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赤壁怀古 》教学设计

2018-05-14 23:44陈敏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5期
关键词:旷达怀古周瑜

陈敏

教学设想:

《念奴娇 赤壁怀古》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宋词的篇目。本教学设计以对此经典诗词思想情感的准确理解为突破口,关联苏东坡同一时期即在黄州时期的其他有代表性作品的群文阅读,引导学生深入认识、理解苏东坡达观思想的内涵和精髓,学习诗人于逆境中化解苦难的人生智慧。

学习目标:

1.理解词的思想内容并概括作者表达的情感。

2.学习作者身处逆境旷达通脱的情怀。

学习过程:

一、温故:由苏东坡写于同一时期的名篇必修2《赤壁赋》导入

1.生齐背:“……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2.师生简要回顾《赤壁赋》的思想内容

作者悲从何而来?

----从历史人物中来:(巨大的幻灭感:即便像曹操这样的一世英雄,也逃脱不了生命的大限。)

从个人境遇中来:(“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政治失意,个体生命的短暂、渺小)

如何解脱?

变 不变

逝者如斯(水) 未尝往也(水)

盈虚者如彼(月) 卒莫消长也(月)

生老病死(人) 代代相承、生生不息(人)

----作者从绝对矛盾中看到其间的转化和统一。自其变者而观之,则生命是短暂的,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生命与物质世界皆是不朽的。

取 不取

清风明月 非吾之所有

-----作者因此寄情山水,到大自然中寻求慰藉。这就是苏轼的顺应自然,随缘通脱的精神境界。

二、鉴赏《念奴娇.赤壁怀古》

1.朗读 (读准字音 注意节奏)

学生自由读、个别读、齐读。(正音、指导朗读)

2.词句解惑:理解词的字面意思。

学生参考课文注释,教师强调几个词句:

风流:a、杰出不凡。b、风雅洒脱、才华出众。c、风采特异,特点突出。

d、放荡不羁、无拘无束。e、男女私情。

此文“风流”的意思?

“多情应笑我”“一尊还酹江月”句意的理解。

3.理解词的内容:理一理本词的思路。

写景----咏史—抒怀

学生填写:理一理本词的写作思路

写景即咏赤壁:描写了----的赤壁,这样写的作用是----。

怀古即怀周瑜:遥想 ----的周瑜,这样写的目的是----。

抒怀:抒发了词人----的情感。

4.重点解读“怀古”部分:还原真实的周瑜,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苏轼笔下的周瑜:(学生概括)

小乔初嫁了-----婚姻幸福、少年得志(美人衬英雄)

雄姿英发-----英勇威武、神采飞扬。

羽扇纶巾-----风度闲雅 (不着军装,儒将的装束)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指挥若定,潇洒从容,有雄才大略,轻松中建立辉煌功业。

还原历史上真实的周瑜

(1)“衔命出征,身当矢石,尽节用命,视死如归,虽汉之信、布,诚无以尚也。”《三国志·周瑜传》)

----真实的周瑜是披坚执锐、冲锋陷阵、威武勇猛的武将,而不是羽扇纶巾的儒将。

(2)“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乔公二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 《三国志· 周瑜鲁肃吕蒙传》------

周瑜的真实婚姻:周瑜纳小乔为建安三年(198年),瑜时年二十四岁。赤壁之战发生于208年 ,周瑜当时34岁 “小乔初嫁了”被苏轼推迟了十年。

小乔不过是战利品,与周瑜之间至少在婚前并没有浪漫的爱情可言。

(3)赤壁之战:曹操百万大军,以少抗多的惊险,故垒乱石惊涛的环境,战争血肉横飞的血腥残酷。诗化为周瑜“谈笑间”便使“樯橹灰飞烟灭。”

周瑜—---苏轼:对比反衬

周瑜 苏轼

年龄 34 47

生活 婚姻美满 屡遭不幸

相貌 英俊儒雅 华发早生

职务 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

功业 功成名就 功业未就

------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周瑜?(学生讨论、交流,自由发言)

师点拨:

理想化的周瑜 自我化的周瑜

(1)苏东坡对历史上的周瑜进行了升华,把周瑜理想化,這是苏东坡的自我期许。表达了苏轼心中风流豪杰的梦想,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2)对比反衬,反衬自己壮志难酬的感伤。

5.难点解读“抒怀”部分:对“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理解。(学生讨论、回答)

抒己怀:

“人生如梦”做何解 ?

参考解读:在苏轼看来,当年潇洒从容、声名盖世的周瑜现今又如何呢?不是也被大浪淘尽了吗?既然千古风流人物也难免如此,生命如此短暂,那么一己之荣辱穷达复何足悲叹!人类如此殊途同归,则汲汲于一时功名,不免过于迂腐了。这样一想,苏轼便从悲哀中超脱了。

如何理解作者“酹江月”的行为?

参考解读:哀悼千古风流人物;向江月洒酒祭奠,引江月为知己,向江月寻求安慰。《赤壁赋》中:“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回归自然,融于自然,在恬淡幽静,气氛清新的明月中找到了精神的寄托。可以说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随遇而安的慰藉,但又何尝不是一种苦难后深悟的旷达、洒脱。这就是苏轼的生存智慧。

补充、印证:

叶嘉莹:苏东坡是在苦难中完成了自己的一个人物。客观上不得意,还能不落迂腐消极,能够有积极的生活志趣,这是苏东坡所以了不起的地方。“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他自己在悲慨中的一种超脱,一种跟高远的天地,跟江水与明月的一种结合。

6.概括本词的情感(学生概括、回答)

参考答案:此词上阕主要咏赤壁,下阕怀周瑜。

抒发了苏轼心中风流豪杰的梦想,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功业无成壮志难酬的感伤;(政治理想落空的悲哀)

在逆境中自我解脱的旷达乐观的情怀。

7.补充、印证: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苏轼在孔门圣教熏陶下,自幼即“奋励有当世志”,立定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图伟愿和“尊主泽民”的理想抱负。但是,现实并不赋予他这种机会,刀斧之余,一贬再贬,仕进之途已经重重阻塞。……如何化解内心的痛苦?

苏东坡曾经说,未有天君不严而能圆通觉悟者。(没有心不庄重清净而能圆通觉悟者)人在能获得心的宁静之前(佛学上之所谓解脱),必须克服恐惧,恼怒,忧愁等感情。在黄州那段日子,苏东坡研读佛经,也在一家道士观里闭关七七四十九天,他还修煉印度的瑜伽术。(林语堂《苏东坡传》)

苏东坡作品中的超脱欣悦是他此时心境的自然流露,他在磨难中的种种自新的尝试陶冶出内心的平静恬适。

三、拓展延伸、群文阅读:阅读苏东坡黄州期间的其他有代表性的作品,加深对作者思想精髓的理解(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交流分享以下诗篇中作者的人生智慧)

1.《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2.《初到黄州》“自笑平生为口忙……”

3.《女王城和诗》“东风未肯入东门……”

4.《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

四、总结

黄州数年是苏轼思想发生转折的时期,也是他不断走向成熟和睿智的时期,经过忧患苦难,苏东坡还能写出这样超然、潇洒的作品,这是苏东坡的修养。苏东坡在黄州寄情诗书山水,寄情新交故旧,迥异于失意文士的消极避世。他在最失意最痛苦之时,总在努力使自己和大家都得到安慰,都生活得愉快些,这是他度过一切劫难的精神力量。这种超旷,与那些不分黑白,此亦可彼亦可的心死、淡漠、佛系不同。那不是超脱,而是麻木、懒惰无为。

他临死时对儿子说:“吾生不恶,死必不坠。”人们敬仰他、纪念他,一个原因是他的诗、词、文、书、画五艺俱绝,另一原因就是他有一腔为国为民的忠爱之心,(只要召回朝廷,他说的还是正直的话;贬官在外,为人民做了不少好事)以及一种开阔旷达的襟怀。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2.写一篇苏东坡黄州时期的诗词赏析,不少于500字。

猜你喜欢
旷达怀古周瑜
旷达者
一气周瑜(二)
一气周瑜(一)
旷达者
旷达者
竹叶沟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探究
裴怀古的“诚”字诀
乐观旷达 进取人生
裴怀古的“诚”字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