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地理教学瓶颈与突破

2018-05-14 13:43王天海
考试与评价 2018年5期
关键词:突破瓶颈高中地理

王天海

【摘 要】高中地理的学习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开拓自己的眼界;让学生体会和领悟到世界的多姿多彩之处;不斷培养和健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等。因此,高中地理的学习和创新对高中学生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现阶段的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使高中地理教学出现了瓶颈,急需教师去不断改进、创新和突破。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 瓶颈 突破

高中地理课堂改革的理念与实施策略都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体现在教学活动中。进一步促使地理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地理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改进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一、浅析传统教学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瓶颈

第一,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主要采用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比较被动,记忆,背诵是常用的方式,这样死板的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不利于开发其创造性和培养其真正热爱地理的兴趣,也就谈不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了。最终的结果就是形成了“学生厌学,老师难教”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限制了学生潜力的开发,也不适应现代高考以能力立意的根本要求。

第二,教学内容不能紧跟时代的变化。地理科学是一个随着时代变化很快的学科,必须结合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及时更新相关的地理知识。但是中小学使用的地理课本在知识的更新方面还相对欠缺,尤其是对当代发展较为迅速的高科技技术领域的探测数据,几乎都未能及时更新。这样,学生一方面接受着书本上的传统地理知识,另一方面又通过各种媒体获取着新的地理知识,当二者之间产生冲突的时候,就容易对传统的地理知识的权威产生质疑,久而久之,势必丧失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

第三,教学理念不能及时更新。在教学实践中,重点强调的是知识的学习和考试的分数,而不是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更谈不上对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老师是课堂的主宰,决定讲什么怎么讲,老师与学生间基本没有感情上的交流,教学理念上的滞后影响着课堂教学行为,制约着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当前高中地理教学师生关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与地理教学瓶颈

第一,师生关系淡漠,学习氛围不够浓厚。在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中,部分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淡漠,除了课堂教学之外,和学生基本上没有什么接触,相互之间交流也不多,致使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不高。

第二,教学内容枯燥,教学信息不够生动。高中地理教材受到篇幅和表现方式的制约,所蕴含的教学信息难以完全满足教学的需求,所以部分教师就教材讲教材,导致课堂教学的信息生动性与丰富性都不足。

第三,教学模式单一,主体地位不够明显。许多高中地理教师采取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强烈的参与欲望不能得到满足,在课堂学习中充当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未能将主体性发挥出来。

第四,教学空间狭隘,个性发展不够充分。部分教师将教学活动局限于课堂45分钟,对一些地理教学资源没有充分整合,没有实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未能形成高中地理教学的立体模式。

三、学生在开展地理学习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与地理教学瓶颈

第一,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学生在开展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没有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学生上课时与其他学生随意讲话;学生在上课时睡觉,忽略教师的授课,不尊重教师的教学成果;还有学生在课上吃饭等等状况层出不穷。如果学生自身没有对地理学习引起高度的重视,上课过程中不认真听教师的授课,那么学生的地理成绩自然不理想。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也不注重确立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热情。学生只是漫无目的的随大流展开地理的学习活动,那么定会觉得地理的学习很是枯燥乏味的。新课改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性的进行学习,要求教师与学生不断的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以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因此,学生应不断的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确立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通过小目标的不断完成激励自己向前行。

第二,学生的学习方法有问题,不适合自身的学习模式。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学生,不习惯、不擅长与教师进行交流。学生不会主动和教师交流自己的学习情况,很少向教师询问自身的学习困惑等。学生的学习方法并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地理教学模式,学生的不善交流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了解很少,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学生应通过不断的与教师、学生交流来改进自身的学习方法,提高地理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四、当前地理教学瓶颈的突破策略

第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素质教育倡导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与接收,更是师生心灵交往的过程。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实施主体,要淡化自己高高在上的教师观念,以学生为本,多多尊重和理解学生,教师不仅要关系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且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多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并且加以引导和帮助。这样不仅可以拉近学生和老师的距离,更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尊重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这样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第二,遵循高中地理教学的原则与目的。地理教学应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部要求为基础,以积极探索,转型,变革活动为对象,以达到全面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为目的:1. 强调能力建设为核心,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教育原则。传统教学一直重视知识的研究,而忽略了学生的能力培养。这种情况表面上表现出认知偏差,但是深层次反映了传统教学并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机制来发展学生能力,素质教育没有置于正确的位置,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课堂上学生记住很多知识,但是实际运用能力通常很差。2. 坚持以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原则。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是实现教学价值的基本前提。只有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中,学生才能够以热情,勇敢的心态可以投入创造性的学习,从而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同时获得自我发展。

总之,传统认知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形势发展需要,社会对人才的学习能力更为注重,这对我们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高要求。特别是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的工作重心不仅仅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最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提高他们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为人地和谐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邓凯.高中地理教学现状及教学策略的探讨[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2]王树声.高中地理学科区位知识教学现状探究[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86.

猜你喜欢
突破瓶颈高中地理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在突破瓶颈中成长
点击图象问题突破图象瓶颈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