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波
摘要:粮饲兼用型玉米是近年来在黑龙江地区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可食用和饲周的特用型玉米,具有经济效益高、用途广、产量高、品质好等特点。粮饲兼用型玉米的广泛种植对于促进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掌握粮饲兼用型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粮饲兼用型玉米;栽培技术;准备工作;种子;播种;田间管理;收获
中图分类号:S5 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8)03-0042-01
1 粮饲兼用型玉米栽培前的准备工作
粮饲兼用型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与品种有着直接的关系,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市面上出现了许多的新品种,但是并不是所有优良品种都适宜在黑龙江地区播种,因此在栽培前要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根据当地的热量资源选择适宜的品种,一般要求所选择的品种抗病性好、抗倒伏能力强、产量高,籽粒成熟时秸秆仍保持青绿的品种。
在播种前需要对种子进行处理。玉米的种子是植株生长的开始,只有将种子进行良好的处理,才可以确保种子萌芽,植株生长。因此在播种前需要进行筛选,将种子中那些饱满度不够,种子里掺杂的杂物挑选出来,以保证种子的纯度,然后将挑选好的种子置于阳光下平摊晾晒,这样可以保证种子在播种后的发芽出苗率。
整地。玉米对土壤的要求虽然不是十分的严格,但是因其根系人土较深,并且粮饲兼用型玉米的茎高叶茂,同时还要保证籽粒的数量和质量,因此对土壤的肥力要求较高,所以在选择种植地时要尽量的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有机质较为丰富、保肥保水性较好的地块。需要进行精细的整地。对土地进行深耕,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整地要求精细,保证耕层结构良好,为粮饲兼用型玉米的高产、优产奠定基础。
施足基肥。粮饲兼用型玉米在整个生育期的需肥量较大,因此在种植前要先施足基肥,其作用是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为粮饲兼用型玉米苗期的生长发育提供养分,促进玉米根系的发育。基肥以施加有机肥为主,一般使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同时配合施加一定量的化肥,有机肥的施加量为每亩1000~1500 kg,化肥为氮肥15—20 kg、磷肥25—30 kg、钾肥15—20 kg,再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确定微肥的施加种类和数量。基肥可结合深耕施入土地。
2 粮饲兼用型玉米的栽培注意事项
播种。要适时播种,播种时间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以及生产需求因地制宜的来确定,适时播种的主要目的是调温,以保证玉米可以在大量降雨前提前成熟,以便于避开不利于玉米后期生长的环境因素。黑龙江地区的粮饲兼用型玉米的播种时间一般在4月中下旬,此時的地温与气候条件均适合,可确保晚熟的玉米品种在秋季霜冻到来前收获。播种时要选择适宜的种植方式,一般玉米多与豆类、马铃薯等作物间作、套作或者混作,这可以充分的利用光能和地力,可显著的提高产量,还可以改进粮饲兼用型玉米的品质。这是由于当玉米与豆科作物混作时,可以利用豆类根瘤菌固定的氮素,提高其固氮的效率,可以提高玉米的营养价值,同时提高产量。玉米种植要合理密植,密度不宜过大,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通常枝叶较为繁茂,如果密度过大,会出现遮光、抢水的现象而影响植株的生长,而如果密度过小则会造成土地的浪费,同样会影响产量。种植密度的确定要根据地力以及玉米的品种来确定。
合理施肥。土壤的肥力是保证粮饲兼用型玉米生长发育以及提高产量和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要保证土壤的肥力,但是也不可乱施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要合理施肥。一般在4~5片叶时追施苗肥,主要以尿素为主,在玉米的拔节期追施壮秆肥,以保证秆壮穗大,在玉米的穗期和现蕾期也要分别的追施尿素,以促进玉米穗大、粒多、植株健壮。
合理灌溉。玉米的抗旱性要强于耐涝性,但是也要根据玉米的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量不同进行合理的灌溉。玉米在播种后为了保证玉米苗全、苗齐、苗壮,需要在保持播种穴内湿润,在幼苗长出后也要保持表土下层湿润。玉米到了抽雄期对水分的需求量增加,如果缺水会导致抽雄困难,不利用授粉而影响产量,因此在这一阶段要提供充足的水分,如果遇到干旱要做好灌溉工作,但是也不宜给水过量,如果水分过多反而对玉米的生长不利,因此如果遇到雨天要做好排涝的工作。
加强田间管理。玉米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避免出现缺苗的现象。在玉米长出6~7片叶时进行间苗和定苗,在苗期还要进行中耕培土除草,以疏松土壤,清除杂草,待苗长到8-9片叶时进行培土,防止植株倒伏,同时还可促进根系发达。
病虫害的防治。在整个生育期都要做好粮饲兼用型玉米的病虫害防治工作。除了要选择高抗品种外,还可以通过药剂拌种的方法来防治病虫害的发生。在植株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发现病虫害要及时的防治,可将病株拔除、处理,同时有针对性的使用低毒、无残留的药剂喷洒防治。
收获。为了保证粮饲兼用型玉米的质量要适时的收获,一般粮饲兼用型玉米的收获期要同时考虑到籽粒是否正常成熟,茎叶是否保持青鲜。粮饲兼用型玉米的最佳收获时期为苞叶变黄、果穗籽粒蜡熟期,胚基部出现黑色层,穗位的下下叶征以及茎秆保持青绿多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