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本喜 陈江
一代又一代的巴东教研人,通过教研实践,探索出“三立足”“四坚持”“五落实”的教研工作思路,切实把思路变成出路,促进全县基础教育协调、持续发展。
一、“三立足”找准教研着力点
1.立足课堂研究长规划短突破
巴东县教研室以推进素质教育为重点,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构建高效课堂为抓手,课堂教学研究先后经历从“教学方法”向“教学内容”的转变,从“优化课堂结构、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向“实现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意义”的转变,着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上世纪90年代,我们为扭转教学随意性,推行中小学“目标教学”教学模式,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目标明确。本世纪以来,针对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全县初中开展“学案导学”实验研究,小学开展“激趣导学”研究,引导教师改变教学理念,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增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加强随堂检测和反馈纠正,让学生多思考、多探索、多练习,使教学满足学生个体差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研发、修正《课堂导学预案》《教学工作手册》,并应用于教学及教学管理过程中,规范学校和教师的常规行为。组织“磨课”、优课竞赛、汇报课等活动,培养骨干教师带动团队,引领全县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通过课堂教学落实 “三维目标”方法与策略的研究,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2.立足教师成长多途径高起点
县教研室充分发挥引领、服务作用,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搭建平台。积极争取北京对口支援,每年安排50名教师到北京参加培训学习;不放过教师成长的机会,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学科业务培训;教师通过网络培训平台,学习网络课程,参与在线研讨;组织教师观摩学习、课堂教学展评、QQ交流等方式,共享优质资源;学科教研员深入学校、走进课堂,指导教师的课题研究工作,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活动。借助“晒课”平台,提升教师教学能力。针对城镇学校与农村教学点教学资源、师资配置存在差距问题,我县大力推进农村网校试点工作,建立录播教室和听课教室,以同步课堂、专递课堂等形式,让乡村教师享受优质的教学服务,提升专业水平。
3.立足学生素养发展全面可持续
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特长,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学校将实验教学、体艺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实施体艺 “2+1工程”:即让每一个学生至少掌握2项体育运动技能和1项艺术特长;举办科技、演讲、文体艺术节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从教学的有效性入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着眼于让学生知识上有收获,方法上有形成,习惯上有改进,能力上有提高,思想上有启迪,情感上有陶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有机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及毒品预防、防艾、国防、法制等专题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四坚持”提升教研品质
1.坚持以“龙头”课题牵引常规研训,实施“龙头”课题研究县域联动
我们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引领常规研训活动。先后开展教师教有章法的《中小学“目标教学”研究》、学生学习得法的《初中学案导学实验研究》、学生学习兴趣的《小学激趣导学实验研究》、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人文素养教育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突出师生共同成长的《山区小学有效教学的构建现状调查与研究》和突出学校德育工作策略的《山区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与途径研究》。历史5年时间的《科学人文素养教育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探索出素养教育的教学资源“四环节”研发途径,实施科学人文素养教育“三环节多途径渗透法”,课堂实施素养教育的 “爱、活、全、新”教学策略等。这些成果为推行高效课堂、启动核心素养教育,奠定了基础、拓展了思路。“龙头”研究课题辐射全县学校,形成“人人参与、校校有课题”的县域同步研究格局。
2.坚持课题研究与常规研训有机结合,构建良好的教育科研生态
县教研室以教育科研引领常规研训,提高常规研训的水平与质量。以常规研训为手段,保障教育科研的顺利开展,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与自主研修相结合,形成具有我县特色的、切实可行的常规研训制度,使广大教师形成自觉学习、终身学习、善于合作、乐于探究的理念和习惯。各学科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县级教研活动,递进式推进课题研究,研讨教学改革;学校教研组针对常规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究,以常规研训破解教育教学难题,提升教育质量。
3.坚持依托学科教研基地和学科骨干团队,推进课堂教学革新
全县确立义务教育阶段33所中小学校为学科教研基地,教研员带领学科骨干团队,深入教研基地开展教研活动,引领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创建一所初中和一所小学为示范教研基地,集中力量、整体推进学科教研,形成可推广、可借鉴的成功经验,以一个学科带动学校所有学科,以示范学校引领全县学校的常规教学、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工作,达成精细管理、高效课堂、提升质量的目的。
4.坚持教学常规精细管理,促进教学行为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在开展课题研究过程中,经过反复调研,我们研制、出台《巴东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对教学常规工作进行管理。《细则》从教学思想、课程管理与课程资源开发、教学管理、教学计划、备课、课堂教学、教学反思、作业布置与批改、实验教学、课内外辅导、考试与评价、教研与培训、督查与结果应用等方面作出详细规定,形成全县中小学常规教学管理的纲领性文件。依据《细则》定期对学校教学常规管理进行视导、督查、考核,引导学校常规教学管理正在向规范化、科学化迈进。
三、“五落实”打造有效教研
1.落实课程计划,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是学校贯彻教育方针的首要任务。加强课程教材建设,充分发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的育人功能。我县出台了《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指导学校研究、拓展国家课程,对国家课程进行二度开发,有效實施地方课程,指导学校利用地域资源,开展学生素养教育。与此同时,加大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力度。县教研室编写、出版地方教材《绣美巴东》,供全县中小学生使用,成为文明礼仪、卫生健康、绿色环保、民族知识等教育的蓝本。
2.落实过程管理,健全教学教研机制
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建立起适合县情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理顺县教育局相关股室→乡镇中心学校→各中小学校→学校教务处→教研组(小学教学点)的常规教学管理层级,切实履行备、教、辅、改、考、评工作管理职能,并出台一直相适应的一系列制度,加强对常规教学管理和研究,推进教学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3.落实研训合一,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坚持教研重心下移、阵地前移,以“贴地飞行”方式,指导、帮助教师成长。学科教研活动必须围绕在研课题确立一个主题,教研员针对主题准备一个具有指导意义的报告,与会教师必须参与研讨活动中,做到研有方向、训有效果,教研相融、研訓结合。定期组织教研员、选派骨干教师分赴各乡镇,开展“送教下乡”,举办专题讲座,零距离指导一线的教育教学、教研教改、教育科研。让一线教师接受先进的教学思想,并将习得的方法和策略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帮助基层教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从而有效地推动课堂教学面貌的更新。
4.落实团队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健全县教研室→乡镇中心学校→各中小学校→学校教科室→教研组(小学教学点)、县教研室→教研基地学校→学校教科室→教研组的研训机构,教研室中、小教部主任→县级学科教研员(乡镇督导员)→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的研训团队,切实履行研究、培训、评价工作职能。加强教研员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六个一”工程:教研员每年认真研读一本业务书籍,有一个在研的教育科研课题,组织一次县级教研活动,培育一支学科教研骨干团队,有一篇文章在网上或报刊上登录、发表,每学期上好一节示范课。充分利用网络杂志,倡导教研员自主学习研究,教研员订阅业务报刊、购买图书、网络论坛等提升自身能力,带领学科团队共同成长,练就出一支覆盖全县中小学的优秀教研团队。
5.落实监测与诊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我县建立教学诊断与质量监测平台,对县域内义务教育六至九年级学生试卷实施远程网上阅卷,并对学校、年级、学生的监测结果进行个性化诊断,帮助师生做好阶段性教与学的总结与反思,对学生发展变化、教师某一学段内的教学情况实现了过程化管理。
发挥教育科研对课堂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教育教学方向的引领作用、对教育决策和教育实践的智力支撑作用,教研部门理应肩负起这一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