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晖
当前,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如何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推进志愿服务健康发展的要求,认真研究以“岗位化”为基础,进一步提升“暖冬行动”专业化和常态化水平,为2019年的春运志愿服务做好准备。
准确把握“暖冬行动”的定位
第一,“暖冬行动”是实现对整个春运交通志愿服务的引领。杭州的“暖冬行动”几年前就已经有非常好的基础,我们希望能由铁路扩展到更广泛的服务场景,于是在2014年发起了“暖冬行动”,2015年开始执行。如果放到中国志愿服务的发展历史上来看,恰恰在2014年前后,中国志愿服务发生了两个重要转折,一是由相对传统的活动型转向全面而深刻的法制化、专业化、信息化和国际化。二是青年志愿服务由相对传统的实践育人功能,逐渐成长为国家现代化治理体系的有机构成和现代化治理能力的有生力量。
第二,“暖冬行动”是中国共青团所领导的青年志愿者服务国家大局的又一次主动作为。各级团组织动员85万余名青年,服务民生,服务大局,获得各方高度认可,再次说明团组织有为才能有位。
第三,“暖冬行动”贯彻落实了党中央对共青团深化改革的要求。我们是以“歼灭战”的姿态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场域,集中展示当代青年的形象,较大提升了中国青年志愿者和中国共青团的社会能见度。
第四,“暖冬行动”已成为又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大型示范性志愿服务项目。“暖冬行动”为共青团改革和志愿者事业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和行动起点,不仅体现了中国共青团组织化动员的力量和优势,同时充分展现了社会化动员的潜力。
准确把握“暖冬行动”的基调
2017年“暖冬行动”确定了“稳中求进,有所创新,突出重点,全面提升”的基调。具体说有四个方面的内涵:
一是要坚定不移地以岗位化为基础,以项目化、信息化为手段,以专业化为目标,推动“暖冬行动”升级换代,解决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二是要坚定不移地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和高度,推动形成以铁路共青团为引领,立足地方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水平,全国铁道团委、省级团委和地市级团委间的良好互动。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党和共青团的创举,应该打破地域之分行业之分,实现在管理上的成本最小化。三是要坚定不移地推动交通志愿服务的常态化。要在春运期间集中展示志愿服务在队伍和机制上的常态化成果,进而为常态化营造更好的氛围。四是要统一思想、积极谋划,主动应对春运场景的变化,提升项目专业化水平。运力的提升和“智慧春运”给传统春运志愿服务场景带来了很多新的变化,这个变化速度是非常快的。
准确把握实施举措
第一,要强调暖冬行动的主责单位是各级共青团组织。共青团中央、省级团委(含全国铁道团委和全国民航团委)和地市级团委构成一个完整的组织体系,要承担主责,责无旁贷。一是省级团委要统筹规划本省的“暖冬行动”。团中央已和发改委、交通部、公安部形成了良性互动,构建了发文机制,省级团委要更加积极主动去配合协调铁路、民航等行业团委做好相关工作。二是全国铁道团委和全国民航团委等行业团委要对本领域、本行业的志愿服务承担统筹责任,制定服务规程和服务标准,完成岗位化设计,做好培训以及必要的基础保障。行业团委还要身兼多任,既在行业内做好领导工作,还要和团中央、各级团组织实现系统、行业和地方的良好互动。三是地市级团委对于本地的“暖冬行动”发挥协调和统筹作用,确定重点工作地区、工作内容,协调资源保障,特别是要做好志愿者队伍的招募管理培训。四是要进一步发挥高校团委作为春运志愿服务校企合作有生力量的重要作用。总之,领导协调机制是一个瓶颈问题,我们希望从现场会之后,行业团委、省级团委、地市级团委之间协作更加紧密,同时特别期待省级团委更加主动。
第二,要强调“暖冬行动”的岗位化发展趋势。火车站、机场等站场是特殊的服务场域,最重要的是安全,所以很多场站对于志愿者的到来,特别是社会化程度较高、组织化程度较弱的志愿者的参与心存顾虑。譬如,虹桥站对于上海站就相当于一个车间,车间就意味着有一整套岗位标准,有严格的岗位管理,最基础的就是岗位设定。所以,我们要求普遍进行志愿服务的岗位化设计,岗位化是专业化的基础,这样能极大地节约志愿者人力,实现专业化管理。青年志愿服务事业需要普遍体现这种专业化的管理水平,从而体现出中国共青团的专业化水平,使春运志愿者成为共青团的特种部队。
岗位化管理,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落实即将发布的《铁路志愿服务管理规程》。《规程》中关于岗位设置的要求写得非常清楚,所有的岗位要上墙,要有图示,要有文字描述。理想的情况是把每个站具体的服务职责和标准列出来。“暖冬行动”是我们面向全社会做出的承诺,也要让人民群众来监督。改革需要这种量化的考核,需要人民群众的监督。希望所有场站,按照《规程》要求,争取在今年6月以前完成岗位化设计,暑运期间就开始按照岗位化设计和《规程》去执行检验,国庆小长假再做一次高峰测试,然后在2019年的春运去执行。我们将和全国铁道团委一起,直接遴选60个车站作为试点,进行督导。
第三,要强调解决主题志愿服务与常规志愿服务的均衡问题。结合近年来的服务内容,希望大家一起思考一个问题,写春联、图书漂流、给农民工提供坐垫、理发、儿童看护、量血压等主题志愿服务的主要功能到底是什么?与春运场景的结合点在哪里?以火车站为主的服务场景,目前大概存在三种类型的志愿服务,一是常规志愿服务,杭州东站设置的48个岗位就是常规志愿服务岗;二是主题志愿服务,如刚才举例的理发、写春联等;三是特色志愿服务,如昆明、徐州、武汉等地开展的外国人参与、小语种服务、带有民族特色的志愿服务等等。 “暖冬行动”在有的地方存在过于活动化的现象,设置了比较多的主题志愿服务,却没有配置足够、充足的常规志愿服务,这就容易做得比较虚。
常规志愿服务、主题志愿服务和特色志愿服务的分类,为下一步专业研究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从春运的需求和春运旅客对志愿服务的需求来看,首先应该是常规志愿服务,而不是主题志愿服务。如何妥善处理常规、主题和特色志愿服务的均衡关系呢?需要处理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把握好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车间”这个概念对工作特别有启发性。设想如果在一个车间里面装进太多主题志愿服务,无论效果好坏都会略显拥挤。我们现在普遍面临的问题是春运志愿服务的保障还很不够,是否要用那么大的精力去做这种主题志愿服务呢?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地方团委和全国铁道团委,特别是场站团委之间的矛盾就很难解决。如果想通过这种方式把社会对志愿服务的支持和热情都集中在这一场景中展示,就会给铁路方面带来非常大的安全管理压力。所以,春运志愿服务要以常规志愿服务为主。常规志愿服务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主要矛盾,一定要定岗定标,确保安全有序。
建议已经开展了主题志愿服务的地区,要进一步充分论证主题志愿服务的定位、形式和功能,重点研究主题志愿服务和春运场景的吻合度、契合度、紧密度。春运期间的主题志愿服务要减少类型,降低频率。例如,写春联必须要有,但不需要每天都摆摊,可以在春运启动的首日、小年前后两三天,大年三十前几天开展。至于快闪,不太适合春运期间开展,其他时候可以考虑。大型喷绘也可以取消。主题志愿服务更多的场景应该常态化地体现在日常,或者体现在周末,而不是集中在春运期间。比如说书画这些活动,我们是否可以扩展为书画界文化志愿者借助这个站场的志愿服务,也可以每月开展一次。还有图书漂流活动可以常年进行,要多考虑立足周末而不是硬擠在春运里。主题志愿服务的功能主要是涵养志愿服务的文化精神,为大规模招募志愿者做准备。
我认为常态化就是应该把在春运期间探索积累的经验推广到日常工作中。上海虹桥每周六有20个孩子在上岗。大家可以看到,杭州东站给大家呈现出了真实的、非常完整的春运志愿服务场景,但没有实现常态化,我们希望未来杭州东站可以呈现出以周末为常态的志愿服务。我们正计划在全国开展“暖冬行动”示范基地评选工作,进一步推动促进各地实现服务岗位设置的常态化。希望我们一起面向未来,使春运志愿服务成为一种新的志愿服务文化现象。
春运志愿服务“暖冬行动”是直面社会痛点、直面社会需求、直接服务人民群众出行的品牌项目,曝光率高,极具中国特色,凸显中国传统文化,能够较为充分地展现当代青年为国家和时代服务的风采,能够展现整个社会的进步,体现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本质特征。我女儿跟我去了一趟北京西站,问我为什么英国铁路上没有志愿服务,但是我们有?因为我们是中国,我们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传统的古国,是共产党执政的国家。20万当代青年在亿万群众出行的第一线开展服务,展示青年风采,这样的项目非常值得我们珍惜。“暖冬行动”是可以成长为代表中国参与国际交流的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的典型。希望大家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强三性、去四化”,努力提升“暖冬行动”对深化共青团改革的贡献度,以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打造一个完美的大型志愿服务示范项目,为中国志愿服务事业、青年志愿服务事业的再出发做引领,做贡献,希望中国青年志愿者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中,勇做志愿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