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筠
一、背景与起因
系部二级管理后,支部建在系部,系党支部在校党委的支持下,围绕优秀学生的成长、教育和管理做了不少有益的实践和尝试。
系党支部党员大部分是直面学生的一线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发现一批优秀的青年学生作为校系或班级学生干部正逐步成长,但由于年龄因素、社会阅历因素及特定的历史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在他们身上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对这批学生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使得他们的发展不尽人意。
为了以点带面,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示范影响作用,系党支部非常重视优秀学生的培养和锻炼,通过党员教师一对多集中培训,一对一单独帮扶,从工作、生活和学习等多方面引领参与学生成长,以此逐步形成榜样力量,营造竞争示范氛围,以点及面影响教育周围同学,通过加强教师教育管理这一外因,诱发调动学生主动成长这一内因。
二、主要做法与经过
1、选拔优秀学生至工作岗位,并分配支部党员为指导教师引领帮助学生成长。
每学期系党支部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发掘优秀学生,包括每一届学生会改选和增选、系学生助手选拔、省市校评优评干和推荐优秀学生团员入党等,并根据选拔结果,按专业班级分配系支部党员为指导教师,实施过程监督教育。
2、分门类建设师生交流平台,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近况。
目前青年学生把互联网应用融入到学习、工作与生活中,因此利用网络平台可更有效开展师生交流和集中宣传。指导老师和支部支委可以将各类通知、公告和各种政策实时发布,在平台上分享信息,互通交流,同时指导老师通过不定时关注学生日志、签名和动态更新,从侧面真实客观的了解学生现状。
3、多形式加强优秀学生过程性的培养和教育。
每学期系支部分阶段组织学生干部培训,由黨员老师主讲,传授给他们理论知识,教给他们工作方法,提高他们对工作内涵的认识,激发他们为学生服务的热情。另外组织师生沙龙、户外拓展,通过潜移默化的教导和有形的讲座,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工作能力,强化团队协作。
4、在实际工作中,为优秀学生创造锻炼机会
对于通过选拨的优秀学生群体,除了系学生会各管理岗位外,还有根据学生特长,鼓励帮助他们创建社团,此外,我系还选拔高年级优秀学生到低年级班级,担任班级助手,体验班主任管理工作。同时,我们通过推荐优秀学生入党,加强系内和班级的宣传和监督,帮助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成长,进而个别影响群体,带领全班进步。
5、建立制度保障优秀人才培养
建立和运行优秀人才培养机制,如建立系党员帮扶低年级学生助手制度,第一,系党员参与从高年级学生中选拔学生助手工作,并分配指导教师;第二,系党员通过每周查阅对应学生助手周记,每月与其沟通,了解他的工作开展近况,清楚他的成长,明确他的困难和疑惑,帮助他解决具体问题,指导他工作,引导他在工作中学习成长;第三,每学期开展两次集中评议,沟通共性问题,讨论个性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评选优秀学生助手,形成长效工作机制。此外,建立推优学生每周一小时服务计划、学期系学生会干部考核评议制度等,为这一群体的才华施展和个性发展创造条件,提出要求,考察过程,关注成长。
三、主要成效
学生在校在班接受常规教育管理的同时,系党支部和党员老师的教育介入,尤其是通过多样的发掘、制度的建立、交流平台的搭建、密切的过程跟进等,提高了一批优秀学生培养发展的质量,总结起来,这一工作的开展让我们在学生教育管理上到达了三种效果。
1、党员教师参与,更密切的关注了学生成长中的思想动态,及时的把握变化,有的放矢,给予过程性的帮助,提高了学生培养的质量;
2、外延了师生互动的时空,时间上教师的指导由课堂拓展至课外,而且更多在课外开展,空间上也由教室拓展至办公室、户外和网络,而且更多是在后者,使得这批学生的课外时空被充分利用,并非硬性填塞,侧重于无形的影响;
3、作为指导教师,在教育管理优秀学生过程中,更需要党员老师发挥先锋模仿作用,以身作则,示范引领,因此这一工作有助于党员老师常怀反思,助人自助。
四、加强和改进的思考
1、学生的成长具有波动性,优秀学生也不例外,作为教师,应积极面对学生动态,围绕这批学生的教育管理,利用支部组织生活多交流讨论,形成共识。在方法上,以鼓励为主,批评要恰当、适时,允许反复,防止急于求成;在教育内容上,应从基础抓起,帮助优秀学生应对生活工作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严把考察关。在培养优秀学生和树立典型时,要全面了解考察,可采取走访、座谈、谈心等方法,掌握第一手材料,力求准确,树立过硬典型;慎对宣扬关。在宣扬他们的事迹时,要实事求是,突出重点;谨防荣誉关。做好表彰以后的思想工作,积极帮助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荣誉观,鼓励他们把荣誉作为学习进步的新起点,不断进取。
3、以生为本,直面一线工作,加强支部自身建设。在组织生活中,围绕具体问题,多讨论,多反思,提高支部党员的工作方法和育人理念,重点强化自身的思想素质,真正为学生树立榜样引领作用,给予无形的教育影响。
在高职院校加强优秀学生的培养教育,发挥他们的表率作用,往往会在教育、教学两方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此应引起充分的重视,应借助更多力量,尤其借助系支部党员教师的力量,更有效地发挥的“育人”功能,以适应社会对高职学生人格品质和技术品质的增长需求。
(作者单位: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