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浸满花香

2018-05-14 13:49陆瑶
知识文库 2018年22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读书小学生

陆瑶

阅读对于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这是各界的共识。《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儿童的课外阅读因此得到了极大的重视。但是,由于受到升学、绩效等原因的影响,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课外阅读多处于“自由发展”状态。较多一线教师对于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方式、指导途径认识模糊,方法单一,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则更是缺少方法和策略。以上问题造成了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不做深入研究,指导停留在表面的现象,义务段课标中规定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的阅读任务不能很好地完成。

课外阅读的起点在课内阅读。小学语文教师既要把握学生阅读的知识逻辑,也要把握学生阅读的心理逻辑,找到课外阅读指导的突破口——兴趣。依据对课内阅读的理性思考,我们只有以“兴趣”研究为切入点,方能探索出一条有效指导课外阅读的途径。那么,如何在学生课外阅读领域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呢?

1 课外阅读推荐课内常规化——点燃兴趣

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基于一定的诱因,与成人阅读比较,它形成的快,但转移的也快。因此,教师在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之前必须考虑“基于功利层面”的阅读与“基于阅读层面”的阅读的区别和融合,发挥两种阅读结合后带来的益处。从育人价值高度来讲,就是要发挥课内阅读龙头作用,整合课内外阅读资源,实施课内外阅读同步推进。也就是说,在指导小学的课内阅读时,不能只考虑到这节课所涉及的文章脉络、形象把握、语言感悟等具体知识,还要考虑与本文相关作品的适时引入。学生可以在对比阅读中深化认识、升华情感,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同步推进,如:从《匆匆》中认识朱自清,从《童年的发现》中认识俄国文学,从《穷人》中认识托尔斯泰,从《将相和》到马克.吐温的《威尼斯的小艇》……这样,既解决了学生“读什么”的问题,又使课内阅读的思想和认识在课外阅读中不断得到补充和升华。因此,在组织课内阅读时,教师要选择与语文教材密切相关的一些文学作品补充进来,将学生由课内阅读引向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

2 课外阅读推进科学化——保持兴趣

教师在设计课外阅读推荐时除了关注阅读内容的选择,还应将学生的阅读推进、落实情况纳入到自己的教学监管视域当中来。比如,在阅读指导课型的选择上,低中年级可以把激发兴趣、关注文本内容作为重点;而小学高年级则要把课外阅读方法的习得作为重点进行设计,可以多上读书方法指导课、交流评论课和读书笔记辅导课。例如,围绕“月亮”这一学生熟悉而又陌生的事物,教师可以组合神话、小说、说明文、诗歌、散文等不同文体的文章,在阅读指导课上指导学生。这样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不仅完成了知识的习得,而且在文化的浸润中实现了探索和创造。

其次,阅读习惯的养成也是课外阅读推进科学化的重要指标。小学生的阅读动机影响着他们的阅读效果。学生的“会读”水平取决于“爱读”的程度。也就是说,小学生的阅读效果受学生阅读兴趣和动机的支配。课外阅读是人的个性化行为,小学生的阅读兴趣需要教师精心地发现和培养。教师实践时要注意如下几点:1.让课外读书表现由潜在状态转为活动状态。例如,在学生读完指定的篇目后,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比如读书卡交流评比、读书内容对对碰等,及时检测学生的读书态度和读书效果,发现读书积极的同学,给予表扬或激励,激发学生持续读书的热情。2.读书表现形成长效管理机制。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詹姆斯认为,我们对人所怀有的情感是动机的最好源泉。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是暂时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没有经过长时间的维持是不具有稳定性的。教师只有明白了学生在阅读中的这种心理机制,长期关注,倾人热情和智慧,才能使兴趣阅读逐渐转成化为阅读习惯。因此,关注学生的阅读表现,除了应有短期的方法外,还要有长效的管理机制。例如:一个月、学期中间、学期末(年级越低,这种评比频率越高)可以开展“读书小明星评比”活动,展示优秀读书笔记,举行“课外阅读知识竞赛”等。学生在这些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感受到坚持阅读带来的学习乐趣,强化了阅读需要,催生了阅读成就感,使兴趣阅读逐渐走向习惯阅读。

3 课外阅读实现个性化——追求乐趣

学生作为个体,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以小学高年级为例,教师仅对学生课外阅读内容和阅读表现发展状态作引导还远远不够,还应关注和分析“具体学生”,满足不同水平层次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发展需求。教师应该思考弹性设计指导方案,落实不同层次指导目标,有区分地进行指导。这种指导是对学生差异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并在此基础上将学生之间的差异作为可以利用的资源加以开发。其次,采用各种形式来调整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实现阅读个性化目标。也就是说,课外阅读差异指导要在“消除个别差异”和“容纳个别差异”之间寻找到合理指导定位。例如,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之间阅读的差异越来越明显,女生喜好读情感类的,我们可以推荐《简爱》《飘》等经典作品;男生越来越倾向于军事类的,我们可以推荐《抗日虎贲》《地球的红飘带》等,满足不同性别的个性化阅读需求。再次,有的学生喜欢用视觉和听觉同时获取知识信息,教师在进行阅读指导时,可以通过推荐网络阅读软件进行聆听式阅读指导,满足听书需求。另外,有的小学生阅读完后喜欢演一演,創造角色。教师可以定期组织“班级大舞台”,要求学生自愿表演所阅读内容,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将阅读中的人物搬上舞台,体会阅读与表演结合的乐趣。

综上所述,在课外阅读指导中,运用有效的语文活动形式,培植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帮助其主动、积极的发展,是我们小学语文教育追求的起点,更是终点。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望亭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读书小学生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们一起读书吧
我是小学生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