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晨曦
良渚博物院,位于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镇美丽洲公园,是一座良渚文化专题类的考古学文化博物院。良渚博物院的建筑以“一把玉锥散落地面”为设计理念,由不完全平行的四个长条形建筑组成,被称为“收藏珍宝的盒子”。早在1961年,良渚遗址便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国家文物局在《中国“十五”期間大遗址保护展示专项计划》中,将良渚遗址列为第一类第一号项目。2007年它又入选国家《“十一五”期间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确定的100处重要大遗址名录。
梦回良渚王国
良渚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长江下游最重要的考古学文化,距今5300—4500年左右,良渚博物院则承担着传承、发扬良渚文化的使命。在3个相互联系又独立的展厅中,分别陈列“发现求真”“良渚古国”和“良渚文明”三大内容,又在第一展厅前和第三展厅后另辟前厅和尾厅,作为导引和结束。
前厅:站在杭州看良渚。2007年,良渚古城的发现将杭州的建城史提前了3000年,因此,前厅的立意为“站在杭州看良渚”。穿过引桥,直走进入玉琮庭院,便可见宽敞的大堂和咨询台。前厅运用文字、投影和模型三重多维表现方式,全景式再现“古杭州”与“现代杭州”的历史变迁及时空关系。良渚时期的玉器、陶器、石器、嵌玉漆器展品散发出一种悠远神秘的气息,恰与神秘的良渚文化相吻合,使人立即屏气凝神,欲一探究竟。
第一展厅:发现求真。该展厅以“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圣地”为主题,以时空为坐标,带着游客追溯从1936年施昕更先生试掘并发现良渚遗址,到1959年夏鼐先生命名良渚文化、苏秉琦先生感叹“古杭州”,再到2007年良渚古城“石破天惊”、良渚文明正式确立,约70年的考古求真之旅。第一展厅最有趣之处在于设计了一个体验教室,考古研究流程的模型、考古现场复原、考古工具陈列、生动的考古小知识图解及案例,当亲眼目睹考古学者们的工作时,不禁对考古学者肃然起敬。
第二展厅:良渚古国。该展厅运用全景式实景进行“情景再现”和“景观重建”,展示犁耕农业、制陶、制玉、纺织、木作、造屋、吃饭、捕鱼、营建宫殿等场景,再现5000年前良渚先人的生产与生活,直观反映从简单劳动发展到复杂劳动及社会分工产生阶层分化等社会发展进程。其中,最让人震撼的是以大型油画、沙盘模型、古城墙剖面等形式展示的营建莫角山的宏伟场景,5000年前良渚古国的灿烂与辉煌仿佛尽在眼前。在第二展厅中,还设计了丰富多彩的互动体验项目,有搭房子、拼接水井、陶器拼接等互动游戏,还有“连连看”“围栏捕鱼”等多媒体互动项目。
第三展厅:良渚文明。该展厅的陈列设计以器物和重要遗迹为核心,实际上是良渚博物院收藏的精华所在,以琮、钺、璧等大量良渚时期的精品玉器为展览重点,充分彰显以玉为特征的良渚文明在中国和世界同时期或同类文明中的重要地位与影响力。展厅内部设计高雅,却又不喧宾夺主,更好地衬托出良渚玉器的精致与神圣。
尾厅:良渚寄语。5000年前的良渚文明丰富了中华文化。一方古国与一代都城虽已长埋地下,但当体验“骑乘飞鸟,遨游良渚遗址”互动项目,在飞鸟上从良渚庙前遗址的村落一路飞行到良渚莫角山都城,领略5000年前良渚古国的人情风貌时,更让人铭记保护历史遗迹任重而道远。
探秘千年玉器
良渚文化遗址的最大特色是其出土的玉器,种类涵盖以琮、钺、璧为代表的礼仪重器以及一般装饰品。玉器上通常采用以浅浮雕、阴线刻和镂雕等工艺雕刻出的精美纹饰,纹饰以神人兽面纹为主,它被学者称为“神徽”,是良渚先民宗教信仰的集中体现。
玉琮。玉琮是一种内圆外方筒型玉器,表面色泽较均匀,是中国古代人们用于祭祀神祇的重要礼器之一。良渚文化的玉琮最发达,出土与传世的数量很多。在选材上,采用江浙一带的透闪石质的玉石,质地不纯,以青色、青赭色居多。从出土的玉琮来看,除部分保留着晶莹的质感外,大部分玉琮的外表已沁蚀成粉白色。
玉钺。玉钺为军事指挥权的象征,最早演变于崧泽文化的石钺。至良渚文化时期,玉钺与玉琮、玉璧一起构成了用玉制度的核心,是显贵者阶层特定身份地位的玉质指示物。良渚文化玉钺一般有长方梯形玉钺和扁方梯形玉钺两种类型,最高格式一般由钺身、冠饰、端饰三部分组成。
玉璧。玉璧是良渚文化中出现的新生事物,由扁圆形玉瑗或玉环沿着边宽变大、孔径变小的趋势演变而来。一般呈扁圆形,孔径绝大多数不到直径的一半。玉璧大多为素面,上有多变的块状彩斑,少数有鸟立柱、鸟形刻符等纹饰,是最为盛行的良渚重器,被认为是祭天用的礼器,也有学者认为它是财富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