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金莹
如果说过去“跑崴子”是为了谋生,那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跑崴子”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引领着牡丹江人用实干托起幸福生活的梦想,用苦干续写不懈奋斗的辉煌。
“人多地少”一直是制约东宁市发展的大难题。脑筋活络的东宁人将目光锁定在了木耳栽培上,在全国率先做起了黑木耳培育,走出了林业转型的第一步。如今的东宁市享有“中国黑木耳第一市”的美称,产业发展迅猛,已成为全国黑木耳业界的旗帜。
“东宁黑木耳的培育历史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东宁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早期东宁培育黑木耳的方式较为原始,使用采伐的木材种植木耳菌。依靠多年积累的经验,东宁人坚持创新、研究技术,已成为引领国内黑木耳技术研发的“硅谷”:当别的地方在采摘野生山木耳售卖时,东宁人已经开始研究木耳段栽培技术;当别的地方开始砍伐林木研究段栽时,东宁人又开始使用塑料袋装锯末子的方式进行袋栽木耳;当别的地方学会了袋栽时,东宁人已经在研究多孔小耳木耳;当其他地方学会了多孔小耳技术时,东宁的挂袋栽培、春耳秋管等多项新技术又走在了全国的最前列。有了科技的支撑,木耳价格由过去的40元,公斤提高到80元/公斤,效益翻了一番,已经形成了具有东宁特色的木耳经济产业链。
自2002年开始,东宁市坚持“建基地、育市场、创品牌”,持之以恒推进黑木耳产业发展,使东宁成为了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黑木耳生产大市、营销强市、品牌名市。2012年12月,绥阳黑木耳大市场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级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以“买全国、卖全国”的气魄在2016年就突破了年交易量20万吨、交易额120亿元的大关,成为全国黑木耳价格的风向标;配套建設的中国东宁菌用生产资料交易大市场不但是东北地区首家,而且正在发展成为辐射东北三省的大型龙头市场。
如今的东宁黑木耳产业细化专业分工,扩张产业链条,已建设80多家配套企业,形成了集育种、制菌、种植、储运、营销、加工、科研、机械、回收利用等为一体的上中下游配套产业链条,内部环环紧扣、节节相连,打造了融合一二三产业的黑木耳产业集群。已于2015年10月末投产运营、总投资1.36亿元的黑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研专供二级菌种和三级菌包,对改善菌种杂乱,实现菌种统一具有重大意义;省级重点产业项目、总投资2.8亿元的黑龙江佰盛食用菌综合生产项目,采取工厂化、集约化、组织化运营,每年可供应三级菌包8000万袋。
胡燕君种植黑木耳已经6年了。目前,胡燕君家里的两个养菌棚能培育菌种70~80万袋,大部分卖给其他种植户,30万袋自留。记者跟胡燕君一起算了笔经济账:按照每袋木耳1元的收入计算,胡燕君在种植黑木耳上的年收入就能超过30万元。在东宁,像胡燕君一样依靠黑木耳过上红火日子的人还有很多。据统计,2017年东宁市共发展黑木耳12.5亿袋,总产量达到5.89万吨,产值预计突破40亿元,单项拉动农民人均增收预计13816元,成为当之无愧的头号富民产业。作为东宁第一支柱产业的黑木耳产业,不仅对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让当地农民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用“跑崴子”后代们自己的话说就是:“撒下的是菌种,收获的是黑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