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存芬 李发林
结合多年工作实践并对高职院校实习管理现状及难题进行分析,发现实习管理的关键是抓好过程管理。面对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要破解实习管理难题,唯有利用“互联网+”优势,建立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实习管理信息系统并依托系统对学生实习进行规范管理。
实习是高职院校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目前比较普遍的形式包括认识实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学生进入实习环节后,其教学组织和管理较之校内课堂教学来说更加困难,尤其是进入顶岗实习后,学生几乎不可能安排在同一个企业,大多数是分散安排在不同的地点、企业、岗位上,这种状况迫使高职院校必须解决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有效监控和管理的现实问题。
1 基于“互联网+”的实习管理系统建设背景分析
1.1 高度重视学生实习管理
2011年9月,鲁昕副部长在全国职业教育实习管理工作视频会议上做了《加强职业教育实习管理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讲话时强调,必须把实习管理工作作为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不能将实习和教学割裂开来,更不能将实习变成“放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负责人、专业教师、班主任等要负起责任。
1.2 切实加强学生实习管理
2016年教育部等五部門联合印发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强调,高职院校学生实习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部分,是学生接触社会、接受劳动教育、培养职业技能的重要环节,是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途径。规范和加强学生实习工作,是维护学生、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合法权益,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好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各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科学组织、依法实施,切实加强实习管理,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全面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1.3 人才培养需要做好实习管理
高职院校学生实习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技能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培养职业技能的核心教学环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特别强调,职业教育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主要形式之一的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占用实习学时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顶岗实习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职业院校所培养的人才能否与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零”距离对接,更关系到职业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1.4 “互联网+”成为实习管理规范化的重要推手
尽管实习环节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核心环节,但从调研情况来看,近几年来,高职院校为保证实习效果和实习安全,纷纷利用“互联网+”优势开展实习管理信息化建设,以期加强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有效监控和管理。
2 高职院校实习管理现状及难题分析
由于招生及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职院校的学生实习管理工作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其管理现状及难题如下:
2.1 企业不能全面满足高职院校实习各项要求。目前实际情况是,能集中接受一定数量的学生,同时又能提供与学生所学专业对口岗位的企业不多,这就造成了学生实习企业相对分散的情况,学院领导、教务处、系部、班主任甚至教师本人都很难了解掌握学生在哪些地区、哪些企业、实习情况等实时状况,给实习指导与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导致实习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2 管理手段不能完全满足动态管理需要。传统的学生实习管理工作,大多是基于单机版或是局域网开展工作,无法利用互联网强大的远距离信息传输能力,因此在功能上更多的是停留在对实习生信息的静态管理与被动反映上,几乎无法实现对实习生的动态实时管理,无法对实习过程实施质量监测和有效控制。实习学生也无法通过实习管理系统远距离获取指导老师的有效指导与帮助、更无法实现实时沟通与交流。
2.3 实习管理信息不能满足共享及决策支持的需要。学生实习的地区分布、行业分布、岗位分布以及学生对实习企业的评价等情况对学院的教学工作、学生就业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但这些信息由于缺乏强大的信息系统支撑,没有能够得到及时收集整理和分析利用。
2.4 实习资料归档整理难度较大、且不能满足精细化管理要求。实习过程中指导老师、企业方人员、实习学生等各方递交的文档、资料存放保管、查找和分析较为困难,不利于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更不要说是满足精细化管理要求。
3 基于“互联网”的高职院校学生实习管理模式
通过对高职院校实习管理现状及难题的深入分析,结合目前“互联网”普及度较高的现实,利用信息化手段搭建实习管理信息系统,是高职院校解决实习管理难题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3.1 建立完整的实习管理组织机构
实习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必须建立完整的实习领导工作组织机构,并成立由企业、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实习工作领导小组,形成横纵交叉的双向管理机构。
由学校实训处、教务处、就业处、二级学院(系部)等部门相关领导以及合作企业负责实习的领导共同组成校企合作实习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和指导实习的宏观管理工作,负责与实习企业商定接受实习学生人数、实习内容、实习报酬、安全措施等相关事项,并签订实习有关协议,确保实习工作能正常开展并取得预期的实习效果。
由实训处、教务处及质量管理办公室共同组成实习质量督导工作小组,负责审核实习计划、实习大纲等教学文件、监控实习过程、汇总分析实习信息、巡查实习计划执行情况、实习成绩的抽查审核及成绩管理等。
由二级学院(系部)负责实习管理的领导、企业车间主任或技术负责人、教研室主任、实习指导教师组成实习指导工作小组,商议确定学生实习岗位,并负责实习计划的组织实施和学生实习指导工作。在这一层次,辅导员(班主任)也应该配合实习指导教师,做好实习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生活管理,既要让各方人员做到各司其职,又做到充分沟通和协同配合,切实落实“教”“管”结合,把实习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应有的实习效果。
3.2 加强实习过程管理
经过对高职院校实习管理现状及难题的分析,不难发现实习管理的关键和难点是抓好实习过程管理。各高职院校要全面破解目前的管理难题,唯有跟上“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步伐,利用“互联网+”优势建立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实习管理信息系统,对实习过程进行科学的动态管理。下面结合笔者所在院校所使用的信息化系统中“实习管理”功能,阐明如何进行实习过程管理。
系统用户职责:管理员负责学院教学数据初始化,添加基础数据;教研室负责安排实习、指导老师,设置实习评价指标等;校内指导老师负责实习学生的管理、指导和评分,批改学生周记/日记/实习总结,在线指导并回答学生提问,跟踪学生实习情况等;校外指导老师负责指导学生实习,评价学生实习表现,可对学生实习成绩提参考意见;学生录入各自实习信息;填写日记/周记/实习总结,对校内外指导老师开展评价。
通过信息系统对整个实习过程进行管理和监控,既规范了操作流程,还能记录每个节点的相关数据,为教学质量的评估和改进提供有力的支撑。同时系统通过移动App的在线交流功能,对学生的实习过程进行实时指导和监控,消除实践和教学脱节的问题,让学生在实习中得到提高,让企业在实习中了解学生和学校。有效缩短校企之间的需求差距,让企业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人才以达到双赢。并且可以全方位实现实习计划安排、实习和指导、实习质量监控、考核及评价、信息统计查询和反馈等功能,使实习的安排、指导、管理、评价和监控实现信息化、无纸化。
3.3 建立相应的实习管理制度和考核评价体系
为保证客观公正评价学生实习结果,需要根据管理要求建立相应的实习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并根据不同职业岗位的特点和性质制定合适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实施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校内外指导教师评价统筹考虑的综合评价,以求考核结果尽量的公平合理。
(作者单位:1云南开放大学2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