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嵘
【摘要】应用技术型本科高等院校为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以国际合作办学的模式培养国际化应用技术型人才。文章基于国际化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从“营造校园氛围,提升思想认识”“创新驱动发展,提升教学实效”“深化评估监测,提升教学水平”“提高管理能力,提升管理层次”等方面探讨了国际合作办学的教学管理精细化。
【关键词】国际化教育;应用技术型人才;教学管理精细化
应用技术型本科高等院校为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以国际合作办学的模式培养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熟悉国际规则,掌握先进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扎实的专业实践能力,拥有优良的国际意识和国际视野、国际交往能力,融会贯通多种社会文化的国际化应用技术型人才。由于国际合作办学在办学理念、学生对象、管理模式、教学策略与方法等方面都与普通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如何提高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学管理质量已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下面就基于国际化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精细化问题试作探讨。
能否确保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取得优异的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能否正确理解与认识国际合作办学理念。
首先,要组织广大教职员工学习国家和本地区有关国际合作办学和地方性普通高等学校转型发展的政策法规,使教职员工在思想上统一对国际合作办学理念和要求的理解与认识。
其次,通过创建具有国际化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如教室布置、公寓装饰、院服设计、橱窗美化等,营造浓厚的国际化教学氛围,使师生们在直觉感观上得到充分的体验。
再者,要围绕当代大学生精神文化的需求,组织开展内容时尚、形式新颖、关注度高、参与面广、辐射力强的具有鲜明国际化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寓教于专业文化活动中。
最后,要善于运用校内外宣传媒体传播推广国际教育学院的办学理念、特色以及办学业绩等,以提高师生对国际合作办学的认识,并在社会中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
(一)科学确定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
为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培养国际化人才,组织既具有海外相关学科专业的学习、工作背景,又具有丰富教学科研经验的教授、专家,在吸收国外合作高校成熟的教育教学经验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关于国际化专业人才需求标准的调研分析,设定科学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方向,确定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也就是要培养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熟悉国际规则,掌握先进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扎实的专业实践能力,拥有优良的国际意识和国际视野、国际交往能力,融会贯通多种社会文化的国际化应用技术型人才。
(二)科学制定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依据教育部关于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和国际合作办学评估的指标与要求、合作办学模式、国外合作院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专业教学策略与特点,制定能够体现国际化应用技术型人才培育特点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课程的设计上,既强调系统知识、技术技能和实务案例的结合,又注重基础性知识、技术技能与创新性知识、技术技能的联系,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术技能与国际性企业实际需求零接轨。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引进合作院校的课程门数和课时数、学分的标准,教学内容不低于合作办学院校在其所属国(地区)的标准和要求,以落实体现国际合作办学的主旨。全部的专业课程,尤其是引进的合作院校课程,要逐步过渡到由外籍教师全外语授课为主。在主要课程的安排上,为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前期应以外语课程和国内的通识性课程为主,安排大量的英语阅读和听说实践训练,使学生逐步具备听懂外籍教师使用外语授课的能力;在二年级后期和三、四年级直接使用外语学习外籍教师和部分国内教师讲授的专业课程。鼓励学生在三、四年级前往外国合作院校就读,以充分利用外国合作院校高品质的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在实践教学方面,突出强化对专业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安排专业认知实习、专业技能训练、软件平台训练、专业岗位实习、毕业实习等,做到专业能力训练不间断。
(三)科学配备具有鲜明国际特征的师资队伍
一是为加强学生外语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依据学生的外语水平和接受能力,安排具有留学或工作经历的外语教师承担一、二年级的外语教学任务,同时引进高水平外籍教师承担口语课的教学任务,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强化听说能力。
二是针对专业基础课的特点,精选国内外语水平高的专业教师和留学归国人员任教,从“双语教学”逐步过渡到全面使用单一外语授课,逐步提高学生对外语授课的适应能力。
三是针对高年级专业课程的特点,密切国际教育教学的合作与交流,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一方面安排外籍教师承担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聘请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海外专家和教授以客席教授的身份到校讲学,使学生能够直接与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技术成果等产生接触性的学习行为和工作行为,提高国际化的专业应用与实践能力。
在合作办学协议上要有关于引进课程由外方选派教师授课比例的条款,要有关于外方教师入户“门槛”条件的条款,以确保外方师资队伍的教学质量,又能体现国际合作办学的本质特点与优势。建立不同专业的核心师资群组,形成一支具有国际视野,懂得国际规则,了解发达国家的文化,熟悉国外高等教育现状和人才培养过程,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高水平和较为稳定的核心师资队伍。
(四)科学渐进实现教学过程的过渡
针对学生在学习初期普遍对原版教材读不懂,不愿用,即使强制使用但学习成效也不理想的现实情况,参考国外合作院校教材和教学大纲,结合国内优秀教材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学生国际化应用技术能力培养的要求,对低年级的一些专业基础课在维持原教材特色与理念的基础上进行本土化的优化与创新,做好配套原版教材导学资料的编写工作。在经过本土化改造的教材与国内教师的“双语教学”的两者结合下,既向学生传授先进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又设法提升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在中高年级从“本土教材”向“国外教材”过渡和从“国内教师”向“国外教师”的过渡中,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与技术技能,增强学生的国际意识,拓宽学生的國际视野,提高学生的国际交往能力,融通多种社会文化,循序渐进地达到国际合作办学关于国际化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积极探索国内外学生的双向交流,创设组织前往国外合作院校进行专业或语言学习和游学、实习、工作等的机会。与此同时,积极吸引外国学生前来学习和游学,传授中华传统文化,引导学习国内先进的专业和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