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跳广场舞或是帮助子女带孩子,现在老年人还有一种新的选择:继续发挥余热,创业当老板。面临严峻的老龄化社会形势,近日,辽宁省人民政府出台相关文件,鼓励老年人创业。
鼓励老年人创业
近日,辽宁省人民政府印发《辽宁省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阐明规划期内全省人口的发展变化趋势、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
面对愈发严重的老龄化社会,《通知》明确,将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充分发挥老年人参与经济社会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作用。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逐步完善职工退休年龄政策,有效挖掘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建立老年人才信息库。大力发展老年教育培训,支持老年人才自主创业,鼓励专业技术领域人才延长工作年限。
对此,辽宁省一位即将退休的技术人员说,妻子是医生,在医护行业,退休后继续工作比较常见,身边就有80多岁的老医生仍在上班。有技术的老人很吃香,基本上都会被企业返聘或者很容易在社会上找到一份工作,很少有技术的老人会闲在家。
“退休之后再出去做点事,改善生活质量,是比较现实的。”该技术人员说,但如果让老年人再拿资金去自主创业可能有点难,毕竟创业的风险和压力都较大,老年人精力也不如年轻人。当然,也得看具体出台什么鼓励政策。
老年人创业并不新鲜
“手里有些闲钱,想找一个适合老年人创业的项目。”在网上很多论坛里面都能找到类似的帖子,而推荐适合老年人创业的项目同样是琳琅满目。
有人认为,创业是适合年轻人做的事情。但近年来,老年人创业的案例也并不稀奇。
在老年人创业的案例中,褚时健无疑是最为成功的典型。当时已是七旬高龄的褚老没有选择在家安度晚年,而是与妻子承包山林种橙,花了十年时间让“褚橙”从云南红到北京。
很多人最好奇的是,褚时健74岁时决定种橙子,橙子要好几年才挂果,为什么不选择其他更快速见成效的事?有没有做好“种橙子失败”的打算?褚时健说:“我们开始时,眼前是一棵这么高的小树(伸手在膝盖的高度),还有满山红土。我开始也急,也想马上成林、马上有利润,种了两年树,还是满山红土,(橙子销售)到了2007年还不好办。但是我历经几十年,在进入七八十岁时,就有点耐心了。现实教育我们,果树每年只能长这么高,肥料、水源等问题都是原来想不到的,所以急不得。对于不懂的事,我不敢干,我学了七八成,有七八成把握,才敢干。我考察了水果市场,外地运来的冰糖橙很贵,本地的便宜,但产量少。我就想,除了天灾,总能整成。”
同样在退休年龄选择创业的还有解培惠。1956年,解培惠考入云南大学生物系。毕业后,先分配到昆明农林学院(现云南农大)植物保护系任教,后又被调往德宏从事热带作物研究。
1992年正式退休的解培惠选择创业,到金沙江干热河谷去种树。如今的他,早已成为了中国“辣木之父”。
实际上,在百度搜索栏目中输入“老年人创业”等关键词,就能找出大量老人创业的成功案例。可以想象,那些正在创业路上的老年人可能就更多了,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潮流下,老年人创业似乎已并不新奇了。
“老年人创业和年轻人相比肯定不是等同的概念,但确实有他自身的优势,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创业会采取更加稳妥、实际的办法,创业选择等也会更实在。”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阎青春说,老年人通过创业是了解社会、奉献社会的过程,可以让老年人对生活更加充满信心。
谁为大城市养老
收入水平高伴随而生的老龄化和少子化,已非辽宁或东北地区一家的“门前雪”。不仅许多中国城市正在“老去”,这也被看作世界普遍趋势。
说到老年就业或创业,大家很容易就想到日本和韩国。因为日韩两国老龄化严重,老年人“退而不休”“活到老干到老”在全世界都闻名。为了应对老龄化加剧带来的劳动力不足等问题,日本也在大力鼓励老年人再就业或创业,比如为鼓励老年人创业,日本专门设立了“创业辅助金”。韩国的法定退休年龄是60岁,而实际上,人们平均工作到71岁才会真正休息。在韩国,有420万老年人在工作,而韩国总人口也才5000万。
阎青春认为,在发达国家,老年人创业是非常普遍的现象。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劳动力日益减少,鼓励老年人才创业的方法给发掘老年人力资源提供了参考,应学习其他国家经验,加大鼓励老年人才创业。
一方面,人口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平均寿命延长。另一方面,除了人们观念的变化,生育成本和抚养成本“也已经上升成为人们不愿多生孩子的重要原因”。
尽管鼓励生育,但在新生人口成长之前,究竟谁来为城市“养老”呢?通过城市的扩容,引入更為年轻的人口,以此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增强城市竞争力,开始成为学界和城市的共识。但对于东北等人口流出地来说不太适用。
在辽宁的《规划》中,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逐步完善职工退休年龄政策、有效挖掘开发老年人力资源、鼓励老年人自主创业等政策皆源于此。
(《每日经济新闻》2018.7.11 李彪、黄名扬等/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