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多强
在“五体施教”的书法教学实践中,草书教学通常至于楷书、行书教学之后进行。这样的教学顺序是由草书书体特点决定的,与楷书、行书的实用性比较草书的艺术性更高,抽象性较强,草书在书体字形释读方面对学生的基础要求较高,因此在分体书法教学实践中其多在楷书、行书教学之后进行。有时教学中将行书和草书教学合并,统称为行草教学,而实际的教学则多以行书为主,草书教学则略有涉及。我们认为,在基础书法教学实践中,草书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与其它书体比较而言,草书是最能体现中国书法艺术特征的书体之一,草书最具有抽象的线条之美,通过草书的教学来培养学生感知书法艺术至关重要,草书也是培养学生从实用性书写到书法艺术追加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此外,草书的教学实践对于学生笔法的锤炼、毛笔的掌控能力,书法艺术章法布局的理解等都大有裨益。
在草书的具体教学实践中,首先要识别草书字形,掌握草书结字规律。草书字形简约概括,抽象性强,初识不易掌握。我们可以根据古代流传的关于草书的歌诀指导学生认识草书字形特征。在现存的《草诀百韵歌》中列举部分草书偏旁部首的写法,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如 “有点方为水,空挑却是言”句明确“挑画”上加“点”为“三点水旁”,“言字旁”则直接用“挑画”为之,通俗易记。又如“宀头无左畔,之遶阙东边”则指出草书的“宝字盖”和 “走之旁”笔法高度简化,为一笔写成,这充分体现了草书的抽象之美。用形象来记忆草书,如“步观牛引足,羞见羊踏田”句,草书“步”字是由草书“牛”字生发而成,“牛”字的末笔写成后顺笔势向左下方引笔,便写成“步”字,这里用“牛引足”描述“步”字,不仅分析了草书“步”字的结构特点,同时也强调了书写时的动态之美,充分体现了草书的旨趣所在。草书“羞”字是由“羊”和“田”字上下组合而成,并以“羊踏田”的动作来诠释草书“羞”字的书写状态,极富变化之美。另有“女怀丹是毋,叟弃点成皮”、“而由问上点,早得幸头门”、“之加心上恶,兆戴免头龟”、“六手宜为禀,七红即是袁”、“玉出头为武,干衔点是丹”、“十朱知奉已,三口代言宣”、等对草书字形的描述,简单明确,便于记忆。
记忆草书字形,还可以运用比较的方法,对于形近宜混的草书,加以区分识别,继而强化对草书字形的理解与掌握。如“出书观项转,别列看头平”,“出”、“书”两字虽楷书字形差异明显,而草书字形近似,其区别的关键在于两字在首笔“竖画”后,“出”起笔为短竖,“书”为横画,其差异细微,绝不可小视,正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后半句阐述草书“别”、“列”两字的区别,其关键在于起笔,“别”字为点画,而“列”字为横画,其它部分可同观。又如“既防吉作古,更慎遠为連”、“莫写包庸守,勿书绿是缘”、“惟末分憂夏,就中识弟夷”、“顶上哀衾别,胸中器谷非”、“思惠鱼如画,禾乎手似年”、“作南观两甫,求鼎见棘林”等语句,在列举相关草书字的区别时,简洁明了,区别类比,便于记忆。有些汉字形体不同的,若换以草书却有相同的部分,书写时可以相互借用。如“曾差头不异,歸浸体同观”句,“曾”与“差”字形区别明显,而两字若以草书为之,其上部的写法相同;书写时可以互为借用,与上述“曾”、“差”两字相关的其它汉字,在书写过程中都可以借用此法;“歸”与“浸”的草书写法,仅区别于左侧部分,右侧写法相同,而两字的“左阜旁”与“三点水”旁草书写法近似,故歌诀称其“体同观”,在进行书法创作时“歸”、“浸”等字的右侧部分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互为借用。又如“路左言如借,時边寸莫违”句,“路”左侧“足字旁”草书可写成形如楷书的“言字旁”,凡有“足字旁”的字,均可如此;“時”右侧的“寺”字,草书可写成“寸”字,这同样具有普遍的实用性。此外如“满外仍知備,医初尚类坚”、“葛尊草上得,廊廟月边生”等与此相类。在具体的草书教学实践中,我们指导学生掌握草书的构成原理,辨析草书的细小差异,灵活运用草书的借用规律,这样就会在学习草书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草书字形后,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临习草书。初学草书当以名家墨迹为好,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以孙过庭《书谱》为临习范本,该帖为唐代草书墨迹经典之作,历代奉为习草的不二法门。临习之前应指导学生对孙过庭《书谱》文辞内容有一定了解,重点语段应比较熟悉;书写工具以狼毫或兼毫笔为宜,纸张用半生熟的元书纸或其它水纹、洒金类纸。在具体指导临习之前,我们让学生用钢笔临习《书谱》部分段落,以强化其对《书谱》内容及其书写特点的理解与掌握。在指导学生用毛笔临习时应以原帖每列为基础段落临习,临习时应先分析一列字的书写特点,尤其注意字形的变化与字间的连带关系,绝不要把单字作为孤立的临习单位,进行书写实践。
对于草书的字形特征有了基本了解后,可以进行具体的笔法训练,草书的笔法以使转、提按为主。草书中的使转笔法,在晋人草书中多有体现,孙过庭《书谱》对于使转笔法已有阐释。其称:“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转,谓钩环盘纡之类也。” 使转笔法在书写时毛笔的上下(提按)运动较少,其笔毫左右摆动的变化较丰富,笔画线条连续性较强,笔意贯通,充分体现草书流畅性的特点,以此突出草书的曲线遒美,流转自然;而较少提按使得笔画挺拔劲健,锋颖的横向展开,也丰富了线条的立体感。使转笔法对于草书尤为重要,特别是临习晋唐名家书迹时,要通过作品分析,领会使转在书写实践中的应用。因此孙过庭强调“草书以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的道理。伴随着书体的发展与应用,尤其是楷书的社会广泛普及,在草书的笔法系统中提按笔法随之而来。所谓“提”与“按”是两个相对应的运笔动作,在书写时笔锋或先提起后按下,或先按下后提起,彼此交错,完成书写过程。通过提笔、按笔增强草书线条的丰富性与节奏感。书写时提笔与按笔均发力于腕部,以腕力掌控提按,提笔时笔虽提起,但要保持力在画中,做到笔画不轻飘有力度;笔若按下,点画渐显,但要笔画有活气、有动势,不呆板重拙。通常情况下,提笔以点画间的映带、字中省减的笔画、字间连带为主;字中主笔多以按笔书写,书家有意强调的内容多呈现按笔之意。单字中若提按有致,便不失草书风韵,行列间提按交互、变化有致,彼此呼应,亦多有可观。
明确了草书的笔法特征,在具体临习时还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每一列字中单字内部点画间的连带关系,包括同一类笔画的连带和不同类笔画的连带,尽可能找到规律性特征;构成字的各部件间的组合、连带关系,根据各部件的空间位置,找到组合的规律性特征。二、一列字中字间的组合关系。具体包括字间的笔意连带,或笔断意连、或笔意相连。相邻字字间的处理,包括笔法变化、结体收放、字形欹侧的处理。三、每列字间的行列组合关系的处理。注意一列字的中轴线的摆动变化,行列间的呼应关系等。此外,临近行列中相同字的变化处理,也不可忽视。
草书的书法教学还包括学生对草书的鉴赏环节。通过对不同类型草书作品的分析与鉴赏,丰富学生对草书的认识,深入体会书法艺术的抽象之美。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选章草、小草、狂草作品加以鉴赏分析。章草《隋贤出师颂》为墨迹,旧称隋人所书,作品共十余行,不足百字。此帖笔法醇古,点画劲利,草法绝妙,字间茂密,风格雅致。《十七帖》为王羲之草书的代表作品,被誉为“书中之龙”。此帖字多独立,偶有映带,用笔以方折劲挺为主,而圆转映带处亦自然洒脱,不失晋韵。较之章草古法,此帖多有创新之处,如该帖笔法较为丰富,草书字形也不拘一格,错落有致,充分体现了王羲之变古为新,创立今草的意义所在。狂草當以唐代张旭、怀素,宋代黄庭坚等较为典型。欣赏狂草当观其纵横变化、气象万千、不可形容之势。有时狂草书家处于非理性状态下才能完成作品,如史载张旭在酒后才能写出精彩的狂草佳作。在欣赏狂草作品时书家的书写状态不可忽视,张旭、怀素的狂草书写速度较快,以中锋为主,强调笔力中含;而黄庭坚的狂草则提按较多,速度较慢,笔法丰富,开合有致。在草书教学的欣赏环节应与书写实践环节相结合,彼此生发,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草书的理解与掌握。
基金项目:本文为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五体施教教学模式在非艺术专业书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为:GH170101。
(作者单位:北华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