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君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科学技术发展需要有全新的规划方向,确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以求进一步促进我国工业化发展。高校作为向社会输出专业性人才的主要对象,同时也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部分,集合了知识传播、应用以及创新,对发扬创新精神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工科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求其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高校需要在原有基础上来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分析
1.丰富的理论知识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对工科创新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最基本的就是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将专业理论作为解决实践问题的基础。因此高校在培养工科人才时,应引导其形成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在传授其广博的文化知识同时,还需要培养其辩证思维能力,为后期发展事业提供最合理、最优化的知识体系。同时,在掌握专业知识以外,还需要兼顾其他学科知识,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知识的融会贯通。在实现理论知识掌握的基础上,为科学思维的形成创造根本,使其可以从自身角度出发,来提高创新能力,以求可以更高程度上来满足现代社会发展要求。
2.较强的实践能力
实践是检验理论知识的关键,通过实践可以发现学生所存在的不足,确定重点后有针对性和具体性的对下一阶段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为培养创新型工科人才提供保障。尤其是工科专业自身所具有的实操性特点,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要求非常高,在领悟理论知识的同时,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水平,体现出工程专业技术操作性和熟练性。并且,通过实践操作过程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进一步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培养。其中,不仅要重视学校内实验室的操作,更为重要的是校外实习,正确看待其在人才培养中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3.持续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下阶段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同时也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必须要对此方面具有充足的重视,正确看待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尤其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强调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并重的重要性。即通过创新精神来实现生产建设、管理一线的应用,承担高技术含量且综合性更强的经营管理工作,而创新能力的提高,可以保证具有较强的创新行为,灵活应对工程管理以及生产建设中的问题。
二、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要点
1.确定以学生为主体
在培养工科创新型人才时,需要确定此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匹配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师团队,以灵活的手法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其创新性思维,使其能够主动面对和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践性问题,然后通过自主思考来解决问题。高校应创建全新的实践教学模式,注重校外专家课程以及校外实习,通过校内外合作的方式方法,为学生创建更多实践机会,同时组合分析学生实践学习中存在的缺陷与问题,制定下一阶段的教学方案。其中,工科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的就是进一步满足现阶段我国工业创新发展要求,以更强的综合能力,来灵活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因此高校应引导学生主动对接企业技术创新要求,并准确了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当地资源有一个大体认识,并挖掘出学生最为适用的学习方法,准确把握行业人才需求方向,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使其成为具有较高实践能力,能够胜任行业发展需求的专业型人才。
2.执行校企联合模式
应确定校企联合模式,来进行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在此种模式下可以为学生创建了解企业生产管理、技术研发以及應用的平台,同时兼顾校外专家课程,向工科学生展示更多实践性的专业问题,由企业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进行学校授课,拉近学生与社会实践需求之间的距离,使其对实践以及创新有更为深入的了解。高校推行校企联合教学模式,由企业提供研究课题,组织工科学生,以企业技术专家作为领导老师,通过专业指导,来完成研究论文,以求在研究过程中可以提升学生应对专业知识以及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3.创建校外实践平台
想要实现工科创新型人才的有效培养,不仅要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这不仅仅是校内实验操作,还包括更多的校外实践平台。以新工科建设和发展需求作为根本,对工程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强化,适当延长实习实训的时长,联合企业开创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工程师计划培养基地等平台,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创建一个将实践能力为培养侧重点的教学体系,以求完成培养大批创新性工科人才的目的。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已经为高校下一步工作开展的重点,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动手能力已经成为高校管理人员应关注的重点问题。高校管理人员可以不断为学生开拓校外实训基地,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以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