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服饰审美角度谈戏曲服装艺术

2018-05-14 09:01刘丽伟
参花(下) 2018年9期
关键词:戏曲

摘要:近年来,舞台美术运用多媒体等技术大跨步地向前迈进,增添了舞台的艺术感染力,使戏曲舞台效果大大提升。此时,如果演员的服装继续沿用传统的“H”造型,则款式只按行当分为几大类,色彩浓烈,面料厚重单一,就会使演员与背景脱节。若服装跟不上时代,不能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求,那么它将与舞美脱节,被观众抛弃。

关键词:服饰审美 戏曲 服装艺术

在当今追求时尚、个性的时代,古老的戏曲艺术已经很难以其古朴的原始形态进入当代的主流审美领域。在多元文化的时下,观众走进剧场,其目的也不再是单纯地“听戏”或“捧角”,他们追求的是综合舞台感受和“高雅”文化享受的双重满足。在这种风尚的影响下,保留“原汁原味”的传统戏曲模式或只是简单地讲求戏曲“情态”的现代性,都不能有效地赢得观众的青睐。因此,如何塑造当代人物的艺术形象,如何真实地反映当代人的精神面貌,能够和剧种的艺术传统、艺术风格相适应,使之在艺术处理上统一协调,对戏曲服装设计师来说将是一项严峻的考验。

古往今来,戏曲史上也有不少对于戏曲服装改革创新的实例,如明代宫廷将五色蟒扩展为十色蟒,清代江南昆曲班社创用箭衣,程砚秋创女富贵衣,马连良创箭蟒,周信芳创改良靠,梅兰芳创古装衣等。尤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产生了现代戏,如京剧《逼上梁山》、越剧《祥林嫂》,还有革命现代戏《红灯记》等,在20世纪70年代产生了热烈的反响,道出了群众的心声。当然戏曲服装也随着剧目的创新做出了一系列符合演员造型的改革,并被观眾接受。

戏曲舞台艺术是一个整体,舞台美术由服装、化妆、灯光、道具、布景组成,并与演员共同创造了一个整体的视觉形象。其中服装和化妆可合称为“人物造型”,他们共同创造舞台视觉形象,制造了舞台气氛,揭示了时代背景,渲染了舞台色彩。舞台上“以冠取人”,演员的衣着是角色无声的自我表白,他们通过对演员的外部造型,直接把演员带入角色,把观众带入剧情,服饰化妆已与戏曲表演构成了一个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一切程式化舞蹈动作都需要借助于传统的服饰美学精神来加以表现,传统的戏曲艺术是一套整体的艺术形式,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整体,我们要客观地认识戏曲服装,哪些需要我们保留与发扬下去。

首先是传统戏曲服装的色彩,有人说戏曲色彩就是大红大绿,笔者以为这种说法有些片面。戏曲服装的色彩虽然浓艳,但在舞台上恰能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并没有让人觉得俗气,反而觉得很美。戏曲服装遵循了一定的美学原则,在色彩上有“上五色,下五色”明确的等级之分。当然这与历史的政治、文化、信仰、民俗等是分不开的,色彩本身就具有视觉感应,如红色代表喜庆,紫色代表诡异,绿色代表和平,黑色代表沉稳等。

其次,传统戏曲服装之所以丰富多彩,纹样的装饰也是其因素之一。传统戏曲服装的纹样汇集了我国民族传统纹样的精华,包括古代美术纹样、历史服饰纹样、民间纹样、宗教纹样、文字纹样和象形纹样,在纹样的种类,形状,布局上有明确的规制。不同的身份地位、性格气质、年龄等,会有不同的纹样装饰。如“补子”的图案纹样,从一品到九品,不同的官职级别靠补子的纹样来区分,就文武官员的纹样来说:文官用鸟,武官用兽,戏曲的女性用团花代表已婚,枝子花代表未婚,男女同样纹样(对帔)代表夫妻关系等。再如戏衣:蟒庄重威严,靠壮丽威武,帔潇洒明快,褶大方质朴,用于不同阶层的正面人物时,都展示了一种超脱生活,超越自然形体的精神美,展示了人的精神。厚底靴,高盔头,胖袄,衬托出人物形象的高大,更突出了人物的气质神韵。

再次,可舞性也是戏曲服装美学不可轻视的一大重要特点。演员塑造人物形象除了语言外还要配合动作,服装的作用在于辅助表演,与服装相关的表演有水袖功、翎子功、帽翅功、靠旗功、跷功等,都是戏曲表演的“一绝”。如今,戏曲服装设计中好多设计没有配合舞蹈的要求。而对于现代戏曲新剧目中的人物形象,其生活审美成分有多少,传统戏曲服饰的成分有多少,无法用一定的仪器来进行定量分析;要求在一部戏里面划分服装传统与创新的比重,也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个尺度的把握要运用哲学的思想——具体事物具体分析。在当代戏曲服装的设计中,尤其是一些新戏、新剧目,设计者要在了解历史、文化、民俗的前提下,把握对传统戏曲服装改革的幅度,以剧目的设计风格,演员的表演动作幅度大小及剧情内容所展示的故事、时间、背景等而定,以高度美学修养设计出适合角色特征的服装。

总之,为了进一步提高戏曲服装的质量,我们要坚持从现代服饰审美和人物特点出发,紧抓时尚脉搏,了解现代人的审美情结,大胆创新适应时代的潮流,也要吸收传统文化之精华,批判地继承优秀的传统,特别是戏曲服装独有的美学规律。

(作者简介:刘丽伟,女,本科,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梆子剧团,三级舞台技师,研究方向:服装设计)(责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戏曲
中外大学生体验非遗戏曲文化
新舞台
戏曲从哪里来
小学音乐戏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传统戏曲
戏曲进校园,经典共传承
趣学本土戏曲
四部委携手推进戏曲教育工作
四部委携手推进戏曲教育工作
戏曲创新不能忘记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