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一苏
【摘 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最为关键的时期,德育工作必须落到实处。班主任是每天与学生接触最多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思想义不容辞。德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理念的工作重点,目的是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而班主任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针对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进行论述,同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策略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 德育工作 策略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中国的教育模式渐渐从以往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德育教育。然而,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面临的问题比比皆是。一些较老的教师由于思维方式较传统,德育观念比较落后,注重的仍是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品质的培养,导致了部分学生的考前忧郁、心理承受能力差等各种问题。所以,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刻不容缓。
一、重视教育过程,提高学生对德育教育的认识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是重点,所以,班主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发挥德育教育工作的最大优势,这样才能凸显出德育教学的重要性。德育工作的经验告诉我们,尊重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是德育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德育工作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深入了解学生,尤其是学生的兴趣爱好。因人而异,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然后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德育工作者必须研究在视听时代、高科技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特点;因人而异,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选择,适时地给予正面的疏导,精心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德育目标。例如:新时代的学生大多喜欢电脑、喜欢上网、喜欢新潮,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些兴趣爱好,适时地正确引导学生上健康网,赶新潮而不失体面。又比如当代的学生喜欢玩新奇的电子游戏,教师可正确引导如何有意义地玩,还可组织各种游戏大赛,然后当场写游戏大赛中的感受。这样既符合学生兴趣需要,又在兴趣中培养了情趣,陶冶了情操,锻炼了技能,提高了正面认识,这样的做法相信是会被大多数学生接受的。
二、创新德育工作模式,让学生对德育正确理解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德育工作也应当与时俱进,教师应创新德育工作模式,使其有效应对德育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首先,运用氛围式德育工作模式,转化传统的说教模式,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创建良好的学校环境氛围。学校要对社会上各种信息进行有效筛选和加工,利用校内广播、校内网站、黑板报等形式进行传播,使学生免受错误思想或信息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感教育氛围,以饱含真情的语言传授知识,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并用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得学生在情感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品质。其次,运用形象化德育工作模式[2]。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应当将抽象化的理论说教转化为形象化的案例,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如,教师可立足于品德课教材,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真实故事融入到德育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讨论,体会故事中蕴含的深奥道理。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生涩、抽象的知识予以形象化、具体化,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准确理解教材内容。
三、优化德育教育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德育教育是小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高效的课堂,让学生對德育教育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融入学生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教育内容。现如今,计算机网络的普及范围越来越大,在这一背景下,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应当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通过网络开展德育教育。现在的小学生绝大部分都能够用电脑进行交流,为此,可针对班级中的一些现象,以网络不记名发帖的方式进行评论,这种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3]。同时,还可借助游戏、电影等形式,使德育教育的内容变得更加通俗化,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到小学生的生活、学习及交往当中。如涉及安全教育的内容时,可用情景剧表演、交通安全评比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接受德育教育内容,拉近教育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有助于德育教育效果的提升。其次,融入与社会实际生活相关的德育内容。在对小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可将其与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结合到一起,如志愿工作者在抗震救灾、上海世博会、北京奥运会上的出色表现,由此能够进一步增强教育的感染力。此外,为使小学生未来能够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应将德育教育的内容与社会对学生的要求相结合。
四、积极沟通家长,联合促进学生成长
俗话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推进小学德育工作的时候应当注重与家长的配合。孩子身边最重要的两个角色——老师和家长都要以身作则,言传兼以身教,摒弃自身不良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杜绝将自己的缺点转移到孩子身上。老师需要积极地进行家访,跟家长进行沟通,在思想品质和行为方式的认识上达成一致。比如说,在家里要尊重长辈,对应的在学校中要尊重师长、关爱同学,在家里家长不要有坏的行为习惯,比如抽烟、酗酒、打牌等,在学校中老师也不要有体罚学生和打骂学生;在家里家长要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不要只关心分数和成绩,在学校老师要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自信心和公德心等,而不是只拿分数来比较孩子的优劣。这样,发挥老师和家长、校园和家庭的连续关联作用,使孩子能够在各个阶段各个场合都得到较为正确的思想培养,从而避免学校正效果和家庭负效果的冲抵为零的结果,做到事半功倍。
综上所述,学校想要在新时期提高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并把德育这项工作做好,不仅需要所有的教育工作人员的不断努力,还需要社会以及家庭的积极配合。只有这样,德育工作才会更具实效性,学生也才会在良好的德育环境下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向葵.论如何提高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J].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5(11):125-126.
[2]戚士珍.浅谈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实效性[J].吉林教育,2016(09):18-20.
[3]张子芳.关于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实效性问题的探讨[J].神州,2016(11):456-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