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技校生的金牌之路

2018-05-14 16:11张丹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数控铣职校大赛

张丹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他们都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都在职校求学,几年前,他们还是家长和亲戚眼中“读不好书”的后进生,但就在几个月前,他们的命运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当地时间2017年10月19日,从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传来喜讯,在刚刚落下帷幕的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国代表团表现十分出色,参加了47个项目比赛,获得了15枚金牌、7枚银牌、8枚铜牌,取得中国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以来最好成绩。

这是一群怎样的“95后”?取得世界冠军的背后,他们都付出了怎样的艰辛?

塑模冠军张志斌:哥哥和我同为世界冠军

年龄:21岁

获奖项目:塑料模具工程

嘿,那两个技校生

在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张志坤和张志斌两兄弟绝对是学校的风云人物。原来,他们俩都是世界技能大赛金牌得主。

2012年初中毕业后,因为中考成绩普通、家境平常,张志斌无法在当地上一所好高中,于是他选择和哥哥报考同一所职校,读3年中职再读2年高职,以便学一门手艺吃饭。

学习了1年理论知识后,张志斌便开始参加学校组织的技能大赛培训。学校的集训班有100多人,尽管年龄很小,但志不在读书的张志斌却在塑料模具工程上显示出过人的天赋。2014年5月,张志斌就代表学校获得塑料模具工程项目广东省选拔赛第一名。2014年7月,他又获得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塑料模具工程项目全国选拔赛的第一名,进入国家集训队。

可顺风顺水、很可能参加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的他,却在当年的国家队队内选拔过程中意外失利了:“那段时间特别焦虑,每天反复做同一件事,就是没有提升,心态产生了变化。”

食指掉了一片肉

不忘初心的他在经历了挫折之后,继续前行。他不断地在车间磨砺自己的技术,最终他的手艺日臻完美,如愿以偿地获得了代表中国参加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的资格。

可就在去阿布扎比的前25天,他的右手食指指尖却在一次训练中被意外削去了一片肉,一时手指血流不止,这可急坏了带队的老师。他赶忙带着张志斌,拿起那片被削下来的肉赶到医院,医院在最快时间里帮他把那片肉缝了回去。

但因为比赛时间迫在眉睫,仅仅休息了几天,张志斌又开始了高强度训练,这让刚缝上的手指肉一直没有长好。至今,他的食指上依旧留着一块内陷的浅黄色的痂。

误差不超过0.01毫米

来到阿布扎比后,张志斌开始了4天、总共18小时的比赛。比赛中,他顺利击败了来自日本、韩国、巴西的强手,最终获得了冠军:“我平时训练总比别人多想一步,寻找最简、最优的方案。其实从比赛第一个环节开始,我就用时最短,我一直把优势保持到了最后。”

除了比速度,更要比精度。比赛中,每个选手会拿到一张图纸,按照图纸上的尺寸利用软件编程,在数控装备上先制作一个空心的钢铁装备,并对装备进行抛光打磨。这项工作完成后,才到最终步骤,向这个空心的钢铁装备里注入液体塑料,冷却后拿出塑料模具成品。

张志斌说,对于选手做出来的钢铁装备,主办方的要求非常高,不但抛光时要把装备抛得如镜面一般光亮,没有一点毛糙,装备的每一个长宽高数据,误差正负值不能超过0.01毫米,否则就要被扣分,这相当于1/7根头发丝的宽度,要用特殊的仪器才能测量。

顺利夺冠回到国内,张志斌也快毕业了,对于竞赛,他的兴趣不大,他更愿意设计一些更具实用性的塑料模具,比如空调外壳、玩具、座椅。

数控铣狂人杨登辉:就想把手艺做到最好

年龄:20岁

获奖项目:数控铣

我就喜欢手艺活

杨登辉出生于赣州市定南县的一户城镇家庭。在所有的堂表兄弟里,他就像一个“异类”,其他孩子都选择念高中、读大学,只有杨登辉初中一毕业,就选择读职校。“我对读书没有特别大的兴趣,但动手能力特别好,从小就喜欢做手艺活。”杨登辉说。

从15岁初中毕业,去深圳沙井的一所中职学校读书开始,他就一直读数控铣专业。如今要成型一个金属零件,只要一看图纸,杨登辉就可以立即在电脑上编辑三维影像,知道切割零件的每一个部分应该用什么刀头,如何才能把零件制作得光滑而美观。

杨登辉说,操作数控铣是一个易学难精的技术活。刀头在操作过程中会发生磨损,此外,金属零件还有热胀冷缩的效应,而比赛对精度的要求十分苛刻——误差上下正负值不超过0.01毫米,否则就要被扣分。

不服,我还能做得更好

虽然只有20岁,但杨登辉总有股不服输的劲。在中职院校读书时,他就是操控数控铣的能手,还代表学校参加全国比赛,只是在比赛中没有发挥好,遗憾失利。可杨登辉并不服输,他认为自己能干得更好。进入高职后,他变得愈加勤奋,每天都过着“食堂一车间—寝室”的“三点一线”生活,在车间里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我已经有三年没有休过寒暑假了”。

“宝剑锋从磨砺出”,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获得了代表中国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的资格。正式参赛时,选手们拿到了一个非常困难的题目。杨登辉说,在所有参赛的22国选手中,有将近7成的选手没有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比赛。尽管杨登辉在实际操作中也出现了一些误差,但他最终以88分的高分取得第一名,远高于第二名的日本选手。但追求完美的杨登辉仍耿耿于怀:“我们的测量仪器当时应该还是出了些问题。”

望更加重视产业工人

载誉归国后的杨登辉希望,国内的高技术产业工人能够受到更高的重视。

此前作为国家队选手,他多次前往德国、瑞士进行交流,在欣赏完奥迪、大众、奔驰等大型汽车企业的先进生产线后,他时常感慨德国产业工人福利优厚:“他们的平均工资在德国是排前5位的。”

砌墙师粱智滨:细心成就冠军

年龄:19岁

获奖项目:砌筑

修行靠个人

梁智滨来自广东吴川,吴川被称为“建筑之乡”,当地不少人都进入建筑行业。在梁智滨身边,也有不少亲戚朋友做起了建筑。

三年前,初中毕业的梁智滨面临选择,要么上一所非重点高中,要么上技校学一门技术。当时他想,与其上一所可能考不上大学的高中,倒不如去职校学一门技术。因此,他让亲戚帮他报了广州市建筑工程职业学校,并顺利被施工专业录取。

在学校,他学的是画图、测量、放线等,是师傅林晓滨将他带进了砌筑的世界。“我覺得自己可能比较适合,也比较喜欢砌筑。”梁智滨说。

林晓滨则解释说,其实他能够教授的东西不多,主要还是要靠梁智滨自己长年累月的练习。“刚开始,学生们比赛很热情,近200个学生报名。但是一个月后,人数锐减到几十人。'林晓滨说,因为这个项目做起来实在太辛苦了。

完美主义的“妥协”

“砌一堵墙不难,难的是砌一堵近乎完美的墙。”林晓滨说,而梁智滨似乎就有着完美主义的坚持。梁智滨则难以表达自己的感觉,他说,他只是想做得更好,把每一分每一毫都做到精确。

随着比赛临近,追求完美似乎也成了他最大的“劣势”。他解释说,集训刚开始时,由于他对时间没有把控好,死抠每一个细节,结果最后时间不够用。当教练告诉他:“再这么下去,你一定会输。”梁智滨才强迫自己先不去关注那些细节。

靠细节取胜,但却不能只关注细节。梁智滨找到了两者之间的平衡。

世界冠军的荣耀

说到这个世界冠军,梁智滨微笑着说,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够代表国家拿到金牌,心里还是很有成就感的。当他将获奖的消息告诉家人后,父亲兴奋得两个晚上没有睡好觉。

“我说他不必那么兴奋,我自己都睡得着觉呢。”梁智滨笑得咧开了嘴,他觉得自己做了一件让父母高兴的事情,这两年来的辛苦值得了。

对于未来,他考虑得更远,除了参加大专考试之外,还要一步步结合自己的实操经验与理论知识,干出一番更大的事业。(据《广州日报》)

猜你喜欢
数控铣职校大赛
数控铣削精确定位加工方法在起落架修理中的应用
新时期高效加工技术在数控铣床中的应用实践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职校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职业学校名师的界定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大赛主题:我的阅读·我的童年
浅谈微型数控铣床对机电专业教学的作用
浅谈微型数控铣床对机电专业教学的作用
最美证件照PK大赛
百年职校与支教项目“美丽中国”共探教育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