关注的重点问题。特别是在水利工程的应用过程中,应用价值的体现会对水利工程产生较大的影响。我国开展水利工程的目的在于水资源的有效运用、洪水灾害的预防以及水力发电,堤防施工项目主要用于分流蓄水,并进行洪水的阻挡,这一应用价值的体现需要堤防工程具备较强的稳定性、抗渗性以及抗震性,而这些特性的提升需要由防渗施工技术来实现。由此可以看出,防渗施工技术可以提高水利工程堤防项目的稳定性、抗渗性以及抗震性,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充分发挥出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1]
2 水利工程堤防防渗施工技术的分析
2.1 灌浆施工技术
对于水利工程堤防而言,灌浆这一施工手段在防渗施工技术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具体而言,灌浆施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高压喷射灌浆技术。该技术主要是通过浆液高压工具,将水利工程的土层进行冲击与破坏,提高土层颗粒的密度及融合水平,等到颗粒凝结硬化之后,具备较强的防渗能力。施工人员在应用该技术时,首先要应用钻孔机在施工区域进行钻孔,并在钻孔内安放灌浆管,将高压浆液沿着灌浆管喷射到土层中。这种防渗施工技术具备较高的施工效率,且施工的成本较低。
第二,劈裂灌浆技术。该技术主要是应用高压的浆液劈裂堤身,再将浆液灌注到劈裂的裂缝中,使浆液在堤身内形成抗渗性较高的帷幕。施工人员在应用该技术时,首先要应用钻孔机进行钻孔,通过在钻孔中压入高压浆液劈开堤身,以此形成凝固性较高的防渗体。这种防渗施工技术可以有效反映出堤身内存在的问题。
第三,帷幕灌浆技术。施工人员在应用该技术时,首先要按照施工方案中的配置比例,进行浆液的制作,确保浆液具备较强的胶凝性以及流动性;然后应用在钻孔机进行钻孔,并将浆液压入到钻孔内,使浆液和裂缝岩层进行充分的融合,等到浆液凝结硬化之后,提高岩基的硬度以及强度,使堤防具备较强的抗渗性。这种防渗施工技术具备较强的防渗效果。
2.2 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
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主要是通过混凝土材料开展施工,这种施工技术不仅具有较好的防渗效果,操作也十分便捷根据深度的不同,该技术主要分为浅薄型及深厚型这两种,浅薄型施工技术的施工深度约为十五厘米;深厚型施工技术的施工深度在一百到二百厘米之间。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墙体的厚度需要按照具体状况进行选择。
根据构建方式的不同,该技术主要分为以下两种:第一,塑性混凝土成墙施工技术。施工人员在应用该技术时,首先要在堤防结构上选取孔洞的位置,使用钻孔机进行钻孔,并在钻孔内浇筑塑性混凝土,以此提高堤防的坚固程度,确保堤防结构具备较强的防渗能力;第二,振动成墙施工技术。就混凝土防渗墙技术的应用而言,振动成墙是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手段,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振动成墙施工技术不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混凝土成墙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施工人员需要选择最佳的振动频率,提高振動的深度,有助于混凝土防渗墙构建质量的提升。[2]
3 水利工程堤防防渗施工技术应用要点
3.1 合理选择施工所用的土料
在进行土料选择的时候,施工单位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及施工需求选择最佳的土料,如果施工单位选择的土料不具备较高的质量,则会导致水利工程堤防工作质量的降低。施工单位需要严格遵守优质土转变成软弱土的规则,通过高质量土料的选择,确保填土具备较高的稳定性及安全性,避免水利工程堤防出现沉降问题。与此同时,在开挖地基的时候,施工单位需要采用机械作业方式,以此保障施工的质量,缩短施工的工期,而且机械作业方式可以直接采用本地的土料,有助于施工成本的控制,提高水利工程的经济性。
3.2 合理选择堤防防渗施工技术
施工人员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堤防防渗施工技术的应用需要充分满足施工的实际要求与现场的施工条件。
因此,在进行堤防防渗施工技术的选择时,施工人员需要充分考虑施工的实际状况,如果堤防已经出现破裂现象,施工人员最好选择防渗帷幕构建技术来进行水利工程堤防防渗施工。
3.3 加强对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
在应用堤防防渗施工技术的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注重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确保堤防防渗施工技术的作用的充分发挥。具体而言,施工单位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加强堤基与岸坡的控制。施工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水利工程的施工规范和施工方案开展施工工作,并及时清除堤基表层的杂质,如淤层、细砂、泥炭以及腐殖土等。在进行岸坡开挖时,需要合理设置开挖坡率,严禁将岸坡清理成台阶。
第二,加强堤体填筑的控制。施工人员在进行堤体填筑结合面的处理时,需要将上下层铺土结合面存在的松土进行清理,还需要将沙砾等多种杂物清除掉,并在结合面均匀洒上适量的水,确保结合面保持一定的湿润度。需要注意的是,结合面不能够存在积水或者空白;施工人员在进行刨毛的密度与深度的明确时,需要严格按照施工的规范标准;施工人员在进行堤体填筑的卸料以及铺填环节时,需要严格按照施工的设计标准,进行上堤土料性能与质量的检测,确保各项参数在合格范围内,才能实施卸料操作。另外,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确保施工面处于平整状态,上下层的分段区域不能有交集。[3]
4 结论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中的堤防防渗施工包含多个技术要点,施工与管理的难度比较大。通过对堤防防渗施工技术的分析可知,施工单位需要认识到防渗施工技术的重要作用,了解不同施工技术的应用范围与技术要点,根据实际的施工状况,遵循因地制宜以及防堵结合的施工原则,选择最合适的施工技术,确保水利工程具备较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高其质量。本文的分析仍旧存在不足之处,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周锦华.水利工程堤防防渗施工关键技术之研究[J].门窗,2017(06):78+81.
[2]徐华雄.堤防防渗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实践探究[J].科技展望,2015,25(32):68.
[3]姜和.基于水利工程堤防防渗施工技术研究分析[J].科技展望,2015,25(2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