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有差等”思想的历史合理性与时代局限性及法律规制

2018-05-14 13:28曾文峰文秋林
湖湘论坛 2018年4期
关键词:思想

曾文峰 文秋林

摘要:“爱有差等”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一定的历史合理性。但随着社会进步,“爱有差等”的时代局限性表现越来越明显,在社会生活中一味遵循“爱有差等”传统会对社会公平公正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必须设法跳出“爱有差等”困境。建议一要通过推进法治建设以根除“爱有差等”的生存空间;二要运用权力约束机制以清除“爱有差等”的寄生纽带;三要严明各种标准以堵住“爱有差等”的社会漏洞;四要通过价值倡导以根除“爱有差等”的思想土壤。

关键词:“爱有差等”思想; 历史合理性; 时代局限性

中图分类号:B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605(2018)04-0108-05

“爱有差等”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爱是分等次和有差别的。“爱有差等”根源于人的血亲之爱,认为每个人对他人的爱会随着血缘的亲疏依次变化。在我国封建社会“爱有差等”用来维系孔子提倡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价值体系。儒家思想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非常深远,既有其精华的一面,亦有糟粕的东西。而“爱有差等”的糟粕层面,至今仍在较大程度上禁锢人们的思想,影响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笔者拟通过对“爱有差等”合理性和局限性进行研究,着力寻找消除“爱有差等”负面影响的有效路径。

一、“爱有差等”思想的历史合理性

儒家提出“爱有差等”思想,是希望建立等差有序的社会秩序,结束礼崩乐坏的混乱时代。恰如荀子所言:“礼者,养也。君子既得其养,又好其别,易谓别?曰: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因而,儒家的“爱有差等”思想,从历史背景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来看,有着一定的合理性。

第一,它符合人的自然属性。儒家思想从人的自然属性出发,肯定并推崇人的最纯粹的天然感情,在血缘亲疏远近的基础上,运用封建权力体系和其掌控下的宣传教育系统贯彻“爱有差等”。而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也更多地体现出人们对家庭的依赖。家庭抚养了自身,满足自身衣食住行的物质需要,父母给予自身非常多的关爱和呵护。人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需要面对自然灾害、外敌入侵,需要运用集体的力量来抵抗外来危险,而以血缘组建的家庭、宗族是最值得信任的、最可靠的力量。家庭给予自己生命、关爱、衣食住行,宗族运用集体的力量来保障种族的延续,符合人的现实利益需求,因而人们基于此种血缘亲疏远近的“爱有差等”有着其本身的合理性。

第二,它遵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的规律。儒家提出“爱有差等”的主张是在中国处于小农的自然经济时代,当时社会生产力低下,物质极其匮乏,而社会秩序的构建和人际关系的施展都要以物质为基础,物质的匮乏促使符合当时情况的分配制度产生,以此为基础建立等级森严的政治体制,建立区分尊卑贵贱、循规蹈矩的礼法制度。“爱有差等”作为当时的思想上层建筑符合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当时的政治上层建筑相辅相成。人具有群体性,也就是人的社会性。血缘关系是人类繁衍的纽带,也是组成家庭、民族、国家的最基本的单位。源自人类最灵魂深处的感情,就是基于这种血缘亲情。儒家基于此点,倡导“爱有差等”就顺应了人的自然情感,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第三,它符合封建王權统治的需要。“爱有差等”内在要求是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按照宗法和血缘的亲疏远近的层次来区别对待。儒家的“礼”是其思想的外在表现形式,以“礼”来固化自上而下的王权统治和权力体系。《礼记》中“礼”的作用是“定亲疏、决嫌疑、别异同、明是非”,所以它强调社会中的差别性。尊卑贵贱、亲疏远近在人与人之间泾渭分明。而“爱有差等”思想的提出,正好迎合了统治阶层的口味,为统治阶层建立封建等级制度奠定了合乎情理的理论依据,为尊卑贵贱、亲疏远近的观念找到扎根的土壤,被封建统治阶层所推崇,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

二、“爱有差等”思想的时代局限性

虽然“爱有差等”思想有其历史合理性,但当“爱有差等”固有思维发挥到极致的时候,就会使人们徇私于私情,丧失原则;使得“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现象普遍存在;部分人希望通过攀关系来实现仕途或者发财的捷径,就是所谓的找“靠山”。“爱有差等”出现的爱屋及乌,导致很多护短的情形,如果亲人犯了错误,就会包庇亲人,袒护“自己人”。对于手中掌握权利的人,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有时会排斥异己,任人唯亲。在中国共产党率领全国人民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今天,“爱有差等”的时代局限性就日益显现出来。

第一,禁锢思想。遵循“爱有差等”理念,人们会不自觉地将身边交往的人在内心世界进行排序,使自身活在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同心圆世界里;随着亲疏远近,以自身为圆心不断的成为向外扩散的同心圆。处在同心圆中心的自己,无法跳出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此时,博爱的思想在人性中找不到扎根的土壤,人们的思想就局限于对亲近之人的爱。可见,“爱有差等”否定了社会伦理原则的普遍性,它倡导的不是社会普遍之爱,而是以自身为中心的特殊之爱,当“爱有差等”发挥到极致,成为社会成员最高行为准则甚至唯一原则时,就不可避免的发展成为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当这种观念成为政治的指导思想时,政治就会以此思想作为蓝本构建其理念的框架,成就其权力体系和运行机制。得益于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王权的统治思想,“爱有差等”是儒家的重要伦理思想,这种思想将人们爱的思想限定在周身的范围之内,而不是广博的爱世人的思想,成为了禁锢人们思想的重要枷锁,成为统治阶层和社会利益既得者维护其自身利益的思想来源。

第二,影响平等。“爱有差等”思想为一些人享有绝对权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加剧了社会各个层面发展的不平衡。儒家思想中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强调一方履行绝对义务,一方享有绝对权力,其所构建的政治秩序和伦理道德将所有人限定于尊卑序列中,尊者可随意支配或者使唤卑者,卑者被迫成为其奴役的工具。绝对权力的强制推行往往会受到强烈的抵制;因而儒家将建立在以人性为基础的“爱有差等”观念移植到政治秩序之中,并通过制度来固化和保障这种差等,这正好为统治阶层享有绝对权力而不承担义务提供了理论依据。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种种不平等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爱有差等”思想的影响。

第三,影响公正。社会公共领域是公权力进行的各种公共资源的分配领域,是由政府把控权力、主导进行,这种政府公权力是授予相关领域的领导干部代理行使的。公正是社会公共领域运行的法则,在社会公权力分配和社会资源分配上的公正是现代社会的共同追求。而“爱有差等”的思想本质恰恰与这一原则相悖,当“爱有差等”的客观存在进入到公共领域,会扰乱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会出现利用权力干预司法,影响司法独立和公正;干扰行政,影响政府职能的履行;以权谋私,妨碍社会资源的分配。会形成政治小圈子、山头主义和裙带关系。如此,必须会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使人们的政治诉求和利益诉求无法通过政治手段来合理表达。总之,“爱有差等”在公共领域的负面影响会加剧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社会的不公正,这是与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背道而驰的。

三、对“爱有差等”思想负面影响的法律规制

综上可知,“爱有差等”思想具有明显的双重性。就个人、家庭而言,血亲之爱乃是家庭的基本元素,是维系社会基本伦理道德的基石,从这一层面看,“爱有等差”无可厚非。“爱有差等”的消极负面影响更多地体现在社会公共领域,使社会被这种亲疏圈子所割裂,亲疏圈子之间的利益纠葛又会导致社会的不公正。而公平和正义是一个良性社会公共领域运行的法则。约翰·罗尔斯在其著作《正义论》中指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公正所要求的是一种公平和平等,即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在社会资源的获取机会上人人公平,在各阶层之间的流动通道和机会上人人平等。“爱有差等”恰恰背离了这一原则,如果放任其在公共领域盛行,必然会践踏公正和正义,破坏社会良性运行的秩序,从而造成不良的后果,出现“人情风”“裙带风”和“任人唯亲”的现象泛滥,严重的时候甚至会造成社会的动荡。因此,执政党应当高瞻远瞩,通过完善法治、强化权利约束、严格标准和正确的价值倡导,切实避免“爱有差等”思想的消极负面影响。

(一)法治建设:根除“爱有差等”的生存空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良好的社会秩序、民主的政治制度、公平的竞争环境、人与社会相协调为基础,切实消除“爱有差等”在公共领域存在的土壤。构建这些基础需要法律体系的保障,要以全面法治建设为前提。故此,首先要科学立法,同时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公正司法、全面守法。要大力推进全民普法教育,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法治社会能够保障社会各项秩序的正常运行,特别是权力体系和政治秩序中利益分配的公平有序运行,公平有效的运行机制能有效防范任人唯亲、裙带关系和政治小集团产生,遏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社会现象,防止以血亲关系、友情关系、老乡关系等为利益共同体对政治秩序、社会秩序的不利影响,从而保障党的事业顺利推进所需要的良好社会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

(二)权力约束:清除“爱有差等”的寄生纽带

加强权力约束,就要全面从严治党,防止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的行为,对政府权力和领导干部权力进行约束,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首先,要坚持依法行政,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政府权力的运行要在法律法规范围内,要合乎法律、制度、程序。对于权力的行使,不能搞领导一言堂,要实行民主参与、民主决策,不得以领导指示取代权力行使流程。要将依法行政贯彻到政府行政体系中,落实依法行政到实践中,纳入到政府行政的方方面面。其次,抓住“关键少数”。领导干部就是这些“关键少数”,特别是党和政府的高级干部,是这些“关键少数”的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的约束,就能很好的实现从严治党,实现对权利的约束。其三,强化监督。要建立有组织的高效率权力监督机构,加强对公权力的监督,提高权力监督的有效性。黨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对权利监督的最好方式就是通过强有力的监督组织,覆盖权力运行的各个方面,从而形成权力监督体系。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国家组建监察委员会,是国家层面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就是要对政府和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进行强有力的监督,从而切断“爱有差等”在公权领域的寄生纽带。

(三)明确标准:堵住“爱有差等”的社会漏洞

对于涉及到人民或者公共利益的事务,必须要有具体事务的衡量标准,作为把关的依据,堵住可能存在的漏洞,防范相关血亲、友情、老乡关系对权力的干预。具体的判断标准是保障公共事务能否实现起点公平、程序公平、结果公平的重要手段。只有在标准的规范和保障下,才能保障事务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有据可依,使得事务的发展朝着既定的、公平的、合理的方向发展,取得符合公众利益的公平结果。作为处理一种事务的程序设计者,在考虑、综合影响这种过程的各种因素之后,制定能够保证透明与公正的具体标准,当事方与利益攸关方的地位是平等的,从而实现事件或者事物当事者与利益攸关方能在同一个程序中实现合法合理权利的保障。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包括起点和结果。公共事务发展最终要实现结果公平,保障社会大众的根本利益,实现社会公正。而要达成这样的目的,还必须防范“爱有差等”以血亲、友情、老乡等关系对事务的外在干扰,在事务起点、过程和最终结果诸环节,严格依据各项标准进行考量,从而达到堵塞“爱有差等”社会漏洞的目的。

(四)价值倡导:根除“爱有差等”的思想土壤

面对中国传统文化所遗留在社会公共领域却悖于社会公正思想的毒瘤,要发挥好价值引领作用,现阶段尤其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提出的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对中国人精神世界的重构,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发展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公正和平等的价值观对“爱有差等”思想是一种很好的纠正,普化这种思想能够在现实中杜绝传统尊卑思想的毒瘤;而当平等思想扎根于人心,融入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时候,“爱有差等”思想的负面影响便土崩瓦解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要从社会的各个方面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理解和尊重这种符合人性具有天然情感的血亲之爱,但是不能局限于这种血亲之爱,要将人们对“血亲之爱”的片面的认可和推崇向对社会和大众的博爱进行转化和升级,让博爱成为社会思想的主流,并形成一种具有社会主义普遍价值的人文追求。这既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智慧表现,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兆裕.荀子[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

[2]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 人民日报,2017-10-28(01).

[3]王海明.爱有差等:儒家的伟大发现[J].武陵学刊,2016(3):1-5.

[4]邹兴明.和谐社会:走出“爱有等差”之困境[J].学理论,2008(2):25-28.

[5]杨学梅. 论“爱有差等”与“爱无差等”[D].河南科技大学,2014.

责任编辑:詹花秀

猜你喜欢
思想
最有思想的句子
谈数学思想在一次函数中的应用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相交线与平行线中的数学思想
集合中的数学思想
有过程才会有思想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转化思想在解中考题中的应用
思想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