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雨旺
【摘要】文章分析了我国“留守经历型”大学生就业观,并指出他们在就业中面临的问题,最后结合作者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就如何改善“留守经历型”大学生就业观的对策进行探讨与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留守经历型;大学生;就业观
在我国广大大学生中有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这部分学生从小父母就远在外地务工,他们大多被留在家乡由他人照管,即所谓的“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在考入大学之后,则被称为“留守经历型”大学生。相较于普通大学生,“留守经历型”大学生受到自身家庭经历的影响,其就业观往往出现了一定的偏差,进而在就业过程中面临更大的阻碍与困难。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关于“留守经历型”大学生就业观的研究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近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不断完善的背景下,教育部大幅度增加了招生规模,这也使得高校毕业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以2010年为例,我国高校毕业生近630万人,而到了2011年增加了30万,2012年则增加了50万左右。不可否认,现阶段我国经济建设与发展正处于非常重要的转型阶段,社会各领域对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然而高校毕业生人数与就业岗位数量并不匹配,很多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非常大,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而作为高校大学生中比较特殊的一部分群体,“留守经历型”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则更为突出。调查显示,相较于普通大学生,“留守经历型”大学生的就业水平要低很多。
(二)就业层次偏低
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就业率往往可以反映出其就业数量,而就业层次则可以反映出就业的质量。所谓的就业层次,就是指学生的就业质量,一般而言,就业层次可以从毕业生深造比例、就业领域以及就业岗位等三个方面得到反映。从毕业生深造比例来看,有的高校开设的专业可能在社会各领域中需求不大,此时考研则成为这些专业学生的一个选择。根据调查,在考研方面,“留守经历型”大学生不管是人数还是被录取数量都要低于普通大学生。在选择就业领域时,“留守经历型”大学生选择经济发达地区所占的比重相对较低,与普通大学生相比,其就业领域的选择存在比例失调的问题。此外,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很多毕业生选择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国企等待遇较好、社会地位较高的岗位的意愿比较强烈,而将普通毕业生与“留守经历型”大学生在选择此类就业岗位的数量上进行对比就可以发现“留守经历型”大学生的人数相对较少。
(三)创业比例不高
对于高校毕业生而言,创业也属于就业的一种,并且在层次上更高。随着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创业成为一种非常好的选择。在此背景下,政府针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不管是融资、税收还是培训,大学生都能够从相关政策中获取便利。而对于“留守经历型”大学生而言,他们特殊的成长经历导致他们的观念、思维与普通大学生有所差异,并且很多“留守经历型”大学生的各方面条件相对较差,因此他們并不愿意去冒险,选择就业的意愿更加强烈,最终就导致他们的创业比例与普通大学生相比要低很多。对于此,如何改变“留守经历型”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帮助他们摆脱困境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而为了实现这一点,则需要对他们创业给予更多的鼓励与引导,促使其创业能力得到提升,让他们更多地参与到创业当中。
根据上文所述,我们不难发现“留守经历型”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陷入困境,相较于不同大学生,他们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就业前景不容乐观。从客观上来讲,造成这部分大学生群体陷入就业困境的原因涉及很多方面,具体阐述如下。一直以来,我国劳动力与劳动市场的供需关系就存在严重的不平衡。在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此背景下,就业市场提供就业岗位的能力也随之降低,然而高校毕业生规模却没有因此而缩减,反而越来越庞大,特别是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都是超过3%的年增长率,本来就业市场就存在供大于求的问题,因此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更大。现阶段,针对就业市场存在的问题,政府对相关机制进行了改进与完善,而体制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管是就业制度还是市场调节机制,目前依然存在不完善之处,并且我国人事制度改革也并没有跟进时代发展形势,因此整个社会,就业软环境并不舒适。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问题并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普通大学生就业形势就已经十分严峻了,更不用提“留守经历型”大学生了。
(一)就业心理不端正
不可否认,当下高校大学生面临着复杂的就业形势,而对于“留守经历型”大学生而言,他们基本来自农村,从小的留守经历使得他们产生了一些特殊心理,这些矛盾伴随着他们的成长,给他们的就业造成了困扰。这部分大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往往会产生不良情绪,例如极度自卑、偏激、易怒等。而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这些大学生在面对现实时往往缺乏勇气,认为自己找工作困难,进而感到焦虑不安。在就业时这些大学生也不敢面对挫折,缺乏自信,认为外在因素对自身产生了极大影响,久而久之,他们就会逐渐对求职丧失信心,在就业过程中陷入恶性循环。此外,很多“留守经历型”大学生过分重视机会,一遇到工作机会就紧抓不放,完全不考虑自身发展,进而对自身就业质量造成影响。在就业过程中,这部分大学生往往并不占据主动地位,他们没有勇气尝试,进而也没有创业的决心与勇气。
(二)不注重综合能力培养
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往往决定了其就业能力。而对于“留守经历型”大学生而言,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他们在接受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只重视自身专业这一方面,不愿意去接触更多的教育资源,进而导致自身综合素质难以得到提升。众所周知,大学生在学校里除了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还可以从其他方面来提升自己,例如计算机、英语、人际交往等。而在错误的就业观的影响下,“留守经历型”大学生大多不愿意去与他人接触,独自埋头于书本,即使学校组织各种活动,他们也显得漠不关心,这无疑会影响到他们综合素质的提升。以某高校学生综合能力调查报告为例,报告中现实仅有20%左右的“留守经历型”大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而其余的大学生在各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短板甚至缺陷,这显然无法得到社会及用人单位的认可,进而对他们的就业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一)改善就业服务质量
正如上文所述,我国很多“留守经历型”大学生在树立就业观念时面临诸多困境,为了改善这一问题,高校应着力于改善就业服务质量。例如学校可以为学生就业及职业规划开设专门的课程,帮助“留守经历型”大学生重新認识职业生涯的发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并以此为基础,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再比如在面对一些存在不健康心理的“留守经历型”大学生时,学校应积极为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消除不良心理与情绪,为他们的就业引导方向,提高他们的耐挫能力与自我调节能力,促使其能够正视困难与挫折,重新鼓起勇气去接受挑战。
(二)做好就业能力培训
在高校教育管理实践中,“留守经历型”大学生还存在综合素质不高的重大问题,对此,学校还需要着重开展就业能力培训,在帮助“留守经历型”大学生提高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也让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得到培养,为他们的就业提供有力支持。例如学校可以打造职业生涯规划平台,通过开设专门的课程,帮助学生对国家的就业政策、就业形势进行了解,同时传授学生求职技巧,让他们有能力应对在就业中遇到的困难。此外,学校还可以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开展就业能力培训活动,并鼓励“留守经历型”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发掘他们的潜力,让他们依靠自身特长展示自己,逐渐树立起自信心,以此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就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三)发展创业教育
不可否认,当前社会的就业空间与平台十分广阔,但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也十分严峻。近年来,我国政府部门为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推出了很多扶持政策,这无疑给高校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而相较于普通大学生,“留守经历型”大学生在创业中有着独有的优势,他们大多自小生活条件艰苦,独立生活能力较强,在学习与生活中吃苦耐劳,自主创业正需要他们这样的品质。因此,学校要充分把握好这一点,积极发展创业教育,帮助学生努力转变就业观,让“留守经历型”大学生感受到自主创业的优势,并掌握更多的创业技能,进而在就业过程中抓住更多机会,使自身面临的就业问题得到解决。
总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各领域的就业机会与平台越来越广阔,对各专业人才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当代高校大学生就业面临着诸多挑战。而对于“留守经历型”大学生而言,他们的人生经历往往对他们的就业造成了一定的麻烦与困扰,此时就需要高校结合这部分学生群体的心理特点与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思想教育工作,转变他们的教育观,为他们解决就业问题提供有力支持。
[1]王峰.“留守经历型”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阜阳师范学院为例[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