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的汽修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策略探析

2018-05-14 16:11孙定泉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技能培养汽修专业创新模式

孙定泉

摘要: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深化改革,我国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文章基于职业院校汽修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针对“顶岗实习”“订单培养”及 “校企联合培养”三种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新时期校企合作模式下人才培养的制约性因素,并据此提出了基于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的汽修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策略。

关键词:校企合作;创新模式;汽修专业;技能培养

为满足社会对人才的专业化需求,职业院校纷纷开展校企合作以提高办学质量。校企合作就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对人才实施专业化教育。实践证明,校企合作是一种创新教学模式,有利于实现人才优化配置,驱动职业院校教学制度改革,形成办学特色,提高人才质量[1]。

一、职业院校汽修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基于“顶岗实习”模式的人才培养

顶岗实习模式也称“2+1”的“准员工”人才培养模式。在此模式下,职业院校汽修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1. 校内学习

一般在前4个学期内,完成专业必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公共课程及选修课程的教学任务。

2. 校外生产性实习

在企业员工与学校教师的共同指导下,通过生产性实习,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夯实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并结合顶岗实习内容帮助学生完成毕业选题、设计任务等。

由此可以看出,在顶岗实习模式下,学生的身份在“学校+企业”的育人环境下发生改变,由“校园学生”转变为“企业员工”。这种模式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规划与职业定位更为明确,同时也为企业人才储备提供保障。

(二)基于“订单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

与顶岗实习模式有所不同,订单培养模式主要结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数量与标准,推行人才订单生产制,即学校与企业合作招生,一同编制教学计划、编写教材,通过实施“双创”教学管理模式,合作培养订单协议人才。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可按照订单协议对学生进行教学管理与职业规划,使学生的职业素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相匹配,提高学生就业率。对企业而言,订单培养模式增强了企业人才招聘的针对性,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将企业人才管理理念引入学校,使学生专业方向与企业人才需求更对口,实现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零对接[2]。

(三)基于“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

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下,学校聘请专业教师、业内权威人士及企业专家组成学科建设委员会,紧密结合企业人才需求,研讨教学方案,编制课程改革内容,及时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依托学科建设委员会的专业化优势,聘请业内技术骨干入校兼职教学,指导学生理论学习及实训练习。这种模式一方面为学校储备大量教学骨干,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一并得到强化与提高。

二、职业院校汽修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专业化水平与企业人才需求脱节

近几年,对职业院校汽车维修与检测专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发现,企业对学生质量基本满意,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个别学生在工作中学习能力不足,积极性有待提高;部分学生眼高手低,在校期间忽视汽车结构、维修及检测相关理论的学习;大部分学生缺乏创新能力。总的来说,在顶岗实习中,学生专业化水平与企业需求仍存在脱节现象。

(二)校企合作模式实施的广度与深度不够

在校企合作办学中,学生人数较多,实习单位分散,教师难以顾及每位学生。部分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忽视企业管理制度,不能圆满完成企业分配的实践任务。另外,学校、企业与学生三者之间的配合不够,顶岗实习缺乏制度保障,校企合作模式实施的广度与深度远远没有达到预期。

(三)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协作配合不到位

在校企合作办学中,学科建设委员会的研讨工作开展频率低,对学生指导不够深入,致使校企合作形式单一,仅停留在校外实训层面。尤其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中,学校与企业缺乏深度细致的沟通,仅局限在人才培养制度建设与实践课程体系改革层面,缺乏广泛的技术服务合作。因此,学校与企业的协作配合有待加强。

三、基于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的汽修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策略

(一)完善校企合作相关扶持政策

针对校企合作办学中尚存的宏观政策引导不足以及资金支持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必须首先完善校企合作相关扶持政策。在政府引导与学校支持下,通过沟通、协调,从制度与法律层面进一步落实校企合作制,并在经费方面给予职业院校一定的支持,维护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共同利益。另外,制度约束与舆论监督可提高校企合作办学的规范性与稳定性。

(二)拓展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

当前,校企合作办学缺乏动力,经常出现“学校热、企业冷”问题,使校企合作模式陷入有“合”无“作”的尴尬处境。对此,学校与企业应建立良性互动机制,实现改革发展成果、资源信息优势共享,并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升职业院校汽修专业校企合作办学的创新性。

1. 设立校内“职场课堂”班

校内“职场课堂”班的设立,使教学与生产、培训、学习技能鉴定、社会服务等融为一体,各种要素有机衔接,实现学校与企业、学生与岗位、教学与生产过程的对接。课程体系、管理体制和教学评价体系共建,专业优势共融,教学资源共享的多元化、一体化运行模式,实现产、教、学、研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专业水平。

2. 创新现代学徒制

在现代学徒制下,要逐步探索出一种工学交替、半工半读或教产对接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学校本位教育与企业本位培训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3. 加强校企互访互动

校企合作要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动融合,实现学校、家庭与用人单位共同育人的教学管理目标。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科建设委员会的专业化优势,使其在学科建设与实训指导中,对学生加以引导、考核、支持等;定期开展实训活动与技能操作比赛,不断在实践中优化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结合企业与社会的需求,对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中暴露的问题加以修正,并及时提出改进建议,增强人才培养与实践目标的一致性。通过多方携手联动,帮助学生提高基本素质,夯实理论基礎,强化职责意识,提升自身道德修养。

(三)完善“三阶段、三主体”校企合作实习管理体系

在顶岗实习管理中,要建立完善的“三阶段、三主体”校企合作实习管理体系。学生、企业与学校三方共同制定用人、育人与管人标准。在实习前,明确学生在校内与校外的培训管理计划;在实习中,根据学生在实践中反馈的问题,不断调整并改进教学计划,督促学生有序、高效地完成预定实习目标;在实习后考核阶段,要重视多方、多标准考核,由学校教师、企业管理者和学科建设委员会三方共同制定考核体系,对学生实践中凸显的问题予以总结,进而完善人才培养管理体系[3]。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对人才质量和专业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校企合作已成为当前职业院校专业化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之一,但在应用实践中,校企合作模式仍存在不少问题。对此,应结合职业院校汽修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制约因素,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实现双创驱动,针对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人才培养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管理。

参考文献

[1]陆松波.基于校企合作的中职汽修专业“双循环”技能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6,11(10):13-18.

[2]赵毅牢,刘亚明.“大北农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以乌兰察布职业学院为例[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3,35(4):19-20.

[3]孙兵.高职航空类专业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J].大学教育,2014,4(16):86-88.

猜你喜欢
技能培养汽修专业创新模式
“三有”模式:服务汽修专业的中职数学教学实践
浅析新时期汽修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劳技教学让学生“动”起来的实践与探索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汽修专业中的运用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的具体方法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高职院校普通话测试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
关于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的探讨
中职汽修专业微资源建设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