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亚蕊
【摘 要】
目的 : 探究多種方法预防ICU长期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 调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本院诊治的30例ICU长期住院患者资料,以均衡原则为基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施以常规护理和多种方法综合护理,评估两组DVT发生状况及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 两组相较而言,观察组DVT发生状况较少(P<0.05);观察组相关临床指标较优(P<0.05)。结论 : 对ICU长期住院患者施以多种方法综合护理模式,能够减少DVT的发生,提高患者相关临床指标,临床效果较为显著。
【关键词】 多种方法预防;ICU长期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
ICU即重症护理病房,多为心肺复苏、脏器衰竭或是大型手术后病况较重的患者,病情发展较快,由于ICU患者需长期卧床,活动受到限制,导致静脉回流减慢或受阻、自身代谢受限制、介入干预性治疗等,因此,其下肢深静脉的防病率远远高于其他人群。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如栓子发生脱落,随着血液循环极易导致肺动脉栓塞,病情危重,预后不好甚至危及到生命。据有关调查指出,采用多种方法综合护理能够减少DVT,因此,为进一步探究多种方法预防ICU长期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笔者调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本院诊治的30例ICU长期住院患者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调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本院诊治的30例ICU长期住院患者资料,以均衡原则为基准,分成两组,对照组男8例,女7例;年龄54~73岁, 平均年龄(60.23±10.21)岁;观察组男9例,女6例;年龄55~72岁,平均年龄(60.78±10.02)岁。比较两组临床个人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1]。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具备ICU患者典型临床特征;2)年龄满足54~73岁,性别无限制;3)诊治档案资料齐全且存档;4)所有患者均已获得知情权。排除标准:1)精神疾病,意识无法自主患者;2)不能积极配合检测事项的患者;3)药物禁忌或过敏体质的患者;4)当前正在参与或近期已经参与过其他治疗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模式,如辅助检查、病房管理及日常基础护理等。观察组施以多种方法的综合护理模式:1)肢体护理:早期在床上进行主、被动训练;待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后,可在护理人员的监护下做康复训练,帮助患者各关节进行适当活动;采用轻柔手法多为患者进行肌肉按摩,防止肌肉僵硬,影响到血液的正常流动;此外,还可采用静脉曲张袜等人为地帮助血液回流,多鼓励患者下床行走锻炼。2)心理护理:由于患者长时间承受着疾病的煎熬,较易产生紧张、不安等负面情绪,因此护理工作人员要多与其交流,安抚其不良情绪,并叮嘱患者家属要多鼓励患者给予其精神支持,另外,还应多做换位思考,体谅患者及其家属的看法和疑虑,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配合度;3)健康教育:熟悉了解每位患者的病况,并采用健康教育讲堂、宣传图册、口述现身说教等方式,为各患者介绍其自身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其对自身所患疾病的了解程度、康复功能训练、治疗方式等,对患者理解力与接受能力做评估,对患者理解不到位或错误行为及时更正及指导,为后期患者机能锻炼打下殷实基础。
1.3 疗效标准
评估两组DVT发生状况及相关临床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为了对数据有更准确计算,对各项计数、计量资料采取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进行描述,行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DVT发生状况对比
由表1可知,观察组DVT发生率为6.67%(1例),对照组则为20.00%(3例);两组相较而言,观察组DVT发生状况较少(P<0.05)。
2.2 两组相关临床指标对比
由表2可知,观察组第1天、7天、21天的全血黏度高切、低切分别为(9.89±1.08)mPa ·s、(3.84±0.52)mPa ·s、(9.61±1.15)mPa ·s、(3.66±0.57)mPa ·s、(8.54±1.28)mPa ·s、(3.18±0.66)mPa ·s;对照组则为(9.92±1.11)mPa ·s、(3.85±0.55)mPa·s、(9.78±1.07)mPa ·s、(3.77±0.57)mPa ·s、(9.15±1.17)mPa ·s、(3.59±0.67)mPa ·s;两组相较而言,观察组相关临床指标较优(P<0.05)。
3 讨论
DVT是ICU患者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临床状况有下肢肿胀、皮肤出现瘀斑、静脉回流受阻等,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更有甚者还会并发肺栓塞等疾病危及生命安全。予以ICU患者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如肢体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DNT。此外,还应多注意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多帮助患者翻身,以防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影响其下肢、膝盖、踝关节的正常活动,在其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地进行身体锻炼;严格指导患者的饮食,忌食高热量、高胆固醇的食物,严禁烟酒以防加重其血液的粘稠度,进而增加DNT的发病几率;另外,在临床上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采用一定量的抗凝剂,帮助患者改善血液黏稠。
在本文研究中,两组相较而言,观察组DVT发生状况较少(P<0.05);观察组相关临床指标较优(P<0.05),这说明,对ICU长期住院患者施以多种方法综合护理模式,能够减少DVT的发生,提高患者相关临床指标,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因此,可以大力实践与推广[4]。
参考文献
[1] 周翠萍.间歇式充气压力治疗仪预防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62):153,155.
[2] 徐晔,邱惠琴,秦霞,顾玉英.抗血栓压力带在预防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8):118-119.
[3] 王玉华,顾卫东,汪冬梅,等.3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21(01):38-40.
[4] 焦坤坤.护理干预措施在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临床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5):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