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坚
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新奇以激发创新意识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问题情境是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主动学习的条件。教师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冲突,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学习情境中,使学生明确探究的目标、思维的方向的情境。问题情境对学生的认知策略、问题解决技能和态度学习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重在引导学生经常想到或意识到创新而不拘泥于已有的知识,小学生往往因好奇而萌发思考,提出有创见性的问题。
二、鼓励求异精神,引燃创新之火
在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求异,提倡学生独立思考,不唯教材,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从而为学生创设表现和创造的机会,燃起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如教学《狐狸和乌鸦》《狼和小羊》《小鹰学飞》的课文时,“狐狸运用了很多方法骗到了乌鸦嘴里的肉,想象狡猾的狐狸还可能想到哪些办法呢?狼一直在找借口要吃小羊,它还能说出哪些不合理的说法要吃掉小羊呢?小鹰越飞越高,它还可能和谁做了比较呢?”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我把学生分成几组,比比哪组学生想法最多。学生根据情境想到了老师意想不到的办法和说辞,借此训练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开拓空间,让学生合作探究以培养创新能力
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离开学生的主体活动,这个时空就会破碎。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任何一种有效的、成功的教学,都必须是有学生主体参与,都必须有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在教学中,要多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适当设计教学内容,使其具有一定的思考性,探索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在教学中要重视生与生的讨论,生与师的交流,提倡在合作中生成,生成解惑的方法,生成语文解题的思路,生成创新的能力与意识。
四、培养开放性的思维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才能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是发现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思维,这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规律,而且能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效果。开放教育的核心是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教会学生从小敢问、能问、善问。
教师在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开放性的思维的同时,还需给予学生一定的机会,指导学生运用具体方法,进行创新性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培养阅读创新
阅读创新是指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的阅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猜想性阅读。根据课文中提供的材料,如某个词语、某个句子、某段话等进行想象,预测下面的内容。如阅读《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第一自然段后,我让学生猜想:打开大自然之门会看到哪些美丽的景色呢?同学们想象非常丰富,花草鱼虫,山川河流,无不在他们的想象之中。学生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此时再与原文对照,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所写既在想象之中,又出乎其外。
(2)创新性阅读。是指对原书内容进行深化和再创造的一种读书方法。它是在继承性阅读基础上进行的,是在原书内容吸收理解之后的发展创新过程。
2.培养写作创新
写作创新是指突破常规思路的束缚,在作文中展现新的意态或意境。续编结尾、缩写、擴写、改写等都属于写作中的创新,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尝试一些有效的创新训练。
(1)转换写作视角。如《我的老师》,让学生查字典,进行讨论,明白使自己受到某种启发,值得自己学习的人都可以称为老师,范围广至家人、邻居、同学、陌生人,甚至一棵小草,一群小蚂蚁……不同的视角,更能反映学生独特的生活体验,使作文内容具有创新色彩。
(2)引导奇思异想。要让学生的作文充满鲜活的生命力就必须指导学生进行想象。除一般性的想象外,还应引导学生奇思异想,把想到的内容写下来。如一只狗怎样看他的主人?做一只小鸟会有哪些快乐?如果我是外星人……在这些童话世界里,科幻天地中,都可以引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
通过这些教学活动,使学生从中参与学习,并从中培养求异思维结果,创新潜能充分挖掘出来,思维由单一型向多元型发展,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五、激情励志,恰当评价,给学生以创新发展的动力
美国学者阿瑞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提出:“尽管创造者要具有一定的智力,但高智商不是高创造的先决条件”。可见,创新过程并不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以创新情感为动力,以良好的个性品质作为后盾。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励学生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教育学生要具有像爱迪生发明灯丝一样的不气馁、不放弃的坚定信念。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气魄,自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怕困难和挫折的顽强意志和良好的人格特征,从而养成学生健康的创新情感和个性品质。
真正的快乐莫过于希望的实现和努力之后的成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使学生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体验学习过程中艰辛劳动的同时,通过积极的教学评价,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和欢乐,品尝到甘甜的学习成果,获得心理上的极大满足,从而激发更持久的学习动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学生的评价要鼓励拔尖,鼓励专长,鼓励创见。对有创新表现的学生要及时表扬,使创新精神形成班风乃至校风,促进全体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基础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的成效的。它要求我们教师要立足教材,“活用”教材,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合作交流机会,接受“活”的教育,激发“活”的思维,培养“活”的人才,真正实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