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鹰
高 鹰
国家级助理工艺美术师。1966年生于宜兴丁蜀镇,1984年高中毕业后,考进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先后跟多位师傅学习紫砂制壶技艺。1998年赴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进修,后又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昌鸿工作室工作,并得到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李霓(李昌鸿之女)的悉心指导。多年来潜心钻研、勇于创作,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壶艺风格。作品以传统光器为基础,融入自己的审美情趣,或古朴雅致,或新颖别致。作品曾多次在国家级展览评比中获奖,《君子壶》在2008年第十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荣获金奖;《四方石瓢》壶在2013年第十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荣获金奖。2013年,作品《水容天壶》被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永久收藏;2015年,作品《紫砂扁牛盖壶》被无锡博物院永久收藏。
纵观紫砂历史经典作品,造型的显著特征就是简练。仿古壶、石瓢壶等不朽名作,无不是简练几笔勾勒成型,不加任何图腾饰物,却有生动灵巧的气韵与诗情。
简练可显高雅,繁杂易入俗套,虽几经时代变迁,光素器依旧深受民众喜爱,充分说明简练乃人们审美情趣之共好。自制壶以来,我便用心去感悟并将心得化作实物,创作了《大亨掇只》等传统壶型系列。清代高熙《茗壶说》云:“邵大亨所长,非一式而雅,善仿古,力追古人,有过之无不及也。其掇壶,肩项及腹,骨肉亭匀,雅俗共赏,无飨者之讥,识者谓后来居上焉。注权胥出自然,若生成者,截长注尤古峭。口盖直而紧,虽倾侧无落帽忧。”这把精妙工巧的掇只壶,被称作“千金之壶”也不足称奇了。
审美心理与社会风气及时代精神有关。如清乾隆初年,尚美之风流行,出现一批为朝廷制作的精美壶器,用珐琅彩堆雕、泥绘装饰,是一种丰满华丽的繁琐之美。光绪年间兴起的紫砂古壶收藏热使仿古之风盛行。可见紫砂壶创作也要体现时代之美,注重文化的传承。当人们的生活状态日渐快节奏、高强度,便开始崇尚简约。紫砂界流传的“简约而不简单”便是用来形容光器造型的。紫砂光器“裸胎”的“光润、玉韵、素雅”貌似简单,但那份简约滋生的大度正统之气,最能体现其本质的简朴无华、雍容大气,也是其本质内涵所在。
我在创作《大亨掇只》紫砂壶时,以简练技法为切入点,手工操作反复实践,用双曲线的变化勾勒出壶体造型,在壶嘴、壶把、壶钮的处理上,渗入现代审美意识,并以大块面、长线条与壶体顺畅连接,一气呵成,呈典雅优美之感,有一泻千里之势。整壶呈现势、意、趣,内在气韵沉稳又具静中有动、波涛起伏的生动韵律。
紫砂壶的造型非圆即方,凸显独特神韵。圆是最具弹性的几何形,圆器亦是最广泛的造型形式,在造型设计中占主导地位。我所制的《大亨掇只》壶,造型立足于传统圆器,以古雅之美赋灵巧于厚重之中,壶身饱满大气,壶腹鼓出,圈口干净利落,周身散发着温润色调,流露出穿透时光的典雅气质。
“掇只”在宜兴方言中原指圆形陶罐。紫砂艺人以此形为壶身,辅以扁平盖、球形钮,便制成了掇只壶。独特之处在于其壶体圆润丰满,给人质朴庄重之感。壶身线条皆由曲线构成,异常饱满丰腴。壶嘴也是柔美的弯流,大方蓄出,形似龙首,一气呵成。一粒珠式的壶钮更是小巧圆润,十分可爱。
紫砂壶器自明代后便上升到文化艺术的高度,由最初的茶器变成极具收藏价值的工艺品。《大亨掇只》壶制作难度较大,整壶造型的线条全部是圆线条,而所有的圆寻找的重心点必须协调,圆润之余不能显得臃肿。创作《大亨掇只》壶时,那“意于壶先”、超凡脱俗的壶型及幽紫暗光的沉静之气贯穿整个创作过程。把玩在手更是一种清心愉悦。
大道至简,見素抱朴。素简到极致便是大雅,将传统之美赋于紫砂之上,这是紫砂与自然的颂歌。紫砂本风雅,用《大亨掇只》壶沏一壶好茶,于袅袅茶香中氤氲一片灼灼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