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波
课程内容安排
根据各水平学生的身体条件、运动能力,设置不同难度的内容。
二、课程实施
根据课程内容的安排,任教教师充分备课,将每一节课的内容反复研究。用最简单的方法实现最佳效果,将课堂内容落到实处。
(一)课堂内容落到实处
一堂课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从备课开始下功夫。我校体育教师备课时仔细分析教材,包括主要内容、目标、学情、重点、难点,假设课中可能会遇见的情况,教案都为详案。如下:
1.课前常规
(设计意图:从客观条件上保证课的顺利进行)
体育委员整队集合,清点人数,报告老师。(目的:集中学生精神,了解学生是否到齐。)
2.热身激趣
(设计意图:提前动员身体肌肉,消除肌肉惰性,以利于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
3.课的主体部分以羽毛球球性练习为例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羽毛球的特点和其简单的运行轨迹。)
(二)课间引导练习及比赛
课堂是学习的主营的,但是课堂只有四十分钟,要想羽毛球水平有所提高,光靠每周一节课的羽毛球学习远远不够。羽毛球技术和步法都需要大量时间有针对性的训练才会有进步。为了让学生能够主动在课间进行羽毛球相关的活动,磨小分校从大课间、场地提供、开展比赛入手。
1.大课间羽毛球操
为将课堂延伸至课后,学校开展了羽毛球项目进入大课间,由于学生水平较低,学生距离较近,无法进行有球练习。于是采用将羽毛球动作和步法融入健身操的方法配上动感音乐。以上动作重复两次,这套操既復习了课堂内容,也发展了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敏性,极大的发展了下肢力量,每个学生都会大量出汗,提升了学生的体质。
2.设施保障
学校有300米跑道操场一个,羽毛球馆一个(20片羽毛球场地)室内篮球场两个,风雨操场一个(50x40米)。以上运动场地都可以进行羽毛球运动。学校提倡下课后,学生都出教室活动。自从羽毛球进课堂后,教师鼓励学生下课去操场或者体育馆进行羽毛球练习。下课后操场上、体育馆里都是小小羽毛球爱好者的天地。
3.组织比赛
从2012年开始,学校每年会举行一次羽毛球比赛,比赛前一个月体育教师在大课间通知比赛相关事宜,激励各班学生刻苦练习。
(三)放学后练习
学校学习延伸到家庭,我校从2012开始实行体育家庭作业,有专门的作业本,完成后家长签字确认。其中羽毛球作业是每天必修,羽毛球作业内容为:步法练习、正反手颠球、正反手挑高球、正反手高远球、正反手吊球。不同学段选做不同内容,练习过程中家长拍照,最后发照片给体育教师。体育教师选出动作标准的照片贴上学校体育荣誉墙,以激励学生。
三、成果回顾
(一)羽毛球比赛(技能)
羽毛球进入课堂后,学校的羽毛球文化逐渐浓厚,学生羽毛球水平也是逐年提升,2012年9月开始逐层淘汰选拔组建了学生羽毛球队,并每学年会重新选拔一次。球队每天早晨7:30-8:30为训练时间,学生训练非常准时,有的队员甚至会提前半小时到场自行练习,训练时非常认真,还会主动要求加练。
(二)田径运动会(体质)
2012年以前参加武侯区中小学学生运动会成绩都不理想,最好成绩为团体二等奖,学生个人成绩不理想,为团体加分很少。从2013年开始学校调整思路,从体育课堂上要质量,其中羽毛球课最为重要,经过几年的努力,学生总体体质有所上升,也有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体质逐步上升,13年开始每年区运动会都获得一等奖的成绩,个人成绩也有很大突破。迎面接力也连续几年获得一等奖,这意味着课程改革初有成效。
四、体质健康数据对比
从学校将羽毛球引进课堂后,学校的体育氛围越来越浓厚,学生自主锻炼的意识加强,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大幅提升,将2012年和2017年四年级学生体质健康数据抽样对比。6个班各班随机抽取10名(男女各5名)学生的体质健康数据。(表略)
从2012年的抽样数据来看,2012年体质健康男女优秀人数为5人,占抽查人数的8.33%;良好人数为19人,占抽查人数的31.67%;合格人数为32人,占抽查人数的53.3%;及格人数为3人,占抽查人数的5%;不及格人数为1人,占抽查人数的1.67%。
从2017年的抽样数据来看,2017年体质健康男女优秀人数为10人,占抽查人数的16.67%;良好的人数为22人,占抽查人数的36.7%;合格人数为25人,占抽查人数的41.67%;及格人数为2人,占抽查人数的3.33%;不及格人数为1人,占抽查人数的1.67%。
对比两组数据发现2017年体质健康优秀人数较2012年增加5人,良好人数增加3人,合格人数减少7人,及格人数减少1人,不及格人数没有变化。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从成果回顾和体质健康数据变化来看,体育课改革将羽毛球引进体育课堂作为校本课程,对学生影响是积极的。课程改革最大问题在于落实,我校狠抓备课、上课,将每一环节细化落实。鼓励学生下课走出教室,进行羽毛球运动。家长监督学生回家学习练习,巩固学校学习内容,尝试新动作,为新课做准备。这样家校合作良性循环,有效落实羽毛球课程。
(二)建议
课程改革重在改,改就意味着需要适应。在适应中改变,在变化中适应。在摸索着过程中改革存在以下需要改进的地方。
1.教师改革意识不强,改革内容落实不到位。应时刻提醒教师体育课改革的重要性,让其自觉的重视,以便改革内容落实。
2.羽毛球技术学习大班教学效果较差,课堂时间较短,练习密度不够。建议把两节羽毛球课连在一起上。以便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练习,将课程内容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