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晓玲
随着我园学军活动的不断推进与开展,活动带给孩子们的积极影响日渐显露。作为一种以军人角色贯穿的情景游戏有效促进了幼儿规则意识的建立、萌发爱军人的情感、增强幼儿体质、提升了幼儿自主及合作式建构布置场地的能力。本次学军活动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相关概念
(一)社会性
社会性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也就是人们为了适应社会生活所形成的符合社会传统习俗的行为方式。
(二)幼儿社会性发展
是指幼儿从一个自然人,逐渐掌握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 是一个社会人,逐渐步入社会的过程,它是在个体与社会群体、幼儿集体以及同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实现的。
(三)学军体育活动
是指营造军事环境、利用军事资源、将多种军事元素(包括:军姿、单个动作学习)融入传统体育游戏的系列体育活动。
二、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内容及重要意义
1.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是和谐相处的一部分,是人际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影响。人际关系是幼儿社会化的起点。
2.个性的健康发展
个性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表明个体在社会实践中所持的态度和行为综合特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个性是人心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孩子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实现的。幼儿园集体环境是儿童个性成长,社会性发展成长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性是一种静态形式,而社会性发展则是动态的过程,一种逐渐建构的过程。
3.社会知识技能的掌握
社会知识技能的掌握主要是粗浅的社会常识,是他们在生活中常常用到的知识技能,是对幼儿最有价值的,并且能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真正地在快乐中学习。
所以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最重要目标。
三、幼儿园学军体育活动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促进作用
学军体育活动是一种模仿军人训练内容营造军事活动氛围的角色游戏,作为促进幼儿社会化过程的手段,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萌发幼儿情感,促进幼儿交流、学习动作技能的系列活动,美国心理学家威斯伯乐1972年提出亲社会行为理论即儿童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的谦让、合作、共享等有利于他人的社会行为。
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他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幼儿与老师、小伙伴在体育游戏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在群体中的适应能力。而学军体育活动就是要通过活动引导幼儿学习军人不怕苦,不怕累,听从指挥,团结互助的作风和品质,让幼儿以一种正面角色自居的品质为前提来有效完成游戏活动,达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目标。
学军体育游戏由于场地的不受限和以发展幼儿大动作为主,教师通过对游戏的设计创造机会发展幼儿基本动作的同时也让幼儿间有交流、有互动、有合作,培养幼儿喜欢和同伴一起游戏的情感,以发展幼儿的人际交往及适应能力。
游戏《营救伤员》中需要两个幼儿抬着担架通过重重考验把伤员从战场上营救下来。这一系列的活动就促进了幼儿一系列的人际交往能力。两个小朋友要商量抬担架时谁在前,谁在后,幼儿产生了自主交流。在过小桥时,前面的幼儿不能走得太快,不然后面的幼儿就跟不上了,所以前面的幼儿要适当等待。体现了换位思考、理解别人的情感。在匍匐前进穿越封锁线时,两个人又要商量由谁拿着单架往前爬,或者是两个人想办法怎样把单架带过封锁线。遇到问题相互协调、解决问题,在此时得到体现。最后把伤员抬上单架后,两人要怎样配合才能不让伤员掉下来,最终成功完成营救任务。感受了两人共同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后成功的喜悦。活动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了环境和情景,加入了炮火连天的音乐背景,孩子们身穿军装手持单架,从人物的扮演到气氛的感染,把幼兒一下带到了情景中,神圣的使命感油然而生,情感得到升华,孩子们不由自主地融入游戏,融入群体。
为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和目标,学军体育活动设计强度大,密度大,运动量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挑战着幼儿的意志力和耐力,这些品质也正是幼儿适应环境、适应群体的典型品质。
游戏《终极挑战》幼儿要带着大型积木块,匍匐通过草地,再将积木块夹在两腿中间,运用悬垂摆的方法从一边荡到另一边。最后把堡垒转移阵地进行搭建。整个过程处处是难关,需要幼儿在参与活动中时刻以积极的心态迎难而上,用意志力做支撑,勇闯难关。特别是在悬垂摆这一环节中孩子要克服双臂的疲劳和疼痛,咬牙挺过。游戏环节及情景的设计大大吸引着幼儿,在集体中有了归属感、认同感并能主动参与游戏。遵守游戏规则,克服困难,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幼儿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交往能力得到熏陶与培养,社会性得到有效地促进与发展。
综上所述,学军体育活动,用“学军形象,铸造军魂”的军人精神感染幼儿,用趣味横生的体育活动带动幼儿,全面促进幼儿动作、语言、情感、认知、社会性等方面的综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