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的风险及控制措施

2018-05-14 00:30杨颜召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18年6期
关键词:风险监督

杨颜召

摘 要 近几年随着人们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也越发受到人们的关注,政府对此也不断完善和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要求。社会对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期望值也在不断的升高,食品质量安全监督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对此不能够低估动物卫生监督责任风险,本文主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分析目前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过程存在的风险,并根据其存在的风险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 动物卫生;监督;风险

1 引言

在公共卫生工作中,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不仅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还对公共卫生安全委会以及社会的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随着近年兽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区的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

目前我国的《中国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条例》等都对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有了很大的作用。笔者主要结合自身多年的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指出目前在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过程存在的一些風险,结合具体执法工作体会,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以期能够为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的风险控制提供借鉴。

2 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存在的风险

在实际的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案件调查中发现案件调查过程存在着很多相同的问题对顺利进行执法产生了影响,而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对此应该要引起重视。出现的问题有如下几点。

2.1 检疫程序不规范

目前基层动物卫生监督站点的很多基础设施配备都不能够符合检疫的要求,我县的动物卫生监督所和畜牧局更是在一起办公的,办公场所缺乏、办公设备简陋、工作条件缺乏,同时也没有为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配备必要的交通和通讯工具,也没有专门的调查取证设备以及监督检测设备,消毒、防护、无害化处理这些必要的设备更是没有出现在办公需要的场地上。而且一直以来我区的检疫工作经费和检疫员的工作都是依靠检疫费收入解决的,这也就造成了检疫员大多比较重视收费,对检疫就比较轻视,导致很多检疫只是在走过场,流于形式,并没有严格按照动物检疫规程去进行,给食品质量监督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

2.2 经费不足

在多地实行地方检疫停止收费后,多地财政对动物卫生监督的经费投入比较少,很多基层检疫人员也没有编制,检疫费维持着检疫人员的工资收入,而停止检疫收费后,很多工作人员的工作收入和社会保险都无法得到保障。检疫经费的不足也使得一些必要的监督检查经费难以得到落实,监督执法的难度也随之增大,同时也降低了执法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上级业务部门传达的监督检查任务完成的难度也比较大。经费和人员的缺乏也只能做一些简单的监督检查执法工作,要全面系统的监督检查辖区内的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是无法做到的。

2.3 执法队伍不稳定

当前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所人员的编制少,很多都是聘用协检员,这些人员并不具备独立执法资格,也就造成了业务素质较低的情况。很多聘用人员并不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有效的资质,缺乏正规的法律培训,法律知识缺乏,文化业务水平低等都使其难以适应当前形势下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要求。而且很多协检员的工资水平较低,导致其工作积极性较低,也没有较强的责任心,导致检验执法队伍的人员流动性比较强,这也给基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很多协检员敷衍工作,执法能力弱,缺乏监督执法积极性,执法工作不能够得到领导的有效重视和支持,因此也没有显现出明显的执法效果,对于小问题的案件能避则避,查案也经常避重就轻,给畜产的质量安全监督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

3 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风险控制措施

3.1 规范建议程序

3.1.1 抓好站点建设,完善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设施

实际站点建设可以通过建立示范分所来指导其他站点的建设,同时还要对公路检疫、检疫报检点等的查站建设不断完善,要配齐必要的设备设施,相应的取证器材、执法工具等都应该配套齐全,同时为了能够提高畜产品的质量安全,还应该建立乡镇快速检测实验室,配备相关设备仪器,不断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监督档案记录等,以期能够规范化管理基层站所。

3.1.2 建立和完善检疫申报制度,扎实开展产地检疫

各乡镇应该对上岗人员的信息和报检电话进行公示,对当地的动物饲养量、动物饲养空间分布以及交通条件做好调查,科学合理的设置好动物建议报检点,落实好产地建议,按照要求规范填写好检疫记录,电子存档出证。同时对重点禽畜养殖户、屠宰场、交易场所等做好严格的检疫把关,增加人力严格把关巡察,严厉打击逃检、漏检等违法行为,做好禽畜产品的质量把关。

3.1.3 规范生猪屠宰检疫,落实驻厂检疫制度

要做好屠宰场的生猪建议,设立检验室,派人专门驻守在屠宰场为其进行检疫,做好瘦肉精检测,定期消毒等。根据检疫操作规范来执行操作,建立健全检疫记录档案,对没有检疫证明或者检疫标志的猪肉不允许其运出屠宰场销售。

3.2 加大经费投入

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事关广大群众的食品食用安全,对此政府应该加大对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的经费投入,财政预算中也理应将动物卫生监督经费列入其中,同时基层动物卫生监督人员的工作社保待遇、基础设施建设、执法工作经费、设备购置经费等这些应该纳入重点落实项目中,以期能够以更加完备的专业化配备和高度积极的执法人员去面对难案疑案。

3.3 加强人员培训,提升职业待遇

当前基层卫生监督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底子相对比较薄弱,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也比较低,对此要加强对基层执法人员的培训,尤其是一些一线工作的官方兽医和协检员,通过培训有效的提升执法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同时要提升执法人员的职业待遇,保障执法人员的基本收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培养其勤政、廉政的政治意识,自觉规范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对优秀执法人员要对其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鼓励。同时还要建立执法问卷评测,由老百姓来监督其执法,提高执法办案水平。

4 结语

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规范化涉及的方面比较多,所以要对其进行一一的改善还需要一个过程,对此需要各方人员齐心协力来帮助实现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确保动物产品的安全,提供给消费者安全的食品环境。

参考文献:

[1]侯伟媛. 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3, 34(3):73-74.

[2]张元兵. 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中的几点体会[J]. 中国动物检疫, 2010, 27(11):10-10.

猜你喜欢
风险监督
全面深入推进各项监督
什么是四个监督?
青田:“精准热紧”求实效
我国P2P网络借贷的风险和监管问题研究
浅析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和对策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
落实依法监督、科学监督、高效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