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翻译教学的特点、问题与思考

2018-05-14 15:54陈飘平
教育界·下旬 2018年5期
关键词:文献研究翻译教学技术

陈飘平

【摘要】文章在统计分析国内CSSCI期刊的翻译教学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我国翻译教学的特点和问题,并提出了对策:1.应整合在翻译教学中应用的相关理论;2.翻译教材的建设仍需加强;3.新兴技术在翻译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翻译教学;理论;技术;翻译教材;文献研究

随着国内翻译专业、翻译硕士点、翻译博士点的不断设立,国内翻译教学的研究呈现大热势头。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我国翻译教学的现状如何?还有哪些问题?本文将对国内CSSCI刊物上的翻译教学文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期能总结出国内翻译教学特点,发现其中问题所在,希望对国内的翻译学科建设有所启示。本文文献统计来自中国知网,不包括学位论文,时间截至2017年底。

一、文献统计概况

笔者以“翻译教学”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到CSSCI刊物文献204篇,最早见于1999年的《中国科技翻译》上的《翻译教学与研究前瞻》一文,该文从宏观上提出了翻译教学与研究的思路和基本设想。根据内容,笔者将这些文献分为四大类:翻译教学理论与方法、翻译教学现状与思考、翻译具体能力的培养、翻译文本研究。

从统计结果来看,翻译教学方法和理论研究的文献数量最多(117篇),其次为翻译教学现状与思考文献(75篇),翻译具体能力的培养和翻译文本研究文献较少(分别为10篇和2篇)。从文献年度走势来看,翻译教学文献的数量自1999年至2006年间一直比较平稳,2007年开始,文献数量开始井喷,并达到顶峰,2013年左右开始下滑,但是总体文献数量依旧保持平稳,2017年文献数量又明显上升。

二、各类文献概况分析

(一)翻译教学理论与方法文献

该类文献数量是四类文献中最多的,在2006年后呈现上升趋势,在2011年后达到顶峰,之后有所下滑,但是依旧平稳。该类文献包括相关理论和技术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如王瑛、谭业升(2010)强调利用认知语言学的语义分析范畴,更精确地描写翻译中视觉化的技巧,更系统地组织视觉化翻译教学;阳阳(2016)认为知识图式作用于大学非通用语专业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和翻译水平;王丽、戴建春(2015)探讨了基于微信的交互式翻译移动教学模式。这些文献采用不同的范式对翻译教学进行了研究。

(二)翻译教学现状与思考

该类文献数量明显在2008年至2009年间井喷,之后趋于平稳,但是2017年又明显上升,很明显,在经历了10年发展后,研究者对于翻译教学又展开了新的总结和思考。该类文献包括对翻译教学现状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描述和思考,如穆雷、郑敏慧(2006)尝试提出了翻译专业本科教学大纲的设计;张文鹤、文军(2017)分析了国外翻译教学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并提出其对我国翻译教学研究的启示;白莹(2010)从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和师资建设等三个方面对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进行了探讨。这些文献从不同角度总结了国内外翻译教学的现状,指出了其中的问题,并提出了各自的意见。

(三)翻译具体能力培养的相关文献

该类文献的总量不多,而且并不持续,多关注微观层面,如陈小慰(2012)强调培养学生修辞意识的必要性。李克、卢卫中(2017)探究了影响翻译能力的转喻能力要素。具体语言能力的培养毕竟不是翻译教学的重点,因此,此类文献数量少也在情理之中。

(四)翻译文本研究

该类文献总数非常少,仅有两篇。这也印证了一个已经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观点,即翻译教学不应局限于具体的翻译技巧,而应该有理论上的提高。可以预见,该类文本研究的文献今后几乎不可能出现了。

三、国内翻译教学的特点

翻译教学文献研究与翻译教学实践并不完全同步,因此文献统计并不能完全反映翻译教学的实际情况。但是该统计还是能折射出国内翻译教学的一些特点。

第一,翻译教学和教学翻译的教学定位、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培养目标有很大的不同。总体来说,教学翻译的目的是提高语言应用能力,重点在于外语的语言结构及外语语言应用能力,目标是培养掌握一门外语的工作者,而翻译教学的目的是了解翻译职业的理念与规则,掌握双语转换的能力与技巧,重点在于培养双语转换能力与技巧,解决翻译问题的能力,总体目标是培养职业译员和双语工作者。庄智象(2007:72)、方梦之(2011:310,318)等都曾经做过深入的对比,而从此文献统计的结果来看,这一观念目前看来已经达成共识,国内翻译教学的总体思路并没有出现大的偏差。

第二,翻译教学呈现出了与多学科交叉的局面。在此次统计中发现,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并不局限在狭义上的翻译教学内,语言学、心理学、文化、计算机技术等诸多领域的研究成果不断地被引入翻译教学,给翻译教学带来了新的视角,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

第三,在目前的互联网时代,网络和社交媒体也融入了翻译教学。此次统计中出现了微信、QQ、多媒体等新技术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这也体现出国内翻译教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与时俱进的特性。

四、问题与思考

尽管从文献研究的结果来看,国内翻译教学的进程总体健康平稳,但是笔者还是觉得有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第一,诸多翻译理论的研究成果被引入翻译教学,为翻译教学带来了新的视角,但是翻译教学毕竟不同于纯理论研究。翻译教学带有很强的实践性,市场对于翻译人才的需求也对翻译教学有直接的影響,而相对分散、各执一词的理论观点看似百家争鸣,之间却很难有碰撞,也不利于翻译学科框架的建立。比如王晶、曹小英(2007)探讨了文化差异对翻译教学的影响;陈卫红、曾玲琴(2016)探讨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这些研究对于特定的翻译素材的确有指导意义,但是并不具备普世性。诸多被引入翻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如何整合?这是目前翻译教学研究面临的一大难题。

第二,翻译教材的编写还需要加强。在设立翻译专业之前,国内已有的翻译教材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教材内容不够系统科学,理论与实践部分匹配不当,或者将相关理论进行罗列,或者将例证进行堆砌,有的译文和体例不够规范。”(庄智象,2007:105)王银泉(2009)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我国的翻译教材大多侧重于文学翻译,而实际上文化翻译仅仅占翻译实践的5%甚至更低,现实中大量的翻译材料是广告、合同、产品说明书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曾经针对上述问题于2008年出版了全国首套翻译专业本科生系列教材,该教材集全国专家之力,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文学素材和非文学素材并重,结构科学合理,其内容包括翻译概论、口译基础、科技翻译、旅游英语、新闻翻译、文言英译、同声传译等诸多分册,而且难度适中,出版后受到了广泛好评。但是近十年过去了,又产生了新的问题。首先,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被引入了翻译教学,这在翻译教材中应如何协调整合?如何在翻译教材中科学合理、脉络清晰、主次分明地体现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其次,社会需求又产生了新的变化,比如社交媒体的兴起、国家对外政策的变化(如“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等,都对翻译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一局势下,翻译教材也需要及时跟上时代步伐。这项工作势在必行却又非常艰巨,需要业内专家、一线教学人员和专业的出版单位合力才可完成。

第三,伴随着多媒体、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技术的日渐成熟,相关技术也融入了翻译教学。但这又带来了新的问题,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内容丰富多样,信息繁杂,而课堂教学却有自己特定的目标,如何在这二者之间取得平衡?如何让这些新技术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效力?这也是翻译教学研究需要面对的新问题。

五、总结

本文对国内的翻译教学研究的CSSCI文献做了统计和分析,探讨了文献折射出的国内翻译教学的特点和问题。但是本文的研究也有局限性,比如文献统计并不包括专著,少量文献由于界限模糊从而导致分类可能有争议等不足之处,还请大方之家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白莹.应用翻译: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2):194-196.

[2]陈小慰.翻译教学中修辞意识的培养[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03):86-90.

[3]陈卫红,曾玲琴.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以朱虹翻译实践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0):49-50.

[4]方梦之.中国译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5]李克,卢卫中.英语专业学生转喻能力对翻译能力的影响探究[J].外语界,2017(01):  64-71.

[6]穆雷,郑敏慧.翻译专业本科教学大纲设计探索[J].中国翻译,2006(05):3-7.

[7]王晶,曹小英.文化差异与翻译教学[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S2):359-360.

[8]王丽,戴建春.基于微信的交互式翻译移动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外语电化教学,2015(02):35-41.

[9]王银泉.非文学翻译:翻译教材建设和翻译教学的思维转向——对国内近年来相关翻译研究的解读[J].外语界,2009(02):40-49.

[10]王瑛,譚业升.视觉化翻译的认知语言学观[J].上海翻译,2010(02):22-27.

[11]庄智象.我国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2007.

猜你喜欢
文献研究翻译教学技术
中医健康教育相关的护理研究现状分析与思考
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提升策略探讨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