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凤莲
【摘 要】
目的: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70例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早期护理,对比两组喂养不耐受改善情况。结果:1)观察组腹胀消失时间(3.0±0.2)d、胃潴留消失时间(2.2±0.5)d以及呕吐消失时间(2.2±0.4)d,均短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平均日体质量增加(16.9±2.3)g,对照组平均日体质量增加(10.7±2.0)g,P<0.05。结论:早期护理能有效改善喂养不耐受患儿的不良症状,促进患儿发育。
【关键词】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早期护理
早产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健全,吞咽能力、吸吮能力较差,很容易出现喂养不耐受,严重影响早产儿健康成长[1]。为探究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患儿的护理措施,本文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70例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纳入标准:1)均属于早产儿,胎龄32~37周;2)均符合喂养不耐受临床诊断标准[2]。与此同时,排除不能自行吸吮、胃肠道外科疾病以及资料不全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平均胎龄(36.0±1.2)周,平均体质量(2000.0±120.1)g;对照组35例,男18例,女17例,平均胎龄(36.1±1.3)周,平均体质量(2021.0±110.3)g。两组早产儿在性别、年龄等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性(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行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呼吸道管理、保暖、并发症预防等方面。出生24h内开奶,给予早产儿配方奶粉,并微量乳喂养。喂养不耐受期间,需要暂停喂养(若热量不足,需静脉补充),待各项不耐受症状缓解后恢复喂养,并结合早产儿情况逐渐增加浓度和奶量。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早期护理,主要包括如下方面:1)非营养性吸吮:每天喂奶前进行非营养性吸吮,给予患儿无孔橡皮奶头刺激,每次吸吮10分钟,连续吸吮2周[3]。2)新生儿抚触:由专业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抚触,在患儿清醒状态下进行,每天1次,从头部到腹部、四肢进行全面抚触。抚触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动作轻柔、面带微笑,并跟患儿交流。其中,在腹部按摩时应注意:使用食指、中指、环指指腹按照顺时针方向按摩患儿右下、右上腹部以及左上、左下腹部,力度平稳,先轻后重,避开膀胱区域和未脱落脐痂区域,每分钟按摩35次左右,每次10min[4]。3)鸟巢式卧位:将患儿放到毛巾制作成的鸟巢当中,使患儿手脚触及到毛巾,感觉到边际,进而提高新生儿的安全感。
1.3 观察指标
1.3.1 比较两组不耐受症状消失时间 主要包括腹胀消失、胃潴留以及呕吐消失时间等指标。
1.3.2 比较两组日体质量增加量 每天上午9点使用婴儿电子秤称量早产儿体质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综合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耐受症状消失时间
观察组腹胀消失时间(3.0±0.2)d、胃潴留消失时间(2.2±0.5)d以及呕吐消失时间(2.2±0.4)d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日体质量增加量
观察组平均日体质量增加(16.9±2.3)g,对照组平均日体质量增加(10.7±2.0)g,t=5.364,P<0.05。
3 讨论
胎儿生活在羊水中,其所需的一切物质都依赖脐带对母体营养物质的传送,而他们出生后所需的营养物质却是通过消化系统吸收的,新生儿的胃肠道从未接受过食物,因此很容易出现喂养不耐受反应。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指的是胎龄低于37周、体质量低于2.5kg的新生儿。早产儿的吸吮能力和吞咽能力都比较差,很容易出现腹胀、呕吐、胃潴留等喂养不耐受症状,通常来说,早产儿的体质量越轻越容易出现喂养不耐受症状。加强早产儿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新生儿胃肠蠕动能力、加速食物消化,并提高早产儿成活率。
在本研究中,笔者给予观察组早产儿非营养性吸吮、抚触、鸟巢卧位等早期护理,效果显著。非营养性吸吮护理是指给予早产儿无孔橡皮奶头刺激,能有效训练早产儿的协调能力以及吸吮和吞咽能力,加速其胃功能发育,促进胃排空,同时,非营养性吸吮也有利于早产儿排便量与次数的增加,加速早产儿胃肠系统成熟。其次,非营养性吸吮安全有效、操作简便,易于临床开展。相关研究资料指出,非营养性吸吮能有效调节新生儿胃肠肽水平,促进胃功能成熟,促进胃动素以及胃泌素分泌,全面提升新生儿喂养耐受性[5]。通过新生儿抚触,能有效促进其感知觉系统的发育,还能减少其哭闹程度,这部分早产儿易入睡、很安静,体质量增长速度较快。而且,通过腹部的按摩与抚触,能有效促进胃排空和肠胃蠕动,有效预防胃潴留、腹胀等问题。需注意,撫触应在早产儿清醒状态下进行,在喂奶前半小时后喂奶后一小时进行抚触[6]。通过鸟巢式的体位护理,能让新生儿感受到安全感和边界感,促进帮助新生儿保持头部、手部互动,有效刺激新生儿消化喂食、减少返流及胃残余,保持生命体征的平稳。此外,也要注意观察早产儿的合并症,如窒息、心肺疾病等,对于此类早产儿,在喂养和护理时一定要慎重,建议从微量喂养,一旦有喂养不耐受表现就应马上禁食。通过本研究证实,观察组不耐受症状消失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日体质量日均增加量高于对照组,提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早期护理的重要作用。
综上,早期护理能有效改善喂养不耐受患儿的不良症状,促进患儿发育。
参考文献
[1] 徐翠英.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3,34(18):3703-3704.
[2] 雷国顺.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4,02(10):76-77.
[3] 朱颖.综合护理干预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应用效果[J].社区医学杂志,2015,13(09):77-79.
[4] 何艳.综合护理干预在改善早产低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方面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07(30):135-136.
[5] 梁爱玲,伍云锋,杨丽霞.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胃肠道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6,23(06):802-803.
[6] 欧阳林英,张昆艳.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胃肠道功能产生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5,10(01):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