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洪波 高秀宁
摘要: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英模人物的诋毁与抹黑,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一种重要的伎俩和手段。历史虚无主义诋毁和抹黑雷锋及雷锋精神的表现是:以所谓“还原历史”歪曲雷锋事迹,以无中生有的方式抹黑雷锋形象,用以偏概全的方式颠覆雷锋形象。其根本目的在于以诋毁雷锋来否定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历史,颠覆主流价值观,以“翻案历史”宣扬唯心史观。
关键词:雷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唯物史观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605(2018)04-0041-05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思潮。这种思潮,在理论上否定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的历史认识体系;在实践上诋毁和歪曲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近现代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过程;在具体做法上,诋毁与抹黑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英模人物,借助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歪曲评价和刻意曲解,宣传错误的历史观。英雄模范人物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价值示范和精神力量,激励着一个国家的民众坚定信心、战胜困难、开创未来。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1]尊重历史、崇敬英模,一个国家才能够具有前行的力量,才能不忘本来、开创未来。因此,分析历史虚无主义对英模人物的诋毁问题,揭露其政治目的、批判其荒谬之处,以正视听,是思想教育领域不容忽视和势在必行的问题。本文结合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雷锋及雷锋精神歪曲的有关错误观点开展批判,以此揭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错误本质和危害。
一、历史虚无主义诋毁和抹黑雷锋及雷锋精神的表现
(一)以所谓“还原历史”歪曲雷锋事迹
通过所谓“揭秘历史”“还原历史”来歪曲英模形象,是历史虚无主义的常用手法。特别是在当代媒体高度发达的条件下,借助电视、网络等手段传播错误思想和信息,其影响不可忽视。他们常用的手法是通过所谓发掘“细节”,过度放大个人生活中的个别“细节”来达到颠覆整体的目的。例如,有一个电视栏目的主持人以所谓揭秘历史来“分析”雷锋成长的轨迹,得出以下结论:雷锋做好事的动机是“爱显摆”;雷锋是自我表现欲很强的人,进而得出 “把雷锋弄成一个做好事不留名的人,是完全不实事求是”的结论。这种“揭秘”的目的是通过颠覆对雷锋光辉形象的认识,进而认为雷锋形象的构建只是“出于政治目的的宣传”,是“出于一厢情愿的美化”,甚至是“出于某种无耻动机的炒作”。这种枉顾雷锋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和雷锋本身真实事跡的臆断和诋毁,是典型的通过所谓“还原历史”和“揭秘历史”的方式来诋毁英模、消解崇高的表现。“还原历史”不能背离基本的历史事实基础和价值取向,雷锋所产生的历史事实基础是中国人民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阶段筚路蓝缕地探索社会主义发展之路和艰辛建设的历史过程,雷锋这一历史形象不仅仅是代表当时个体青年人在社会大潮流背景下的价值取向,更代表了一种时代精神。
(二)以无中生有的方式抹黑雷锋形象
与过度“放大细节”、曲解人物整体形象相比,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就是通过编造历史,误导社会舆论,进而实现自己的目的。例如,有人在网上肆意抹黑雷锋形象,诋毁雷锋精神:“每个历史时期,雷锋的事迹都有明显不同的使命印记,文革前雷锋是忆苦思甜艰苦朴素学毛著的典型;文革中雷锋就变成了对待敌人像严冬一样无情的阶级斗争典型,改革开放了,雷锋又成为对待同志像春天般温暖的好人典型,就差没说他如何先富起来了。……只要留心就会发现:雷锋这个形象在不断根据政治需要而产生微妙变化,而这些变化全靠谎言编织而成。”[2]这种观点否定了雷锋及雷锋精神是作为与新中国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几代人筚路蓝缕奋斗历程相联系、相符合的时代背景。更有甚者,为了扩大网上知名度和牟取不当利益,肆意编造谎言抹黑雷锋。前几年网名为“秦火火”“立二拆四”的网上大V,以谋取非法利益为目的,精心策划和编造网络争议话题,甚至不惜蓄意制造传播所谓“雷锋奢侈生活”等谣言,以此哗众取宠。此外,还有编造“雷锋日记造假”“雷锋是官二代、富二代”等令人瞠目结舌的拙劣谣言,以达到抹黑和丑化雷锋形象的目的。这类问题已经不仅仅是错误社会思潮和言论的问题,而是属于造谣诽谤。这种无中生有、哗众取宠,在网络上带来的不良影响十分值得警惕。
(三)用以偏概全的方式颠覆雷锋形象
例如,网上一篇名为“终于把真实的雷锋还给雷锋了”的文章,文中以“他英俊潇洒,很爱美,他有手表、皮夹克、料子裤和皮鞋,还是一个很爱照相的人;他也有过缺点和过失,有时候还喜欢向别人炫耀一下他的军功章”这样的语句来描述雷锋 ;以所谓对雷锋“全面认识”的态度,得出“雷锋产生在一个政治需要的年代,‘高、大、全是那个年代里每一个英雄人物的必备要素”的结论;进而把历史上对雷锋精神的塑造归之为一种政治运动的产物,说什么“人们同时也把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雷锋尘封了,把一个普通的时代青年变成了一个符号。而成了符号的雷锋,从此就不再是一个完整的人”。[3]这种观点更多的是主观臆断和牵强附会。这种歪曲雷锋精神和雷锋精神形成的历史客观性,恰恰是历史虚无主义以偏概全、诋毁英模人物的常用手法。
二、历史虚无主义诋毁和抹黑雷锋的本质和目的
(一)以诋毁雷锋来否定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历史
历史虚无主义不是学术思潮而是政治思潮,有其特定的政治目的。它诋毁英雄模范人物、歪曲英雄历史,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诋毁英雄来消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在于将正确的历史认识虚无化后,重建历史认识和价值体系;其政治目的往往在于通过否定历史、丑化历史人物,进而达到消解人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和文化自信的目的。具体到对雷锋的诋毁和否定上,隐含着更深的政治意图,那就是借否定雷锋来否定雷锋所处的那个时代,这个时代就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时期。这一时期,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我们虽然经历曲折、历尽艰辛,但在社会发展中依然取得了巨大成绩,基本建成了体系完善的工业体系、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国防实力大大提升、外交不断取得新突破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这些为后来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基础和保障。探索中的失误有其特定历史环境和条件的原因,同时总结这些失误的教训也给改革开放提供了宝贵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辟离不开这一时期筚路蓝缕的探索。而这一时期形成的以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孟泰精神、铁人精神等为代表的社会主义精神风貌,是那一个时代精神的浓缩,更是为改革开放以来面对挑战、不断战胜困难提供了精神支柱。这些精神与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和创新精神有着本质的相通之处,都体现出锐意进取、不畏艰险、甘于奉献的精神。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否定党领导人民进行建设和改革两个时期在本质上的关联性,通过否定雷锋和雷锋精神来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是割裂历史发展客观联系的表现。而其根本目的是要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4]
(二)以抹黑雷锋来颠覆主流价值观
雷锋植根于人民,雷锋精神的产生不仅有其历史因素,更具有跨越时代的价值因素。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诋毁雷锋,否定雷锋精神,不仅仅是否定了雷锋本人,更是否定了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质,颠覆了集体主义、艰苦奋斗、助人为乐、奋发向上的价值理念。历史虚无主义将雷锋的优秀品质歪曲为“个人显摆”,将当时对雷锋事迹的宣传抹黑为“夸张宣传”,将雷锋精神的产生归之为“造神运动”的产物,其根本用意在于颠覆以雷锋和雷锋精神为代表的主流价值观。2014年3月习总书记在人大会议解放军代表团的讲话中指出:“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雷锋精神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其产生有其特定历史环境,它代表了那个激情燃烧的火红岁月人们的集体主义和敢于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但同时雷锋精神又超越了那个时代,不仅仅只属于那个时代,因为它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革命精神。雷锋精神也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应该保持其实质与内核不变的情况下,使其内容和形式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具有实效性。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经历快速发展,社会环境与雷锋生活的时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雷锋精神所体现的价值观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只是结合新时代特点不断与时俱进而已。在改革开放时期,我们更应看到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家国意识是相统一的;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与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是相统一;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仍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价值追求。
(三)以“历史翻案”宣扬唯心史观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否定雷锋的阶级立场,否定雷锋的革命精神,是唯心主义历史观的典型体现。阶级分析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观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雷锋出身于贫苦农民阶层,新中国成立后当过工人,后又成为军人,先进阶级的属性是其先进事迹的基础,而他则是先进阶级的杰出代表。道德是一种“价值判断”,价值判断与所处社会阶层和社会环境有着密切关系,雷锋精神是无产阶级特有的。历史虚无主义诋毁雷锋、否定雷锋精神的要害之一就是否定雷锋所代表的无产阶级的先进性。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1月5日在新進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曾尖锐指出:“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3]因此,对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以否定党领导的革命、建设等基本历史内容和价值判断面目出现的错误思潮,以诋毁英模人物作为其重要表现形式的现象,要给予足够的警觉。
三、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捍卫雷锋形象
(一)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观点
雷锋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也是亿万普通中国民众中的一员。评价雷锋英模形象的历史形成过程,不能离开当时的历史环境和社会境遇,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则所在。雷锋的主要事迹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当时中国面临着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既包括三年经济困难时期、苏联撤走专家、西方对华全面封锁等,也有我们自身在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探索中的曲折和失误。而战胜这些困难和挑战,依靠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意志,雷锋精神是在这一特殊时代背景下形成的,也是这一时代精神的代表和体现。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雷锋精神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对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际探索中,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以及新时代背景下完成党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奋斗目标和设计的宏伟蓝图,具有重要的精神动力作用。
(二)正确认识历史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深入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雷锋的诋毁,发掘雷锋光辉事迹和雷锋精神形成、发展的历史,有助于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借鉴功能、资政功能。而这些功能一经被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所掌握,就会变成强大的建设性力量,就会抓住事物的根本,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把历史认识功能与当代社会发展现实有效结合起来,以唯物史观作为指导,把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历史借鉴功能、启示功能、引导功能有效运用到以英雄模范人物事迹和精神引领社会价值观建设上来。
(三)坚持实事求是的历史评价态度
习近平同志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雷锋事迹的出现和雷锋精神的形成,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客观环境决定的。雷锋对祖国、对人民、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在于他从少年到青年经历了旧中国到新中国的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历史巨变,亲身感受了新旧社会的冰火两重天。年幼时的雷锋生活在水深火热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深受多重压迫,他的亲人在受压迫和贫困交加中先后去世,雷锋成为孤儿;中国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亿万中国人的命运,也改变了雷锋的命运。因此,感党恩,感社会主义恩,报新中国恩,报新社会恩,是那一代中国人的集体心理动机。如果离开了对这样的历史环境的深刻把握,把雷锋的先进事迹简单地归结为“个人显摆和出风头”,则明显是罔顾客观历史,违反了实事求是的历史评价原则。
由此可见,对英雄模范人物的正确评价,不仅仅是对个体的评价,更是对一个时代的客观评价;不只是一个历史问题,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英雄模范人物的诋毁不是学术问题,而是具有特定政治目的的行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EB/OL].(2018-04-05)[2018-04-10]http://www.chinanews.com/gn/2018/04-05/8484094.shtml.
[2]胡湾.把雷锋还给雷锋[J] .百姓,2006(4):1.
[3]朱佳木.掌握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斗争的思想武器 [EB/OL] .(2016-01-22)[2018-04-12]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1/22/c_128657656_2.htm.
责任编辑:曹桂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