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能荒芜了精神家园

2018-05-14 17:41吉振峰
雷锋 2018年2期
关键词:罗某公民道德精神家园

吉振峰

罗某,曾是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2018年新年伊始,她用一种相当特别的方式在全国出了名,上演了一堂反面公开课 :为一己私心而扒高铁门,漠视规则,令人汗颜。

一时间,罗老师被人肉搜索,她所供职的小学,也做出了对其停职的决定。这场触犯众怒的“扒门事件”不仅为其个人带来负面影响,也是罗某对学生们一场极其失败的教育。

然而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事后针对停职,她竟然言之凿凿地举着自以为正义的拳头发出呐喊,认为公权机关迫于舆论压力让她停职是不合法的决定。她认为自己只是违反了社会规则,并不妨碍她教书育人。

教育是什么?是时候想想这些最为简单也至为重要的问题了,而回答原本也不应复杂。如哲人所言,“教育即生长”,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仅是把外在的东西灌进一个容器。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今天的一些情形却令人忧虑 :一些教育者全力以赴的,是以适应现实为目标塑造学生,让教育中的功利主义极为盛行。

正是在这样充满忧患的问题视野中,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振聋发聩,“弘扬时代新风,抵制腐朽落后文化”的倡导别有深意。“教育首先是人学”,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首在养内心之德、张精神之维。让精神生长、灵魂发育,才會有朝气蓬勃的生命,才会有不断出彩的人生。

也许有人会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还在富强路上苦苦追赶的中国人,不可强求丰富精神世界、追求灵魂脱俗的境界。这样的认识,与环境保护“先污染后治理”的思路何其相似!事实是,在这个世界上,也许有发家致富后苦读诗书、立德立言的个案,但从来不曾有不修身齐家就治国平天下的民族,更不会有仅靠物质繁荣实现长治久安的盛世。

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说回归精神家园、回到人性本真,不只是教育领域的事。在转型期中国行色匆匆的征程上,整个社会何尝不需要这样的觉醒?新的一年已经开始,让我们重新发现精神家园,去开拓生机无限的心灵原野,去铸造雄健而温厚的兴国之魂。

猜你喜欢
罗某公民道德精神家园
失乐园
失乐园
高铁霸坐被报道, 他把央视告了
关注那些特别的学生
无限追踪
中国语境中的公共道德与公民道德辨析
偷手机被发现 挥注射器伤人
巴州纤检所开展第十四个“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
论公民道德教育的普世性与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