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怀娟
摘要: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老人所占人口比例逐年上涨,但我国养老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却不高,养老服务的不受重视,使我国正面临着巨大的养老问题。尤其是在某些农村地区,医疗卫生设施极其贫乏,而城乡老龄化差异显著,农村养老问题迫在眉睫。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和研究,结合我国当前城乡养老医疗体制的实际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依据当前医养结合模式的发展要求,就目前医养结合下的乡镇卫生院发展构建模式提出笔者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医养结合;构建策略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时期。截至2014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12亿,占我国总人口的15.50./o。预计21世纪中叶,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会达到顶峰。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人转移到了城市中,所以目前乡镇中大多是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而两类人口数量就近1亿人,60岁以上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约3500万人,如何保障和扶持乡镇孤寡老人是当前老龄事业的重中之重。
结合我国当前老龄化严重的国情,国家提出了“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医养结合”是指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在大城市,这项养老结合模式是比较容易实行的,在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医疗咨询服务等方面,大城市都拥有充足的资金与较好的资源。但是在乡镇地区,这项模式实行起来却是困难重重,有许多问题阻挠着医养结合模式的实施。只有结合乡镇发展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问题,才能更好地在乡镇找出进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措施,才能真正提高乡镇老人的生活水平。
一、“医养结合”模式下乡镇卫生院发展的问题
1.医疗服务收费高,服务不健全
相对于普通的养老机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不属于社会福利性机构,一般是由养老和资金相结合的模式,由企业进行投资和管理。在这种模式下,机构对于服务的对象定位较高,收费较贵。而乡镇人口平均收入水平却较低,即使老人有意愿到机构享受服务,也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来支付。而且,对大多是失能和半失能的老人来说,经济方面更是无法承受的。这样的实际情况就导致了普通养老机构床位“一床难求”,高端养老机构床位“供大于求”的现象,导致医疗养老资源严重失衡。而且在“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养老机构中,医疗服务只停留在诊察阶段,并且养老和医疗各自由不同的部门进行管辖,这就导致了资源信息无法及时共享。一旦有老人生病或突发疾病,就不得不频繁往来于医院和养老机构中,不仅加大了老年人的身心负担,也增加了病人家属的经济负担。
2.政府职能不清晰,有些部门出现职能交叉的现象
在我国,是由民政部门审批和管理养老机构,而对于“医养结合”模式的养老机构却涉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民政等部门。管理部门众多,难免会出现职能交叉的现象。而且,由于各个部门对政策认识、管理落实等方面不一致,就会导致模糊职责界定,有问题互相推诿的现象发生,严重阻碍了养老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在筹资这一块,“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养老机构对医疗器械的要求较高,所需资金较大,单靠政府是很难筹集到足够资金的,这就需要各部门进行协调配合,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3乡镇卫生院医疗资源贫乏,医疗服务体系不完善
我国城乡发展正处于上升阶段,但乡镇卫生院医疗资源配置却处于较低水平,其原因正是由于政府的不重视,资金、人才投入不足而造成的。我國乡镇卫生院的总资产仅为城市综合大医院的130./o。在差距如此悬殊的情况下,乡镇“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很难得到发展。再加上我国乡镇人力资源存在数量不足、素质水平不高、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导致了乡镇卫生院对医疗服务体系认识不清晰,对“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理解不完善、不能使乡镇的老人们在卫生院得到很好的医疗服务,促使他们去大城市求医养老。
二、“医养结合”模式下乡镇卫生院发展的方向及构建策略
1.政府实现职能转化,发挥主导作用
乡镇各级政府应该重视“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规划,将“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纳入到乡镇养老事业的进程中。各级部门应该统一观念,为养老事业发展而齐心协力。细化各个部门的职能分工,强化监督管理力度,每个月实行监督考核政策,提高“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实施效率。乡镇政府要根据当地老年人口和医疗卫生资源分布等实际状况,合理调整卫生院的规模数量和功能定位,出台相应的实施办法,推进乡镇卫生院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的有机结合,实现乡镇卫生院和养老服务的一体化。
2乡镇卫生院应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中发挥主体作用
我国农村老年人中失能、半失能和孤寡老人占了很大的比例,如何尽可能关照到每一位老人是乡镇卫生院当下面临的主要问题。乡镇卫生院应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及时、方便的医疗服务,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对于健康的老人,卫生院可提供健康资源和健康体检等服务,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要求对其进行健康检查,及时更新数据。对于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应提供上门服务,在家中进行例行体检和基本的诊疗措施,尽可能保证每一位失能老人的身体健康。对于孤寡老人,卫生院应派心理医生进行心理上的辅导,保证老人的身心健康。同时,乡镇卫生院还可增加护理、大病康复、临终关怀等服务,提高老人患病时期的生活水平。另外,乡镇卫生院应建立应急预案,每当发生老人突发疾病的危急情况时,能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得到专业的救治。
3.加大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资源供给力度,广纳人才,鼓励社会力量的援助
乡镇政府需要加大对乡镇卫生院的财政投入,提高卫生院设施和服务能力,促进乡镇卫生院医疗资源和乡镇养老资源的有效对接。在加大乡镇卫生院医疗资源力度的方面,政府应该积极推行“国家+企事业单位+个人”的筹资模式,扩大筹资途径和规模,在降低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资金使用成本上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既可以增强社会资本投资的安全感,又可以将社会资本引进乡镇地区发展养老服务事业,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更能为失能老人积累长期的医疗服务资金,在危急的情况下发挥出作用。在广纳人才方面,一是乡镇医院可以和大城市的医院进行交流学习。大城市医院可定期派志愿医生到乡镇卫生院进行指导和交流工作,不仅可以增加志愿医生的工作阅历,还可以提高乡镇卫生院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提高乡镇医疗服务水平。二是大力培养和扶持培训机构,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在相关学校中增设老人健康护理、养老护理、医疗保健等学科,培养养老服务的专业人才,提升长期照料、护理康复和日间照料服务的供给能力和水平。在社会宣传力度方面,乡镇卫生院应做好积极宣传活动,让乡镇老人信任乡镇卫生院,愿意到乡镇卫生院享受养老服务,还应动员社会舆论,让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投身到养老事业中来,为老年群体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一辈们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关爱。让他们“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正因如此,加快“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能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晚年生活和养老品质。希望笔者的拙见能够对乡镇卫生院的医养结合模式的构建问题有所帮助,也希望读者能持续关注中国老龄化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杨景亮.建立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冷思考.中国劳动保障报,2012-09-21.
2.中国市长协会,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5).中国城市出版社,2015.
3.钟要红等.经济发达地区象征卫生院开展养老服务的可行性研究.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7,7(7).
(责任编辑:兰卡)