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景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任务也日趋紧迫。但多年的“转而未变”值得我们深思,让我们认识到了经济发展转变的艰难,但也让我们看到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未来。本文主要分析了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因素,指出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些路径,期望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目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的成果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理念已深入人心
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念已深刻影响人民群众的观念和行动,认识到了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不可持续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势在必行。特别是世界范围内环境问题的出现让居民认识到只有转变生活方式才能够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地方政府也加强了环境保护力度,提高了GDP单位能耗的考核比重。
(二)有利的体制和机制初步形成
当前,在我国一些地区,阶梯电价已应用到实际,商场已不在提供免费的塑料袋,绿色建筑已建成使用。很多企业也开始注重资源节约,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小电厂、小煤矿已被强制关闭,低能耗的大型企业随之兴起。
(三)先进的科学技术逐渐被应用
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各种新能源在能源供给中的比重逐渐提高,节能设备被逐渐应用,如声控电灯、感应水龙头等。技术的提升推动了资源的节约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生态环境逐渐改善。
二、阻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因素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并且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在现阶段,阻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因素有以下几个:
(一)以GDP作为政绩考核指标的形势没有发生根本的转变
在党和政府的推动下,已不再强调GDP是考核地方主要指标,但实际情况是,绝大多数地方仍以GDP为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考核指标。主要是因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少,在招商引资方面不加选择,将发达地区淘汰的项目引到自己的地方,导致社会矛盾突出。
(二)科学发展保障体制还未真正形成
要想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就需要科学先发展,需要形成有利于保障科学技术发展的体制。但目前,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和机制还没有形成,我们还无法判断哪个地区科学发展,哪个地区注重保护环境等。
(三)技术进步还难以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
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要想实现节能降耗、持续发展等都需要依赖技术进步。但技术的进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才等,还需要较强的研发能力。而且并不是每一个企业都具备科学技术研发能力,缺乏新技术的支持。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
(一)积极调整经济结构
第一,优化产业结构。应积极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三大产业的协调。继续巩固第一产业的基础地位,提高第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第三产业更大作用的发挥。提高第三产业劳动力投入,继续保持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继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农业、新型农业和服务业的道路。进一步提高三大产业的产品或服务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另外,大力发展战略新型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根据产业发展需要选择各种生产要素的最有组合。还要充分保障市场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基础地位,还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第二,优化城乡结構。要优化城乡结构,积极推动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解决,提高农民收入。在推动城镇化方面,要提升对城镇化的认识,让农民享受更多的城市文化、城市经济等。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积极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要充分发展大城市的第三产业,推动农民转移。制定城市发展政策,清除城市发展体制障碍,提高城市承载力。大力推动农村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维持农村稳定,以推动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
第三,优化区域结构。积极推动东、中、西地区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发展,东部地区要利用自身的开放优势,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做改革开放的先锋军。中部地区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西部地区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基础教育。
第四,优化需求结构。要想方设法扩大消费需求,提升消费需求的长效驱动力。要积极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在出口方面,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打造世界名牌,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
(二)转变经济发展增长动力
应积极扩大消费需求,不仅要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同时还应根据消费需求调整供给结构,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积极发展旅游业、文化业等,寻找更多的经济发展点。
(三)以创新驱动发展
一方面,要培养大批高质量人才。另一方面,要积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此外,国家要建立创新体系,其中包括科技转化体制、法制体制等。
四、结语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已进入关键期,市场各主体应充分根据自身的优势参与到这一过程中,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者单位为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