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但在课程教学中,却往往出现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这不仅不利于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也难以满足汽车维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高校必须加快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建设进度。本文便对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发动机构造;维修;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
近几年来,我国对汽车维修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这也使我国对汽车维修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汽车维修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各大高校的重中之重。高校应培养出综合素质高、职业道德高尚、业务能力强、良好团队精神的汽车维修技术应用型人才。不过,目前我国在进行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时,所学理论与实际工作相脱节,学生难以将这些理论有效的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为此,有必要通过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建设来解决这一问题。以下便对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建设思路进行深入探讨。
一、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概况
在高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中,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极强的主干课程,它是将汽车电气、汽车构造、汽车理论和发动机原理、汽车维修等课程中的所有關于汽车发动机的内容进行科学的整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学生们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其对汽车发动机进行独立拆装与保养,进而使其具备汽车发动机的维修理论与实践技能。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教学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发动机理论与相关技能的应用效果与掌握程度,它还对学生在后续岗位中的操作能力与专业水平具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理实一体化建立,以此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与相关技能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
(一)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理念建设
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使社会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不仅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理论,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而我国高校在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理论灌输,却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而造成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因此,在理论一体化课程设计理念建设过程中,应将以往的以理论灌输和知识分析为主的设计理念进行转变,使其成为以检测和维修等实践技能培养为主的教学理念。在进行课程建设过程中,既要重视基础理论教学,又要通过任务式教学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实践教学,以此建立内外兼修的理实一体化设计理念。
(二)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
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理实一体化的人才培养目的是培养汽车维修行业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对于理实一体化课程的设置,应确保其能够与社会岗位的相关要求相符,将职业素质作为人才培养的指引方向,将应用技术型人才所具备的职业技能作为培养重点,通过任务式教学来对学生进行引领,以此实现传统三段式课程体系的转变。在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中,应将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培养作为主线,将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施科学全面的整合,以此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与课程建设的有机融合,进而实现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在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中,应对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进行重新的梳理,以此建立能够满足现代化汽车检测、维修、营销、服务需求的课程体系。对于原有的课程体系来说,应将原先较为独立的课程按照结构、维修、理论等特点进行整合,将其整合成一门具备模块式的理实一体化新课程,应确保各个模块都是以工作任务为内容的教学任务,这样能够使学生每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都能够对这些工作任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进行熟练掌握,进而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课程理论与实践内容建设
在课程理论与实践内容建设中,应考虑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确保教学内容具备良好的适用性与针对性,另一个方面是确保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组织与安排,并配备与课程内容相符的教材。对于理论课内容来说,应将“够用、必需、实用”做为教学内容的建立原则,将理论课教学紧紧围绕该原则进行开展,应重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及应用,全程围绕职业能力培养策略来构建教学内容。对于实践内容来说,应重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造性思维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中,应将技术应用能力作为培养主线,重点突出内容的应用性与实用性特点,并实时融入新知识与新技术,确保教学内容能够和行业技术进行实时的同步更新,以此保证学生在后续就业中能够得以顺利上岗。在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中,应通过对社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来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块,并以此做为前提来配备与之匹配的教材,将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作为教学主线,并重点贯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四)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考核方式建设
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核方式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教学模式的建设,其二是教学方法的建设,其三是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而建立的模块化考核方式,其四是建立理论实践试题库,其五是建立教考分离式的考核内容,其六是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建立,其七是加快信息化软硬件建设,应将教学结构、发动机原理、发动机拆装、故障诊断、发动机检修等内容与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一体化结合,并将实践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环节穿插教学,将理论教学环节转移至实训场地当中去,这样能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还能进行实践操作,从而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在教学内容中应根据职业能力要求对原有的课程教学模式实行优化与整合。在教学方法中,应利用仿真模拟软件来对实践环境及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模拟,以此确保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模拟操作。在考核方法中,应将成绩分为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实训技能考核成绩、平时作业完成情况考核成绩及实训报告考核成绩结合在一起,对于理论知识考核应采取问答或闭卷的方式进行,而对于实训技能考核则应安排学生现场操作考核。在试题库的建立中,应对教材知识点进行归类划分,使其能够形成相互独立的考核模块。实训考核试题则应将具体的项目及实践任务做为试题来编制。高校应将教学与考核分离设置,考核内容实施岗位化,在理论知识试题中将岗位所需要具备的理论知识作为试题内容进行设置,在实践能力试题中按照岗位所需要的专业技能来对试题内容设置,并设立考核专家组来实现教考分离。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建立则应加强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引入力度,采用教学录像、仿真实训等多种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此外,高校还应加快校园的信息化软硬件建设,建立一体化教室为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网络化教学提供硬件支撑。
三、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成效及特色研究
(一)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成效研究
通过建立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理实一体化课程,其成效在于能够推动教育领域的教学深化改革,并为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极大的借鉴意义,促进了课程的理实一体化建设。同时,它还能够加快专业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强化了校园的师资力量,提高了教师的综合水平,使学生通过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学习,对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结构特征进行熟练掌握,并能够对发动机的诊断、拆装、故障诊断等操作熟练掌握。
(二)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特色研究
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建设具备鲜明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授课计划与教学大纲具备鲜明的目的性,它将汽车发动机维修岗位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与岗位能力作为培养指导,使高校能够根据汽车的维修作业流程来对教学进行合理安排与组织。另一方面,该课程实现了三大转变,分别是教学场所的转变、教学内容的转变、教学角色的转变,而且其在教学过程中构建了良好的和谐氛围、学习氛围与合作氛围。此外,该课程非常注重于对学生职业素养、自学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作为汽车维修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其综合性与应用性极强,通过建立理实一体化课程来加强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与运用,能够使课程教学实现符合岗位特色的项目式教学,从而解决实际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与岗位实践相脱节、学生实践能力弱等相关问题,拉近了学生和社会岗位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就业以后能够快速适应企业岗位要求,进而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由此可见,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建立能够帮助高校培养更多满足汽车维修企业岗位需求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这对于其他专业的课程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与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凤军.《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7073.
[2]陳建生.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创新教学探讨[J].电子测试,2016,(07):8586.
[3]朴振华,刘丙政.高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师徒制”授课模式的探析[J].才智,2014,(31):142.
作者简介:靳修(1990),男,江苏宿迁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为汽车专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