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工匠精神”的解读与创新

2018-05-14 16:11江群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创新举措技工院校工匠精神

江群

摘要:弘扬“匠心独运、追求卓越”精神,培育当代大国工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必然之趋势。文章结合“工匠精神”的历史意蕴及当代内涵,提出了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创新举措。

关键词:技工院校;工匠精神;创新举措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及“工匠精神”这一概念,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一、“工匠精神”的历史意蕴及当代内涵

“工匠精神”归属于职业精神领域,它是个人意志品质和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传承“工匠精神”必须掌握其历史意蕴和当代内涵。工匠人具有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思想特质、锲而不舍的工作态度及淡泊宁静的人生价值观。

(一) “工匠精神”的历史意蕴

在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中,诞生了一批又一批卓越的工匠,他们为中国发展作出杰出的贡献,同时也是“工匠精神”最好的解读。

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人编撰了我国目前所见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考工记》,为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土木工匠之祖——鲁班发明了锯,制作了可以连续飞三天而不落飞行器——木鹊;工匠大师李春用石料建造的赵州桥,历经一千四百多年仍屹立不倒;明代工匠大师建造的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建筑——北京故宫,如今依然雄伟壮丽; 詹天佑独创的“竖井开凿法”,享誉中外,并利用此法修建了中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焊接大师唐文斌成功焊接第一台万吨水压机,填补了中国这一项目的空白 ;陈燕国等人轧制的特种钢被用于制造电子对撞机;特级技师王曙群团队缔造了一场完美的“太空之吻”,成功实现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1]。

(二) “工匠精神”的当代内涵

新时期的大国工匠,要认真专注,匠心独运,诠释极致追求;要先行先试,锲而不舍,传承“匠人精神”;要不断磨炼,精益求精,打磨“中国制造”。在当代,“工匠精神”具体表现为敬业、精益、专注、创新。

1. 敬业

敬业是从业者基于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职业精神状态。以全国道德模范、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桥吊队队长许振超为例,在参加工作30多年里,他立足本职,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练就“一钩准”“一钩净”“五声响操作”等绝活,创出 “王啸飞燕”“显新穿针”“刘洋神绳”等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工作品牌。他带领的团队曾先后6次打破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使“振超效率”令世人赞叹,让“振超精神”名扬四海,也吸引全球各大船运公司纷纷在青岛港上航线、换大船。

2. 精益

精益就是精益求精,是从业者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高级研磨师宁允展是“精益求精”最好的诠释。作为国内从事高铁列车转向架“定位臂”研磨第一人,他能在0.05毫米(约一根头发的直径)的研磨空间作业,还创造10年无次品纪录。宁允展这种对事物精益求精、“毫厘之间见匠心”的态度,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3. 专注

专注就是内心笃定,全身心投入,着眼于细微处,耐心、执着、坚持,一生只做一件事。专注是 “大国工匠”必备的精神特质。在荷兰的一个小镇,有一个从事门卫工作的年轻人,对磨镜片情有独钟。因为工作清闲,业余时间多,于是他把这些时间都用来孜孜不倦地磨镜片,乐此不疲,一磨就是60年。高度的热爱以及多年的专注使他的技艺超过当时英国最高水平,磨出放大倍数最高的镜片,同时他还发现了微生物世界,因而获得巴黎科学院院士头衔,英国女王还专程去小镇看望他。

4. 创新

“工匠精神”强调执着、坚守,痴迷于自己的工作成果,不带任何顽固守旧的“匠气”,富有激情,追求突破与革新。创新是世界科技进步的力量源泉。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涌现一批又一批热衷于创新与发明的工匠,如倪志福、郝建秀、“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王选、“全球第二、中国第一的充电电池制造商”王传福等,还有一大批从事高铁研制生产的铁路工人和从事特高压、智能电网研究运行的电力工人,他们为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

二、技工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创新举措

技工院校传承工匠精神,就是要努力培育学生过硬的技能,让学生在生产创新中,树立工匠精神,长见识、学本领、强技能,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和中国创造转变。广大技工院校通过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和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可以培养出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从而为推动中国智造和中国创造作出新的贡献[2]。

(一)帮助学生积淀工匠精神底蕴

将工匠精神融入办学理念、校园文化和常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环境熏陶,潜移默化地积淀工匠精神底蕴。

1. 将“工匠精神”融入通用素质教育

德育是技工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主要阵地。将“工匠精神”的重要品质,如敬业、精益、专注、创新,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演讲、技能比武等多种形式加以呈现,润物细无聲地让“工匠精神”扎根于学生心中,并外化于行,内化于心。

工匠精神读本具体内容可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工匠之道,继往开来薪火传;第二,执着专注,一生只做一件事;第三,精益求精,要做就要做最好;第四,创新进取,愿乘长风破浪行;第五,匠心筑梦,家国情怀铸人生。

2. 加强工匠精神文化传承

弘扬工匠精神校园文化是培育“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通过校园广播、指示牌、电子显示屏、多功能展示板、宣传栏等阵地宣传工匠文化,让工匠精神遍布于学院每个角落,同时积极宣传校园核心文化:校训、校歌、校徽。下文以湖南工技师学院为例进行具体解说。

校训方面。湖南工贸技师学院的校训为“技所倚,心无疆”。这则校训解读为:技,细致而精湛;心,博大而精深;生活,完美而卓越。它道出了湖南工贸技师人以技术为支撑,以心灵塑造为核心的办学特色。

校歌方面。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歌是鼓舞师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进行曲,是团结全体师生、聚集学校力量的一首和弦。校歌对丰富校园精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激励师生成长具有独特的功效。

校徽方面。湖南工贸技师学院的校微以热情的红色作背景,“技”的潇洒而澄澈得以展现。整个标识没有边框和界限,象征着心驰骋在无疆的天地,凭借一技之长可以创造自己的未来。

(二)改革育人模式

技工院校在培养职业技能的同时,要着力培养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养,将工匠精神融入专业课程、实习实训、技能竞赛及各类主题活动。

“工匠精神”与专业课程教学相關,尤其是与实操课程紧密相联,提前帮助学生实现角色转化,可为其走上专业工作岗位做准备。在专业教学中,秉承专业特点,并将工匠精神渗透其中,让学生在思想上逐渐接纳“工匠精神”,并将“工匠精神”融入自己专业技能。以培育“工匠精神”为目的,积极贯彻理论与实践结合、动脑动手能力并重、学生全面发展等理念,培养出更多走向世界技能大赛舞台的学生[3]。如湖南工贸技师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技师班学生黎宁在2017年湖南技能大赛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湖南选拔赛塑料模具工程赛项中斩获冠军。

(三)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能让学生在实际工作场景中体验职业文化,打造工匠精神。技工院校以双元制、双导师制培养工匠。双元是指学校和企业,其中学校主要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进行技能强化、职业资格鉴定,而企业可以让学生零距离接受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双导师制是指通过校企双方签订协议,学校基础课的老师和企业实习单位的老师对学生进生双重指导。双导师制既有现代学徒制的经验优势,也有现代教育的效率优势,它是职业学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快速培养工匠、技师的有效途径。

2017年5月,湖南工贸技师学院与中车株机技师协会在焊工、钳工、数控、维修电工等专业领域开展深度合作,签订协议,有效地推进了双元制、双导师制,促进了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四)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

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培养工匠精神,既要让学生走进“工匠精神”楷模企业进行学习,又要把技能大师和相关专家请到学校进行讲座。

2017年12月,湖南工贸技师学院举办十九大精神进工贸——党代表袁健松进校宣讲活动。200多名师生聆听了十九大代表、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航轴加工中心大班长、株洲市委宣讲团成员袁健松同志“新时代、新目标、新征程”的主题宣讲。袁健松的话语发人深省:“作为个人,我们必须忠于党、精于业。要听党话、跟党走,积极让自己投身新时代,当建设者,做新工匠!”。

三、结语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新起点,新征程,技工院校要不断传承工匠精神,沿着“大国工匠”足迹,开拓创新,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为社会培育一批又一批新工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宏伟,别应龙.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培育[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8).

[2]黄君录.高职院校加强“工匠精神”培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6(8).

[3]孔宝根.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途径[J].宁波大学学报,2016(5).

猜你喜欢
创新举措技工院校工匠精神
我国高校二级学院治理模式的现状及问题探讨
铁路企业基层党支部建设的创新举措研究论述
浅析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创新举措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
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