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俐艳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更是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旅游业将会有更大的作為,更大的担当。2017年,我国乡村旅游开始进入蓬勃发展期,从过去的小旅游、中旅游进入到了“大旅游时代”。从全国看,乡村旅游发展规模大、投资大、影响大,已成为人们新的生活方式。从规模上看,乡村旅游人次达到13.6亿,平均全国每人一次,是增长最快的领域。从产业看,乡村旅游已经形成一个新的大产业,包括乡村旅游观光、乡村休闲度假等,有望发展成万亿级的产业。从影响力看,全国各地广泛关注,已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方式之一。我省作为旅游大省,2017年前三季度,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11546.43万人次,同比增长12.5%,实现旅游收入1476.73亿元,同比增长22.7%。其中,接待国内游客11469.51万人次,同比增长12.54%;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53.52亿元,同比增长22.91%;接待入境游客76.92万人次,同比增长6.62%,实现旅游创汇3.5亿美元,同比增长1.73%。要振兴黑龙江乡村经济,深度挖掘乡村旅游潜力势在必行。日前,黑龙江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印发《黑龙江省乡村旅游发展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我省将按照整体推进、各具特色、重点提升的要求,抓好不同类型的示范和典型引路,加快乡村旅游的发展,这是黑龙江省乡村振兴的重大举措。
“十三五”期间,我省将新增不少于10个现代农业庄园、10个乡村旅游创客基地、30个乡村旅游特色小镇、100个省级乡村旅游点、100个民宿客栈、300个乡村农家乐示范户。从近年全国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情况看,各地方政府都顺势而为,积极打造地域特色观光带,有效地拉动了地方休闲农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乡村旅游的发展冲劲儿有余而理性不足。一些地方因缺乏整体规划意识,乡村游各自为政,搞建设时凭感觉、随大流,别人怎么干自己就依葫芦画瓢,不同地方的村子几乎看不出差别,导致资源开发形式单一、同质化产品多、缺乏特色等问题。实践告诉我们,发展乡村旅游,要注重客观实际,要进行科学论证。此外还有一些地方村镇,忽视了乡村旅游的产业特点,盲目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原本杨柳依依青草绿的河堤被改造成了水泥路面电线杆,本来蜿蜒雅致的山间小路被堆砌成了枯燥的石阶。这些盲目的操作不仅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也导致乡村最宝贵的核心竞争力的丧失。据国家旅游局预计,未来5到10年,乡村旅游接待人次可达20亿人次,农民直接接待可达10亿人次。面对乡村旅游的“涌泉”式发展,我省不仅要抓住机遇,还要从乡村旅游服务理念、资源、布局、设施、项目、品质、人员素质等多方面,进行科学细致的规划和策划工作,这不仅关乎一个乡村产业发展的方向,还关乎该乡村产业能否有效进入产业链条得到可持续发展。
乡村旅游业是一门朝阳产业,也是一门专业,旅游景点的规划、布局,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及旅游业的运营,都离不开专业人员。从总体看,我省人才问题一直是影响产业发展壮大的症结。2016年我省的乡村人口为1550.1万人,农民中纯务农的占三分之一,中间兼业的农民占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一的农民进城务工。从劳动力资源看,我省从2015年开始出现人口负增长,农村老龄化严重。产业是靠人才支撑的,如果这个状况不改变,再好的乡村振兴战略也是一纸空文。目前,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是设法留住年轻人和吸引人才。如何营造氛围给农村青年以本土发展创业的更多机会,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西方发达国家人才流动性大,在乡村谋职的人很多,人们没感到城市和乡村有太大的区别,原因是发达国家的乡村虽小,但五脏俱全,基础设施完善,如道路、交通、办公场所、互联网设施完备,有便利的办公条件,便利的医疗设施和生活条件,很多大的机构和集团设在乡下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我省乡村的基础设施在逐步完善,总体上仍缺乏劳动力和人才,除了出台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外,应该将有限的资金集中投放到乡村发展的“短板”上,硬环境和软环境同时发力。进入互联网时代,我省应尽快把互联网、智创、文创、农创产业引入乡村,这样能带动很多大公司搬到农村,从而吸引更多的爱农村、爱农业的人才回流到家乡创业,产生人才回流的“洼地效应”。
在乡村旅游规划中,一定本着地方的特殊优势,深度挖掘“你无我有”的特色产品,深度挖掘地方文化,这是保证地方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当今人们的休闲旅游已不仅仅满足于单一的农家乐、观光、采摘等休闲农业体验模式,消费者更多要求高品位、多层次、全方位的休闲体验。选择乡村旅游的游客,最在乎的是能否体验到醇厚的乡土文化。江苏省大丰市的海丰农场曾是上海农场的一个分场,农场前后共接纳了8万名上海知青。利用深厚的知青文化,大丰市深挖知青资源,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大丰知青农场体验基地,结合当地其他乡村旅游项目,每年来自长三角地区的游客络绎不绝。文化符号让这里的乡村旅游真正有了灵魂,与其他地方相比具有不可替代性。贵州省遵义县花茂村在发展乡村旅游时,将以前的土围墙、牛圈,甚至前些年土法烤烟的烟房等“历史遗迹”都保留了下来。通过文化挖掘,既为村里形成了一项产业,又能让游客领略到乡土文化。这些典型经验对黑龙江省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都有很多借鉴意义。目前,黑龙江省已经开发了北安市以乌鱼绣、剪纸、烙画为代表的民俗文化,还有独特的黑土地文化、北大荒文化、知青文化、关东文化、京旗文化等,这些都是独特的乡土文化。我们在挖掘文化底蕴的同时,借助自然条件,在模式上可以选择农家乐模式、农民与市民合作模式、休闲农场模式、科普教育模式、“林业+游乐项目”模式、牧场生活体验模式、“大田+创意景观”模式、“民俗技艺+情景体验”模式、“渔业+渔乐体验”模式、“新农村田园+五谷杂粮创意”模式、“田园养生+度假”模式等。这些模式都是依托我省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政府在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中应起主导作用,主体是农民,逐步打造乡村文化“管理以县为主、协调服务以乡为主、建设以村为主”的新格局。
在《指引》中,明确强调政府要健全完善乡村旅游各种服务体系,这些服务体系相互支撑,相互配合,缺一不可。但在乡村旅游中,医疗服务体系的健全完善在游客心目中更为重要。游客当中中老年人占比较高,最担心身体出现意外问题,担心健康保障的问题。就我省而言,乡村医疗是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医疗改革虽然在不断深入,也出台了诸多具体扶持措施,还需要出台更多的配套改革措施来加强乡村医疗工作。从乡村医疗现有情况看,需要高度重视乡村医生队伍建设问题,这是个庞大的医疗队伍。国家近几年来出台了许多改进乡村医疗的办法,但大多数乡村医生的职业技术水平和成长空间还不足。建议政府应尽快解决乡村医生的身份待遇及执业问题,否则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村医无法提升自身医疗技术水平,满足不了乡村旅游发展的需要。解决乡村医生职业化问题破在眉睫,这是破解乡村医疗之困的首要选择。据悉,2016年10月,甘肃省卫生计生委组织全省4983名乡村医生参加乡村医生执业资格考试,共有1973名乡村医生考试合格,在全国率先开启了乡村医生执业资格考试、注册、颁证等职业化之路的先河。我省要通过完善乡村医疗服务体系,为繁荣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保障。
(作者系黑龙江省宏观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贾程秀男jiachengxiunan@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