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培养

2018-05-14 10:58钱少颜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愚公调动情境

钱少颜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语文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教师必须充分展示课堂教学的魅力,使语文课成为学生的求知乐园。为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使学生“愿学、乐学”,结合推进新课改的实践,我尝试着在教学中做到以下四方面。

提高学生的兴趣是一门教学的艺术。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孔子看来,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语文课堂由单纯的传授知识变为学生满足求知渴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净化思想的乐园,是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目标,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心理学的研究也早已证明: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尤其对中学生而言,兴趣更是他们学习的一种强大的内驱力。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所以一个好的老师首先应该学会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平时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 巧设导语,激發学习兴趣

俗语说“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在几十分钟的授课讲演中,开

头的几分钟是十分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该抓住导入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这样既能迅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吸引力,使学生进入主动参与学习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学习活动的最佳状态,又使教师讲课达到渠成、轻松自如。因此,语文老师要善于设计富有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和简洁的导语,“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导语可由名言警句、古诗词、小故事等导入,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想象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语文情景,画面、音乐是对渲染情境,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的一种重要手段。音乐与语文有相通之处,都是反映社会生活,表情达意。如果能把画面、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就真正实现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在这种联觉的通感中,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教《月亮上的足迹》时,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主,有许多的图片资料和视频资料。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不仅调动学生的兴趣,也能让抽象的描述变得更为直观。因此,我在设计教学时,就下载了“神州五号发射过程,以及阿姆斯特朗等利用仪器在月球上拍摄的图片,这些资源的展示,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又如教<贝多芬》一课时,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显示贝多芬画像,讲述贝多芬一生的坎坷经历,播放配乐“命运交响曲”,借助图片,可以把人物精神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使学生充分感受形象.音乐对渲染情境、创造气氛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用配乐朗读,又不失时机地把学生带入情境中,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三、变课堂为舞台,变学生为演员,调动学生积极性

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在“儿童手脑的六大解放”中就提出了“解放儿童的

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儿童的口,让他能说“的教育思想。为了强化语文课上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必须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如教《核舟记》中”船头坐三人“一段时,把课堂为舞台,,让全班同学以课本、桌椅为道具,同桌互相协作表演佛印及”苏、黄共阅一手卷的动作神态,学生边朗读、边演示,通过课堂即兴表演。学生在角色转换中理解古文语言,古文背诵这一教学难点就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完成。

四、创设争论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愿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不仅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还应培养他们大胆的探索和批评精神。古人云:“学贵有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争论的起点,有了疑而又能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才有了敢于争论的思想基础。老师载对一的质疑要提倡、鼓励,使学生逐步做到敢说、爱说,甚至提出跟老师不同的想法。如在教《愚公移山》一课时,我小结说,愚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形愚实智,智叟用停滞的眼光看问题,形智实愚。话音刚落,一位男生举手说:我不同意您的看法,愚公的精神确实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我认为愚公还是‘愚,高山挡了路,自己去挖山本来就很傻,为什么还要叫子子孙孙去吃这苦头呢?绕山开道或者干脆搬家不是更好吗!”接着另一位男生说,“它可以在山上凿一个洞,这样比搬掉一座大山更省时、更省力。”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学生听了有的哈哈大笑,说他们错了,有的若有所思,说有点道理。我听了后笑着说:“你们的见解独特,其他同学是否同意他们的观点呢?”这下学生的思维又一下被激活了,个个情绪高涨,众说纷纭。有些说,这是个好办法,有些说当时科学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更有的说愚公确实是“蛮干”而不知“巧干”……像这样的疑问应该说都颇有分量,表明学生动了脑筋,创造力有所发展。教师相机诱导,学生的互相切磋、分析、争论,就有助于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使其最终内化为创新人格。学生的创新成果得到及时反馈,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更增添了自主探究的热情。

总之,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要充分利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辅以恰当的引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愚公调动情境
最北冻土带上的“愚公”
浅谈调动学生数学学习动力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数独驾到
响鼓
愚公移山
感悟三角形的高
某新官上任三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