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昶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化学必修1,以新的教学理念引导中学化学教学,特别是在倡导学生探究式学习,培养能力和创新意识上有独到之处,令人耳目一新。但教材仍存在一些“瑕疵”,对课堂教学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笔者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以下几个不成熟的想法或建议与同行们商榷,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P28图2-8“电泳现象”:插图中通电后呈现的是两极颜色高低不同,正极一部分Fe(OH)3胶粒全部移动到负极,这不符合实际情况。Fe(OH)3胶体在电泳后的现象为,正极颜色明显变浅,而负极颜色明显变深。建议作如下改动:
2.1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P31“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表述为“由于电解质溶于水后电离成为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这样的反应称作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的概念表述不准确,如果离子反应必须是电解质之间的反应。那么,Zn与稀盐酸的反应就不是离子反应吗?
所以,我认为,离子反应的概念准确表述为“在水溶液中,有離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更准确。
2.2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P77关于硅酸盐的描述“硅酸盐是由硅、氧和金属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
硅酸盐中除了含硅、氧和金属外,还含氢等元素。在教材同页的“资料卡片”中就有“黏土的主要成分:Al2O3·2SiO2·2H2O”。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P74-75对图4-2的说明:“SiO2晶体有多种晶型,其基本结构单元是如图4-2所示的四面体,每个周围结合4个O,Si在中心,O在4个顶角;许多这样的四面体有通过顶角的O相连接,每个O为两个四面体所共有,即每个O与2个Si相结合。实际上,SiO2晶体是由Si和O按1:2的比例所组成的立体网状结构的晶体。因此,通常用SiO2来表示二氧化硅的组成。[SiO4]四面体不仅存在于SiO2晶体中,而且存在于所有硅酸盐矿石中,是构成多姿多彩的硅酸盐世界的基本骨架。”
SiO2晶体结构中[SiO4]四面体结构的示意图仅表示其结构单元,而结构单元的概念在高一学生的头脑中还没有形成,因此,只给图4-2[SiO4]四面体结构,很容易产生误解,不便于学生认识它的空间网状结构。
应给出有许多硅原子和氧原子的平面、立体结构模型,这样更全面、更科学。
(作者单位:南京市大厂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