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学智
同江市有八岔和街津口两个赫哲民族乡,赫哲族人口1560人,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是赫哲族的发祥地和主要聚居区之一。八岔乡于1956年建乡,是赫哲族最早建立的乡级政权。全乡耕地21.1万亩,现有人口3826人,赫哲族人口364人。2016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黑龙江省考察调研,来到八岔村看望赫哲族群众。两年来,八岔乡坚持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切实用讲话精神凝聚全乡干部群众的思想共识,坚定发展信心,理清发展思路,实施创新举措,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15年至2017年全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3400元提高到15977元,八岔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6102元提高到20996元。近年来,八岔乡荣获全省文明单位标兵和民族团结创建示范单位,八岔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美丽宜居村庄”“中国美丽休闲村庄”等荣誉称号,习近平总书记看望的尤桂兰家庭被授予“全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
一、牢记嘱托,振奋精神,赫哲群众发展信心更足了
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黑龙江省两次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长期战略任務,八岔乡依托“两学一做”微党课、十九大精神进赫乡、党员固定日学习、主题党日等活动,邀请党的十九大代表尤明国和全国人大代表刘蕾等人成立宣讲团,作专题辅导,实现全乡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全覆盖。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八岔赫哲群众写给习近平总书记的信得到回复,八岔乡赫哲族群众备受鼓舞,提振了加快发展的信心。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中提到的“在率先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越走越稳,群众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的要求,八岔赫哲群众信心满满,精神振奋,干劲十足,明确了“农业产业推动、特色产业带动、民族旅游拉动”发展思路,在民族产业和赫哲旅游文化上谋篇布局,打响了“中国八岔赫哲族”“中国赫哲第一村”等旅游品牌,在率先奔小康的道路上蹄疾步稳,掀起了“学讲话、谋振兴、闯新路”的热潮。
二、聚焦增收,精准发力,赫哲群众致富渠道更宽了
打破赫哲族传统捕鱼业收入单一的方式,通过引领发展规模种植、特色养殖和文化旅游业,实现转产致富。一是打生态优势牌,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依托寒地黑土优势,新组建了较大规模农民专业合作社6个,带动人均年增收500元以上。调整八岔村4500亩村机动地收入分配,带动赫哲群众人均年增收1400元左右。二是打资源优势牌,发展特色渔牧产业。依托“四泡一河”资源优势,加快推进赫哲群众以养代捕,实现由渔猎到养殖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引导赫哲群众组建了6家水产养殖合作社,年产水产品12.5万公斤。八岔村村委会主任王洋组织9户农民建设了赫翔渔业农民合作社,养殖鲤鱼、草鱼、螃蟹,年产值100余万元,户均增收3000元。三是打民族优势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依托赫哲民俗优势,建设天赐湖公园、赫哲族渔猎文化馆、伊玛堪传习所等旅游景观项目;投资500余万元建设了赫哲部落鱼锅宴、赫家鱻特色餐厅和34个赫哲家庭旅馆。精心设计了“赫乡民俗体验游”“湿地游江滩地渔猎体验游”等精品旅游线路。两年来累计接待游客4.2万人次,过夜游客6000人次,实现旅游纯收入200多万元,带动赫哲群众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三、统筹兼顾,普惠民生,赫哲群众幸福指数更高了
以民生工作为重点,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人民幸福。一是加大投入力度。同江市政府制定了实施《同江市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每年将300万元民族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设立了赫哲族传统文化保护资金40万元、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0万元、少数民族医疗费2万元,从财政财力支持上保障八岔赫哲族发展。二是扎实推进脱贫攻坚。高位推动了脱贫攻坚,精准识别、精准施策,全乡13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有75户顺利脱贫,未脱贫59户通过金融扶持和合作社帮联“双带动”实现产业全覆盖,确保增收稳定,在致富奔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为契机,在八岔赫哲新区基础上,投资375万元新建改造595平方米村级文化活动中心、9500平方米车船停放场和5000平方米船坞休闲广场等基础设施,实现了有线电视、自来水、电话、道路硬化、住房砖瓦化率均达到100%。四是大力发展民族教育事业。投资1100万元建设了2100平方米八岔中心校教学楼,实现赫哲族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100%。编撰了《小学赫哲族语言》《赫哲族传统体育项目》等民族教材,在小学开设民族课程,伊玛堪说唱艺术、传统体育项目和赫哲族鱼皮画制作手工技艺得到深入传承发展。五是提高医疗和社会保障水平。建设了乡卫生院办公楼,配齐救护车、大生化仪等医疗设备,配备医护人员17名。实行新农合即时结报制度,在省、市民委协调下与北京协和医院建立大病诊疗制度,为赫哲群众提供免费专家医诊服务,全面改善了八岔村赫哲群众的医疗卫生水平。
四、彰显特色,传承经典,赫哲民族文化传承氛围更浓了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学习传承好赫哲文化”要求,深度挖掘赫哲族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北方本土特色的民俗文化品牌。一是保护赫哲传统文化。编撰了《八岔村志》,并被列为文化部首批《中国名村志》项目,2017年末出版发行。组建了八岔村民间艺术团,编排和演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歌舞,参加了著名赫哲民族歌舞史诗《乌苏里船歌》演出,2017年6月在饶河县举办的赫哲族第十届乌日贡大会上,八岔赫哲族代表队取得了文艺表演和传统体育竞赛团体第一名。二是传承赫哲民俗文化。完善八岔伊玛堪传习所教学设施,培养伊玛堪学员45名。创办“赫金虐”和“赫哲姑娘”鱼皮手工艺合作社,培训工艺匠人50余名,研发制作精品鱼皮画、鱼骨挂件等手工艺制品,实现年销售收入3万元。三是打造赫哲文化品牌。以打造赫哲渔猎文化体验区为主攻方向,举办了八岔赫哲族冬捕节、赫哲族渔猎文化节、大马哈洄游节和赫哲龙舟大赛等多项特色节庆活动,设计安排了民间艺术团专场演出、赫哲族传统体育竞技表演、篝火晚会、渔猎体验等多项内容,赫哲文化特色凸显,吸引了全国各地大批游客。四是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八岔村与北京果园、天津王兰庄、上海九星、浙江花园、杭州航民5个名村结成友好村,并与果园村的鑫福海工贸集团达成合作意向,深度合作农产品种植加工、水产养殖加工和文化旅游项目。八岔村在与俄罗斯那乃区那乃村建立友好村关系基础上,2018年4月11日受邀参加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村社论坛,与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等村社建立沟通关系,推进八岔村开展国际村社交流,促进赫哲文化国际化传播。
五、强化党建,创新载体,赫哲群众团结发展合力更强了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的重要讲话要求,以党建为统领,以载体为支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发展、服务群众、促进和谐作用,凝聚发展正能量。围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创新开展了农村党员“五带头”活动,党员李景山带头发展致富,开办农机合作社,带动12户汉族农民一起参与经营。党员刘金莆带头服务群众,利用农闲时间为村里打扫卫生。习近平总书记看望的尤桂兰家庭,和睦邻里,勤劳致富,被授予“全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开展“军警地”共建共育,组织边防连队、派出所合力推进美丽乡村和边境管理等工作。通过党员帮联、民族发展互带、军警地共建,切实推进了党群干群、赫哲族与其他民族、军警民的“三融合”,有效促进了边境民族地区发展繁荣稳定。2017年,八岔乡被省委授予省级民族团结创建示范单位。
两年来,八岔乡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果,但距离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还有很大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聚焦产业致富方向,当好赫哲文化传承人,争当乡村振兴排头兵,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实现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作者系中共同江市委常委、八岔赫哲族乡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杜金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