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
摘要:铜在猪日粮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大多数酶的组成成分,并是机体骨骼构成以及营养代谢必需的物质。但当猪食入过多铜元素,或者大量蓄积在肝脏等组织中,且在突然释放进入血液循环就会发生铜中毒。病猪在临床上呈现复杂而多样的症状,必须得到广大养猪户的重视,现概述该病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猪铜中毒;生理作用;病因分析;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药物治疗;饲养管理
中图分类号:S858. 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8)03-0092-01
1 铜的代谢及生理作用
纯铜由于不溶于水,从而使其无法被机体吸收。目前,猪饲料中的大多数铜(通常为硫酸铜)是以复合形式被机体吸收,只有少部分是以离子状态被机体吸收。饲料中的铜主要在猪小肠和胃中被吸收,细胞主要经由金属离子载体和血浆铜蓝蛋白来运输和摄取铜。吸收的铜进入血液后会与血浆蛋白或者氨基酸铜相互结合,之后在肝脏、细胞等内广泛分布。机体中贮存铜主要场所为肝脏,一般总铜的72%—90%都处于该处,其次为肾脏、心肌、脑以及被毛等。铜主要通过消化道排泄,体内80%左右的铜会通过肝脏经由胆汁排到肠道,其中有90%会经由粪便排到体外,只有2%—4%会经由尿液排到体外。
对动物机体来说,铜不仅是构成多种酶(如半乳糖酶、超氧化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血浆铜蓝蛋白、细胞色素C氧化酶、金属硫蓝蛋白、酪氨酸酶、赖氨氧化酶等)的必要成分,也是造血以及抑制营养性贫血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铜不仅可促使机体形成红细胞和血红素,还可保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并积极促进动物机体被毛、骨骼、结缔组织、神经细胞、造血、免疫功能的形成以及生长发育等。
2 病因分析
急性铜中毒,通常是由于猪进行驱虫或者催吐时,在短时间内供给大量硫酸铜,或者食入过多喷洒铜盐的植物而导致,会表现出急性中毒症状,这是由于肝脏内的铜突然大量释放进入血流而引起。慢性铜中毒,通常是由于长时间采食铜水平超标的添加剂、浓缩料或者配合饲料,这也是引起铜中毒一个常见原因。生产实践中,生长育肥猪每千克日粮中含有200 mg铜能够使机体快速生长发育,并保持较高的饲料报酬。但当每千克日粮中的含铜量长时间在250 mg以上,就会发生铜中毒,达到500 mg以上就会造成死亡。
3 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病猪临床上主要表现出食欲不振或者完全废绝,增加饮水。精神沉郁,体重降低,被毛粗乱,体温基本正常或者略微降低。有时出现呕吐、流涎、腹泻,排出青绿色粪便,或者排出血尿。可视黏膜略带黄色或者变得苍白,皮肤角化不全,明显瘙痒,接着呈现湿疹和血疹。眼睛凹陷,虚弱无力,肌肉震颤,往往卧地不起。受到人为刺激时,会出现角弓反张、强直性痉挛,眼睑发生浮肿,呼吸困难,明显气喘。
病死猪全身皮肤发生黄染,血液明显稀薄,且不容易凝固,腹腔存在黄色液体;肝脏呈紫色,边缘呈黑紫色,发生肿大,肝实质变脆;心脏冠状沟黄染;脾脏呈暗紫色,也发生肿大;肺脏呈暗黄色,并伴有局灶性肺炎;肾脏呈土黄色;胃肠道发生明显的现血性炎症、溃疡;胃黏膜发生充血、出血,甚至脱落。
4 诊断
对病猪病史进行调查,发现使用添加剂前始终正常,而添加高铜添加剂后开始出现症状,体温基本正常或者略微降低,排除感染病毒病或者细菌病,且饲料没有发霉变质,剖检可见肝脏肿大,胃肠道出现明显炎症。对饲料间仔细检查,发现其中存在大量的肉眼可见的绿色晶体,或者绿色小颗粒或者小碎片,味道非常苦,初步怀疑这种绿色物质为硫酸铜。取适量饲料检测铜元素含量,发现明显超过规定用量,由此确诊发生铜中毒。
5 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主要采取排毒、群防群治。发现后要立即更换现喂饲料.并在每100 kg新饲料中添加150 g土霉素粉,混合均匀后每天上午饲喂1次,可避免机体抵抗力降低,防止继发感染其他疾病,同时还能够预防或者治疗肠炎;在每100 kg饲料中添加150 g小苏打粉,混合均匀后每天上午饲喂1次,连续使用9天,以纠正酸中毒,促使尿液碱化,避免肾小管内凝集血红蛋白;每头饲喂2—3 kg青饲料,每天饲喂3次,连续使用9天;在5—10 kg饮水中添加250—500 g葡萄糖粉,促使机体排毒;添加100—150 g口服补液盐,用于补充电解质,每天2次,连续使用9天。还要采取对症治疗。隔离严重腹泻的病猪,每头每次肌肉注射10 mL 2%盐酸环丙沙星,每天2次,使用1天即可;严重便秘,且伴有停止采食、发抖等症状时,只供给青料,食欲减退可肌肉注射320万IU青霉素、10 mL氨基比林,每天2次,连续使用2天。
加强饲养管理。养猪场要选择在没有被工业“三废”污染的地方建设,并定期对饮水、饲料采样来检测其中的铜含量,从源头上防止猪采食过多铜,避免发生铜中毒。合理使用和調控饲料添加剂中所含的铜量,通常每千克猪饲料中适宜含有125~185 mg铜。另外,在猪饲料中添加一些锌元素和铁元素,促使体内的铜、锌,铁这三种元素之间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也能够避免发生铜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