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世渊 陈雷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懂得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独特的、不可逆的和短暂的;了解
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理解个体生命与人类生命的关系,人类的精神生命有接续;
明确自己生命的使命。
2.能力目标:能够理解生命有时尽,生命也有接续,培养对生命问题的辩证
思维能力;能够由一个问题进行延伸思考,形成新的问题和思考,培养对生命问
题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能够将自己的学习、思考与教师的引导相结合,
树立正确而积极的生命观、价值观,培养对生命问题的情感体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珍惜生命、感激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怀;
增强个体生命的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
本课有两个学习点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1.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
2.个体生命在实现人类生命的接续中要担当使命。
三、教学方法
材料(视频、图片、文字)分析法、自主探究法、情感体验法等。
四、教学过程
曹老师:上课。
( 学生:起立。)
曹老师:同学们好!
( 学生:老师好!)
曹老师:请坐。
2
( 学生:谢老师!)
曹老师:上节课我们结束了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让大家哭的课终于过去了。
從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进入第四单元的学习——生命的思考。关于生命,古
人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
有知,亦且有义,故为天下贵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首先给大家说一下“气”。
“气”是什么?中国古人认为“气”是产生和构成天地万物的基本元素。这句话
的意思是什么?水、火有气却没有生命,草木有生命却没有知觉,禽兽有知觉却
不讲道义;人有气、有生命、有知觉,而且讲道义,所以人最为天下所贵重。那
么我们身为天下最为贵重的人,我们怎么去看待自己的生命呢?我们的生命从哪
儿来?到哪儿去?生命的意义在哪里?生命可以永恒吗?(强调)今天这节课我
们要主要围绕最后这个问题——“生命可以永恒吗?”来探问生命。要解决这个
问题我们首先要解决生命的特点。(指板书)接下来我们看一个小短片,通过一
个温馨的故事来看看我们每个人是怎么来的。
(看短片)
曹老师 :其实,我们就像这个短片中的小婴儿一样,每个人都是都是这样来到世
界上的。我们的母亲经过十月怀胎,可能会经历孕吐、抽血、打针、吃药等等这
些痛苦,而我们的父亲要小心翼翼地悉心照顾我们的妈妈,还要照顾尚未来到人
世的我们。这是需要付出很多努力的,整个家庭都在为我们的到来做出十足的准
备。我们能来到这个世界上,是父母的很多努力与付出才换来的。能来到这个世
界上,就已经是我们的幸运了。我们的生命来之不易。(板书)
曹老师 :出生以后,我们慢慢长大,会进入亲少年时期,然后长大成人,最后进
入老年阶段。现在大家是属于亲少年时期。现在回顾一下你的那些最温馨的时刻,
那些很美好的回忆。想一想,如果(强调)时光可以倒流,你最想回到什么时候?
先想一想,然后举手回答。
(学生回答)
曹老师 :好,那我想问大家的是,大家都有自己想回去的时光,不管你们在这里
有没有表达出来。那么时光真的可以倒流吗?就现在而言,时光真的可以倒流
吗?
(学生:不可以。)
曹老师 :对,时光不可以倒流。生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生命是不可逆的。(板
书)想到生命是不可逆的,有些同学就给了我一个惆怅的眼神。好,那么生命还
3
有哪些特点?现在我已经讲完两个了。坐在下面的老师也有想讲的,但是是哪一
位老师呢?猜得着吗?猜不着就给他些掌声,把他请出来。
(曹老师走下讲台,陈老师走上讲台。)
陈老师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好,我们回到主题。首先来考考大家的眼力,咱
们班的每一位同学都在这张图里,看看能不能找到你自己?
(学生在图片里找自己)
陈老师: :找到了举手示意我一下。咱们班每一位同学都在,大家仔细找一找。(环
顾教室)好,我看每一个同学都已经找到自己了。(给出答案)实际上我们班的
每一位同学都在这幅图里。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相信很多
同学都听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片”。植物都是如此,更何况是我们
人。首先每个人都长得不一样,所以刚才大家很快就通过自己的外貌特征找到了
自己,如果把性格、脾气、习惯等等因素考虑进来,每个人更是千差万别。所以
我们可以说生命还有一个特点。生命是......?(示意学生回答)
(学生:独特的。)
陈老师:对,独特的。(板书)生命是独特的。那么生命为什么是独特的呢?大
家能不能结合一下自己所学的生物学知识来解释一下这个问题?老师提示一下
啊,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虑,一个是先天因素,一个是后天因素。
(学生回答)
陈老师 :好,老师来总结一下。先天因素,大家很快就想到了,指的就是遗传物
质,或者说基因,或者说 DNA。不同的基因从一开始就决定了我们将向不同的方
向发展。但是大家想一想,遗传物质相同,人就会一样吗?
(学生:不一样。)
陈老师:大家一定都见过双胞胎,我们可以说同卵双胞胎的遗传物质是相同的,
但是根据大家的观察,双胞胎会完全一样吗?
(学生:不一样。)
陈老师 :首先外貌就不可能完全一样,是不是?如果再把性格特点等内在因素考
虑进去,那差别就更大了。我就有这样一对双胞胎朋友,其中一个是画家,另一
个是运动员。两个遗传物质相同的人却走向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大家想想这
又是由什么造成的呢?
(学生:后天因素。)
陈老师 :这是不是就是我们说的后天因素?就是后天的环境所造成的。这里指的
4
环境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小至我们喝的每一口水,呼吸的每一口空气,大至
我们接受的教育,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等等。不同的环境也造就了我们的独特
性。所以我们可以说,每个生命都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正是因为基
因和环境不同,造就了我们的,什么?(示意学生回答)刚才说得,生命是......?
(学生:独特的。)
陈老师:造就了我们的独特性。好,接下来我们看一个小短片。
(看短片)
陳老师 :好,刚刚这个短片用夸张的手法展示了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大
家看后有什么感想?
(学生回答)
陈老师: :是不是很短暂啊?这是我们要讲的生命的第四个特点——生命是短暂的。
(板书)人生几十年看似悠长,实则匆匆,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在浩瀚的历史长
河中也不过是弹指一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短暂的。正如刚才短片的结尾那样,
我们终将面临......?(示意学生回答)
(学生:死亡。)
陈老师 :死亡,对。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这也体现了我
们生命的最后一个特点,那就是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板书)
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人为什么会死?
(学生回答)
陈老师 :实际上啊,这个问题看上去很简单,但实际上无论是从生物学的角度还
是哲学的角度来解释,都是一个很深奥的问题。那我们就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我
们都知道啊,我们每个人都是由什么构成的?
(学生:细胞。)
陈老师: :对,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那大家能不能结合自己之前学过的细胞的知识,
来解释一下人为什么会死。想想我们之前学过的细胞的知识。回忆一下,从细胞
这个角度想一想,人为什么会死。
(学生回答)
陈老师: :好,那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首先,我们的每个细胞的寿命都是有限的,
也就说每天我们身体里都有很多细胞在死亡。但好在,有个好消息,我们的细胞
能够怎样?
(学生:分裂。)
5
陈老师 :对,能够分裂,好消息是能够分裂。通过分裂能够产生新的细胞来补充
这些......(示意学生回答)
(学生:死掉的细胞。)
陈老师:补充死亡的细胞,对不对?那我们再来看一个小资料。(看幻灯片)这
个资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
陈老师 :这个资料说明细胞的分裂次数是有限的,这意味着什么?我们刚说细胞
分裂产生的新细胞能够补充死去的细胞。但是(强调)细胞的分裂次数却是有限
的。是不是说明了,总有一天我们将不再有足够的新细胞来补充这些死掉的细胞。
是不是总有一天?
(学生:是。)
陈老师 :那么这样的话,我们的生命就会面临衰老,直到最后的......(示意学
生回答)
(学生:死亡)
陈老师 :好,这是从细胞这个角度解释了人为什么会死,接下来请曹老师重新回
到讲台,让她带着大家接着探讨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
(陈老师走下讲台,曹老师走上讲台。)
曹老师:感觉我们的特邀嘉宾讲得还行吧?
(学生:嗯,很好。)
曹老师 :那么陈老师他是从生物的角度给我们解释了人为什么会死。我们每个人
都逃避不了的一个结局是?
(学生:死亡。)
曹老师 :其实我在大家这个年纪的时候就在想,如果有一天我死了,我就不能和
我的家人在一起,我也不能跟我的朋友在一起,我想做的任何事情我都没有办法
去做,我会不会就......自己的身体就支离破碎的飘到外太空去,飞一万年、一
亿年,更久更久的时间,一直一直飘,想到这里我就很恐怖,我就觉得很恐惧。
你们有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
(学生思考)
曹老师 :那我想问大家的是,既然我们每个人都没有办法逃避死亡这个必然的结
局,死亡是我们每个人的最终结局,那我们活着的意义与价值,它应该是什么?
这个问题给大家充分的思考时间,可以前后左右讨论一下,讨论一下我们活着的
6
意义应该是什么?
(学生讨论,曹老师走下讲台和同学一起讨论)
(学生回答)
曹老师 :大家都答出了应该去过自己的人生,活出生命的意义与价值。那么关于
死亡我们怎么去面对?
(学生回答)
曹老师 :我们古人关于什么是生命,怎样去活着,有一个简练的概括,叫做“向
死而生”。“向死而生”,什么意思?它把“死”和“亡”分成了两个概念,(边讲
边板书)假如这个点代表我们的出生,这个点是我们生命的终点,到达这个点我
们的生命就结束了,那么这个点就叫做亡。什么叫做“死”?就是我们从出生以
后,走向“亡”的这个过程。我们走过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已死去,人
只要还没有亡故,就是向死的方向活着。因此,我们应该珍惜生命中的每分每秒,
积极焕发生命的活力,提高生命中每分每秒的质量,感激生命,热爱生命。只有
这样,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现出无限的可能。
曹老师:好,看到这里(指板书),生命不可逆,生命是短暂的,生命发展的自
然规律。从这生命三个突出的特点,来回到我们一开始提出的问题——生命可以永恒
吗?现在你可以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
(学生:生命不可以永恒。)
曹老师 :生命不可以永恒。这是我们得出的第一个结论——生命有时尽。(板书)
生命不可以永恒。如果刚刚仔细听,就会注意我说的是第一个结论。意思是说还
会有第二个结论。那么接下来我们在把陈老师请上来,让他接着跟我们讨论。
(曹老师走下讲台,陈老师走上讲台)
陈老师 :刚刚说了这么久的死亡,不过我们不必太悲观。让我们站在更高的角度
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站在人类这个高度来想一想。个体死亡了,我们人类这个
物种就不存在了吗?
(学生:不是。)
陈老师 :对,虽然单个的人死了,但我们人类还一直存在。大家想想之前学过的
“生物的特征”,哪些特征能说明这个问题?
(学生: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陈老师 :对,正因为生物能生长和繁殖(语气强调“繁殖”),我们人类这个物种
才能一直延续下去,不会因为个体的死亡而灭亡。大家再往深里想一想,我们人
7
类繁殖出来的如果是别的物种,或者其他新的物种,人类这个物种能一直延续下
去吗?
(学生:不能。)
陈老师:对,那说明生物还具有哪个特点?
(学生: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陈老师 :对,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语气强调“遗传”),正因为生物都有
遗传的特性,我们繁殖出来的还是人这个物种。所以,基于以上两点生物的特征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和“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虽然作为个体的
人死了,但人类还会延绵不绝的存在下去。这次我真要撤了,最后还是把讲台交
还给美丽的曹老师。
(陈老师走下讲台,曹老师走上讲台)
曹老师 :根据大家和陈老师的共同探问,我们已经知道了个体生命是整个人类生
命的接续,这就使得人类生命在不断地向前发展着。那人类生命的接续是否仅仅
意味着身体生命的接续呢?(学生短暂思考)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下面这组
照片。
(展示本校“毅行徒步”活动照片,背景音乐为班歌《夜空中最亮的星》。)
曹老师 :徒步活动已经结束了,但老师想问一问大家的是:你们知道学校为什么
要组织这次“毅行徒步”活动吗?
(学生回答)
曹老师 :没错,组织这次“毅行徒步”活动就是为了让我们全校师生共同通过这
种形式来继承和发扬老西南联大前辈们“刚毅坚卓”的精神,把这种精神传承和
延续下来。老西南联大的前辈们如今已经逝世多年了,但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
都在传承者前辈们的精神火种,你们的血液中有着前辈们的精神力量,前辈们就
永远活着,前辈们的生命可以靠我们大家共同来接续。所以说,生命的接续应该
包括着精神力量的接续,应该包括着精神文明的传承与延续。这一点在我们学校
的校训中也可以体现,老西南联大的校训是“刚毅坚卓”,现在我们学校的校训
是?
(学生:“刚毅坚卓,和合共生。”)
曹老师 :对,这就是老西南联大精神文明传承与延续的一个具体体现。现在,大
家结合起来想一想,我们每个人的个体生命可以实现人类生命的接续,这是身体
生命的接续,又可以通过传承人类精神文明实现人类生命的接续,这是精神生命
8
的接续,既然我们每个人的个体生命在人类生命中都能发挥这么重要的作用,使
得每个人的生命不仅是“我”的生命(个体生命),而且是“我们”的生命(人
类生命),这就意味著我们在环环相扣的人类生命中必须担当接续使命,也就是
说,个体生命在实现人类生命的接续中要担当使命。那么,同学们你们认为现在
我们能做些什么才叫担当了使命?
(学生回答)
曹老师:是的,“使命”它不是一个很大的词,它可以体现和落实在我们的日常
生活和平凡小事之中,只要同学们愿做有心人,就可以将这种使命感真正落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